您好,欢迎您

【爱见新生】一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二次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肿瘤电场治疗,耐受性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2023年10月19日

本期为大家分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新主治医师带来的肿瘤电场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概况

患者基本情况


  • 性别:男

  • 年龄:31岁

  • 主诉:左额胶质瘤术后9年,右上肢乏力2周

  • 体格检查:GCS 15’, 言语不流利, 右上肢肌力3-4级,右下肢肌力5级。右利手

  • 既往史:2009年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3周”,于外院检查发现左额肿瘤,行开颅左额肿瘤切除术

诊疗经过


病史:
2009年外院第一次手术,因毗邻功能区行次全切除,病理回报为左额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WHO grade II),第一次术后外院行放疗,未行化疗。2017年9月突发出现右侧肢体抽搐,复查MR提示肿瘤复发可能。随访后肿瘤增大,于2018年1月行第二次手术,病理为左基底节区胶质母细胞瘤(WHO grade IV,IDH突变)。第二次术后行TMZ化疗,并于2018年4-5月行再程放疗。该患者2019年7月开始于香港第一次佩戴TTFields电场治疗;并于2020年11月发现肿瘤进展后第二次佩戴TTFields电场治疗,同时配合使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共使用10个周期。具体见下图。

图1. 治疗周期概况

放疗阶段:

  • 放疗 Total:60Gy/30fx

  • 第一疗程40Gy/20fx后,缩野推量至60Gy/30fx

图2. 第一疗程放疗40Gy/20fx

图3. 放疗缩野推量至60Gy/30fx

影像学资料


MRI:2019-05(二次术后16个月)MRI,提示左额散在异常强化灶,考虑二次复发/进展可能。

MRI:2020-11(二次术后34个月)MRI,开始使用第二次TTFields治疗+贝伐珠单抗治疗前,提示左额基底节区肿瘤进展伴瘤周大片水肿。

MRI:2021-07(二次术后42月)MRI,第二次TTFields治疗+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提示左额基底节区复发肿瘤稳定,水肿较前好转。

MRI:2021-09(二次术后44月)MRI,提示肿瘤较前进展。

TTFields贴片情况


专家精彩点评

汪洋教授:

这是一例左侧额叶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第二次术后病理按照第5版神经肿瘤病理分类是星形细胞瘤4级,IDH突变型。患者10年前曾经接受过一次放疗。所以,此次再手术后的治疗难度很大。基于前次放疗间隔10年,所以患者此次术后还是接受了标准的Stupp方案治疗,放疗后还接受了肿瘤电场治疗。尽管期间,由于受到疫情和头皮原因的影响,出现暂停使用电场治疗的情况。但是在2019年7-12月第一次使用电场治疗,加上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年发现肿瘤进展后第二次使用电场治疗,前后加起来,共接受电场治疗时间长达17个月。患者接受肿瘤电场治疗后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较好。而患者第二次术后生存接近48个月,疗效超过预期。


回顾此病例,该患者总体疗效不错,可能得益于:一、全程规范化诊疗,包括实施了脑功能保护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标准的辅助放化疗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二、肿瘤电场治疗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在肿瘤电场治疗实施阶段,患者依从性好,每日佩戴依从性80%以上,超过19个小时。研究显示认为每天接受电场治疗时间与疗效相关。


肿瘤电场治疗自2018年已经成为国内外胶母患者特别是新诊断胶母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开展的“肿瘤电场治疗用于中国人群中高级别胶质瘤的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显示肿瘤电场治疗安全性良好,目前显示疗效与EF-14研究的试验组相仿。针对复发胶质瘤的EF-11研究也提示,越早使用TTFields生存获益越高。华山医院放疗中心汪洋教授团队开展的“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肿瘤电场治疗用于中国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也显示,更早期应用肿瘤电场治疗,即在放化疗期间同步使用肿瘤电场治疗,安全性良好,初步疗效显示可能优于EF-14研究的试验组。EF-14的再研究提示,预后更差的Tert启动子突变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能会从肿瘤电场治疗中获益更多。而针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显示,PTEN突变与肿瘤电场治疗的疗效相关。


综上所述,一、肿瘤电场治疗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放疗同期使用,总体是安全的;二、肿瘤电场治疗的疗效提高的途径之一是要早,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使用,延长肿瘤电场治疗时间可能会提高患者疗效;三、肿瘤电场治疗疗效与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很重要,进行分层,选择合适的患者接受肿瘤电场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获益比。

花玮教授:

这是一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经综合治疗后取得优良效果的精彩病例。该患者为青年男性,第一次术后病理为左额星形胶质细胞瘤,WHO 2级;9年后第二次术后病理为左基底节区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胶质瘤分子病理近年来进展更新很快,按照2000年WHO标准,该患者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按照2021年WHO CNS5标准,该患者为星形胶质瘤4级,IDH突变。

该例两次手术都很成功,在切除范围和脑功能保护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为该患优异的临床效果奠定了基础。术后综合治疗对于控制残余肿瘤、防治复发进展尤为重要。胶质瘤术后Stupp新方案包括了放疗、化疗、肿瘤电场治疗。其中,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已纳入NCCN指南及国内各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指南,能延长新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EF-11、EF-14临床试验,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使用TTFields的依从性越高,疗效越好;对于复发胶质瘤,越早使用TTFields生存获益越高。该患者肿瘤进展后使用了两次TTFields治疗(第一次于香港佩戴)、10次贝伐珠单抗,总体治疗有效,远超预期。该患直至肿瘤末期,未出现远隔部位转移,主要还是局部病灶的占位效应和水肿引发的昏迷和癫痫。一方面得益于患者的病理类型为IDH突变型,一方面得益于患者很好的依从性;同时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规范治疗也至关重要。

TTFields使用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主要问题在于头皮反应。该患者头皮情况表现为红疹,I° 皮肤反应,可耐受,涂抹激素药膏能缓解。另外,该患者属于国内早期使用TTFields者,在第一次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不正确的关机(未关闭TTFields键的情况下关闭了总开关键);温度过高(3到4天更换贴片,贴片出现过水凝胶融化现象);热敏电阻错误(治疗期间拔出了CAD和TFH的连接;治疗期间CAD与贴片组松脱)。第二次使用过程则明显好转,因此正确的培训也非常必要。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分子分型来指导TTFields精准治疗,同时我们相信技术的进步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专家简介

汪洋
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射波刀中心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专委会神经肿瘤筹备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放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肿瘤学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疗专委会委员

花玮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师从周良辅院士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等
已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神经外科专著7部;申请专利7项
荣获第33届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2021年,第一)、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第六)、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第九)、上海市星光计划一等奖(2018年,第一)、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2018年,第一)、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2018年,第二)、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2017年,第一)、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第25届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2013年,第三)等
2013年在美国洛杉矶学习1年,2017年在西藏昌都市洛隆县人民医院支边,相关事迹被新华社、文汇报等报道

张新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
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八年制专业,进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师从毛颖教授,专攻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14-2015年于美国洛杉矶约翰韦恩癌症研究所做访问交流,从事脑肿瘤分子生物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并在内镜中心进行内镜颅底解剖训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曙光计划课题,作为Sub-I参与多项已结题或在研的胶质瘤临床试验项目,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本资料的目的在于提供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非广告用途。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资料不就研究进展或治疗方案做任何担保,请基于医学专业知识作出独立判断。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He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