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35under35】卢丽娟医生:晚期胃癌患者接受一线免疫化疗后产生不同临床结局机制的探索

2023年08月22日
作者:卢丽娟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卢丽娟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肿瘤科
广东省肿瘤诊疗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实体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基础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项及省市级课题 2 项,至今已发表SCI论文5篇,10分以上3篇,累计总影响
因子60+,其中第-/通讯作者2篇,包括: Nat Commun (IF 16.6,一篇),Cancer Commun(IF 16.2,一篇)。

从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出发,提出一个合理的、有临床意义的研究问题,针对该研究问题设置清晰的研究路径,这样的研究结果才能够回归临床,解释临床现象,为医生提供有意义的证据。

以下举例:

【未被满足临床需求】

PD-1单抗已获批用于晚期一线胃癌,无论PD-L1表达如何。但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PD-1单抗的疗效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不尽相同。从疗效和不良反应两方面出发,可以将临床结局分为高效低毒、高效高毒、低效低毒、低效高毒4种。医生希望能了解不同结局产生的机制,能够在用药前预知某患者用免疫联合化疗的结局,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是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研究问题】

同一病种同一治疗方案(免疫+化疗),在不同患者中产生不同临床结局的机制是什么,预测某患者使用免疫联合化疗的结局的方法是什么。

【研究路径】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取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冻存;治疗后取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与治疗前样本同时检测,减少批次误差。外周血仅裂解红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去除血小板,保留完整的髓系和淋巴系细胞。肿瘤组织用组织酶消化成单个细胞后进行测序分析。如有明显irAE,尽量取不良反应处的组织标本(如发生免疫相关皮疹则取相应皮损),行相同测序分析。

图片1.png

根据组间分析结果,预期可得出决定不同临床结局的细胞亚群/克隆,可进一步体外实验(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验证该细胞亚群/克隆是否产生类似该组临床结局的反应,进一步验证该细胞亚群/克隆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根据组内分析结果,预期可得出外周血的免疫反应能否预测肿瘤组织的反应。如果不能预测,可考虑用患者的肿瘤组织构建类器官模型,在该模型中验证接受免疫+化疗药物处理后,能否产生类似该组临床结局的反应。
 
以上,预期可初步解释同一病种同一治疗方案在不同患者中产生不同临床结局的机制,初步判断外周血和/或类器官模型是否能预测患者的免疫化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