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华夏乳腺病论坛|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防治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盛大召开

2023年06月09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促进乳腺专业技术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搭建乳腺疾病诊治的交流平台。2023年6月3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防治分会、北京癌症防治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2023华夏乳腺病论坛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盛大召开。在本次会议中,国内顶级乳腺癌专家围绕新药时代背景下,乳腺癌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予人诸多启发和借鉴。在此,【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kv.jpg

热情似火赛骄阳,胜友如云齐谈畅。会议伊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方仪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进行了开场致辞,他指出迄今为止,华夏乳腺病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乳腺领域的专家,聚焦乳腺癌的诊疗规范以及前沿进展,旨在提升我国乳腺癌的防治水平,并推动学科发展。

图片1.jpg

方仪教授

图片2.jpg

赫捷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徐兵河院士进行了大会致辞,他表示虽然近年来乳腺癌的诊疗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乳腺癌本身非常复杂,造成乳腺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充满了曲折性。在今年的年会中,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一如既往的分享乳腺癌防治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乳腺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图片3.jpg

徐兵河院士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在开幕式中指出,乳腺癌的诊治任重道远。本次会议聚集了国内乳腺疾病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乳腺癌诊疗领域外科治疗和全身治疗进展,并分享经典案例的诊治经验。希望各位与会专家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图片4.jpg

吴炅教授

在大会开幕式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靖教授进行了致辞,她表示当前乳腺癌的防控难度巨大。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传递乳腺癌规范的治疗理念,提升我国乳腺癌整体治疗水平,继而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添砖加瓦。

图片5.jpg

王靖教授

大咖观点,高屋建瓴

我国癌症流行现状及筛查工作进展

在北京协和医院王翔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想要推动我国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与筛查动员、深化癌症筛查科学研究、强化基层医疗人员能力建设以及创新早诊早治服务模式。

王翔教授

陈万青教授

乳腺癌药物治疗抵抗与精准干预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近20年肿瘤治疗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当前克隆结构分析可以精准评价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预后,耐药突变位于树干克隆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明显短于树叶克隆或不含耐药克隆的患者。不同的药物组合,可能为乳腺癌药物治疗抵抗提供解决思路。

余之刚教授

马飞教授

如何做好真实世界研究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建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玉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她指出真实世界研究是真实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的桥梁。产出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的核心是代表性的真实世界数据;科学的研究设计;严谨的组织实施和合理的统计分析。

黄建教授

唐玉教授

精准切除,外科治疗

乳腺癌保留腋窝的临床试验进展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其峰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她指出乳腺癌腋窝处理已经进入了减法时代。既包括了从腋窝淋巴结清扫,走向了腋窝淋巴结无创评估能否替代前哨淋巴结活检,也包括了从新辅助治疗后腋窝转阴患者前哨淋巴结的应用走向了新辅助治疗后腋窝阳性患者能否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希望这些变化能够给乳腺癌患者带来更精准的外科处理。

杨其峰教授

王殊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山东省肿瘤医院于志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晓洲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腋窝淋巴结的减法治疗,需要在治疗前精准的选择患者,评估可行性。

于志勇教授

徐晓洲教授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和豁免手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刚教授的主持下,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当前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保乳和豁免手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颇多,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会根据治疗目的将患者分为必选人群和优选人群。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是否应该豁免手术尚待这些临床研究结果给予回答。

孙刚教授

张强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北京肿瘤医院邵彬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昕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希望未来新辅助治疗能够结合精准治疗的优势,继而更好的发挥降期保乳的作用。

邵彬教授

王昕教授

带蒂肌皮瓣乳房重建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在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林方才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厉红元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腹部皮瓣的宽度,穿枝血管的保留、旋转、塑形是带蒂皮瓣乳房重建的关键步骤。血管造影、吲哚菁绿显影技术有助于降低TRAM皮瓣重建并发症。

林方才教授

厉红元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刘元波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诸如腔镜技术的开展,将有利于背阔肌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刘元波教授

杨犇龙教授

肿瘤整形手术的应用技巧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骆成玉教授的主持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健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她指出对于TRAM/DIEP的抉择,作为医生应该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准确的术中评判,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良好的团队配合;作为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手术利弊,再予选择。

骆成玉教授

尹健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韩宝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柏林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没有精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再完美的乳房重建也是过度治疗。

韩宝三教授

张柏林教授

胸肌前/胸肌后植入物重建的选择和临床思考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子函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胸肌前重建导致植入物容易向内侧移位,胸肌后重建容易向头侧移位,究竟选择何种重建,需要充分了解异同,再予选择。

耿翠芝教授

王子函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波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一澎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目前对于胸肌前还是胸肌后重建尚无定论,需要前瞻性研究进行探索。

陈波教授

王一澎教授

阿斯利康卫星会

纵观指南变迁-聚焦绝经前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的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戈舍瑞林是中国获批乳腺癌适应症的GnRHa中,唯一OFS联合TAM单药头对头比较明确有效降低HR+/HER2-乳腺癌复发及死亡风险,且唯一在中国获批绝经前及围绝经期乳腺癌适应症的GnRHa,去势彻底,疗效优越,患者可及性好。

耿翠芝教授

马力教授

全身治疗,迅猛发展

克服乳腺癌内分泌耐药,HR阳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选择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内分泌耐药是临床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靶向PAM通路的抑制剂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依维莫司+内分泌治疗、alpelisib+氟维司群是HR+/HER2-晚期乳腺癌两个经典内分泌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已获得指南推荐。

刘真真教授

樊英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宋振川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雪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克服内分泌耐药,除了了解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还要优化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排兵布阵。

宋振川教授

杨雪教授

HR阳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月娥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HR+/HER2-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使用临床和分子标志物可能能够鉴别从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亚组。

滕月娥教授

葛睿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北京医院华彬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CDK4/6抑制剂应用于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一定有其适用人群,但是尚待挖掘。

华彬教授

马力教授

早期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王玉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唐军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给三阴性乳腺癌带来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更好的生存。在免疫同化疗联合的方案中,铂类作用基本确立,但何种更优尚需更多研究证实。

王玉教授

唐军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北京协和医院沈松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仲照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基础,但是缺乏生物标志物帮助进行人群选择。

沈松杰教授

王仲照教授

晚期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应用和研究进展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骅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程琳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当前更多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在开发用于治疗乳腺癌,免疫联合是乳腺癌未来探索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与疗效相关性成为目前免疫治疗热点话题。

康骅教授

程琳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海东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安徽济民肿瘤医院王本忠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目前三阴性乳腺癌还是以TAC为首选治疗方案,至于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还需探讨。

赵海东教授

王本忠教授

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精准升阶之路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抗HER2治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根本,高危人群新辅助治疗优先,双靶联合未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人群应以强化治疗。未来还需对于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予以细化,探讨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实施加减法策略。

王海波教授

郭宝良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罗斌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高德宗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想要HER2阳性乳腺癌在(新)辅助治疗中实现更好获益,离不开精准的诊断评估分层。

罗斌教授

高德宗教授

早期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范照青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多基因检测为HR+/HER2-乳腺癌辅助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多基因检测工具仍不够理想,将来判断预后可能需要与临床病理因素相结合,预测化疗疗效可能需要与临床因素相结合。

蒋宏传教授

范照青教授

在该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齐义新教授和大连市友谊医院郭文斌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在难以制定患者治疗决策以及患者对于治疗非常抗拒时,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增加治疗方案的说服性。

齐义新教授

郭文斌教授

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建国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佳玉教授进行了学术分享,指出抗体偶联药物(ADC)在晚期后线的突破性进展,ADC药物有望将治疗线数前移至晚期一线和围术期,进一步完善总体治疗布局。

张建国教授

王佳玉教授

在专家视角环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健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文涛教授针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ADC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药代动力学的具体情况、治疗组合的更优方案等,这些都期待未来的临床研究给予解答。

曾健教授

李文涛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MDT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MDT团队病例分享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纪东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陈秀春教授的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张矫教授分享了1例早期HR+/HER2+乳腺癌患者的病例,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虽然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但是,也要注意降低内分泌治疗的风险,以平衡风险和获益。

高纪东教授

陈秀春教授

图片64.jpg

张矫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MDT团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T团队病例分享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韩国晖教授的主持下,山西省肿瘤医院樊海波教授分享了1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指出在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紫杉醇脂质体+放疗、NP化疗之后连续进展,予优替德隆+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专家们围绕该治疗方案治疗出现进展后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

金锋教授

韩国晖教授

樊海波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MDT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MDT团队病例分享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杜彩文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谢丽教授分享了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MDT团队针对该例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自体重建手术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

刘真真教授

杜彩文教授

谢丽教授

在会议结束之后,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学术内容丰富,既有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前沿视角,亦有乳腺癌系统治疗的最新进展,精彩内容令人目不暇接,给予乳腺癌临床诊疗和未来探索诸多启发。

1.jpg

责任编辑:Hed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6月10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提升我国乳腺癌整体治疗水平,继而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添砖加瓦。
2023年06月10日
陈海峰
绍兴第二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良多,继续学习
2023年06月09日
王福军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值得学习收藏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