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长生存,见证肝癌进展 | IMbrave050研究中期成果公布,有望填补肝癌辅助治疗空白

2023年04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即失去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因此亟需可降低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结局。4月17日,在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 2023)上,全球首个针对肝癌辅助治疗的IMbrave050中期研究结果的公布,有望填补当前肝癌药物辅助治疗领域的空白。为第一时间对IMbrave050研究相关结果进行了交流和分享,4月19日IMbrave050研究中期分析成果暨肝癌辅助治疗进展媒体沟通会于上海隆重举行!国内顶级肝癌临床诊疗专家齐聚一堂,展开深入探讨激发新思考,共同见证肝癌辅助治疗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助力中国肝癌诊疗水平提升。【肿瘤资讯】特此报道会议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率先进行热情洋溢的致辞,樊嘉院士指出,尽管肝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已达50%-70%[1],但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近日随着IMbrave050研究结果的公布,即阿替利珠单抗(T)联合贝伐珠单抗(A)的“T+A” 联合疗法为高复发风险的肝癌患者带来新选择。其结果显示,“T+A”方案可降低肝癌患者在根治性治疗后的复发或死亡风险28%,是迄今为止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癌复发优选方案,在此感谢业内各方的倾力投入,同时感谢各位肝癌专家的参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博士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及媒体朋友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李滨博士表示,随着IMbrave050研究达到主要终点的喜讯发布,“T+A”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被大型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可显著降低高风险患者术后复发的创新疗法。4月17日,IMbrave050研究一经亮相2023 AACR大会即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今日会议的召开实现了和国际学术会议“零延时”无缝衔接,期待多位顶级专家的真知灼见。未来,企业愿与诸位一起积极参与肝癌诊疗规范化建设,携手构建“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

填补空白,IMbrave050中期分析成果解读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带来《IMbrave050中期分析成果解读》报告。周俭教授分享道,目前多达70%-80%的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会发生术后复发,亟需新的辅助治疗手段[2]。IMbrave150研究已证实,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T+A”术后辅助治疗疗效明确且显著。究其原因为,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可增强术后HCC复发相关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如贝伐珠单抗可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不同),正常化后的血管可使免疫细胞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当中。除肿瘤细胞外,“T+A”还可塑造肿瘤微环境,去除促进肿瘤增长的免疫因素,从而发挥抗肿瘤疗效。
 
IMbrave050研究入组的是接受了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的HCC患者,这些患者存在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对于手术切除患者,高危因素包括:肿瘤直径>5cm、肿瘤数目超过3枚、血管侵犯(包括微血管侵犯或 VP1-2型的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差;对于消融患者,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单发,直径2-5cm,或肿瘤数目不超过4枚,肿瘤直径不超过5cm。此外,存在高复发风险因素的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1~2年和4~5年,由于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的存在,其还伴有高风险再复发的可能。目前,对以上具有高复发因素的HCC,首选手术切除术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如何降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尚无国际标准。

作为一项全球性、开放标签、大型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IMbrave050研究[3]证明“T+A”方案可为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或消融以后带来无瘤复发的改善。该研究入组668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T+A”方案辅助治疗或主动监测,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RFS)。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T+A”疗法对比主动监测显著改善独立评审委员会(IRC)的RFS率,即78% vs. 65%,可减少癌症复发风险28%(HR 0.72,95% CI:0.56-0.93;P=0.0120)。RFS获益在各关键临床亚组中总体一致。在数据分析时,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尚不成熟(7%事件率)。“T+A”疗法的安全性特征与该组合两种治疗药物的已知安全性特征和基础疾病一致[3]。相信,随着IMbrave050研究中期结果的公布,“T+A”联合疗法或可成为高复发风险HCC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改变手术切除或消融后的临床适应症。未来,期待该研究最终结果的公布,改写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媒体&专家共论,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及“T+A”联合疗法的应用前景


亟待解决,改善肝癌术后复发/辅助治疗现状



对于具有肝癌高复发风险患者的治疗,既往术后行介入治疗已成临床共识;增加免疫治疗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干扰素、胸腺肽、中药槐耳颗粒等也可作为抗复发治疗的手段和方案。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 PD-1/PD-L1抗体联合靶向药物等疗法的探索仍在进行。樊嘉院士表示,IMbrave050研究首当其冲,“T+A”的成功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全病程、全周期的治疗提供强有力武器,该方案不仅具有抗肿瘤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也可见其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达28%。诚然,本次公布的仅为中期分析数据,但IMbrave050研究结果的发布无疑已证明其走在世界前列,且已具有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期待其最终OS结果的公布,惠及更多肝癌人群。周俭教授也说道,肝癌术后及时切除或消融后的复发转移率高达68%以上,既往针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多以失败告终,而“T+A”用于肝癌辅助治疗抢得先机。从临床数据可见,IMbrave050研究“T+A”可降低早期HCC高复发复发/转移风险。尽管目前OS尚未达到,但相信IMbrave050“T+A”方案或将成为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后应对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立标准,探索肝癌术后复发高危因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沈锋教授表示,目前国内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与国际相同,暂无统一或绝对标准。IMbrave050研究中定义的高危程度与既往研究中定义的指标相比,更贴近临床、贴合实际、更为客观,体现了近期复发特别是术后两年之内因肝癌的侵袭性导致的复发情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表示,临床认为肝癌的数目、大小、血管侵犯状况三大因素较为重要,且其在临床上更易获得用于定义患者的风险程度,也便于确定治疗方案。而其他因素则相对难以获得或统一评价标准。IMbrave050研究成功证明了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接受“T+A”辅助治疗的获益程度,个人认为该决策更符合诊疗逻辑,在临床上既贴近临床实践的认知,又将新的治疗方式整合至临床实践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外科主任陈拥军教授补充说,目前绝大部分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均在术后四周开始,而且患者术后需要恢复,无论创面或是肝功能均需恢复时间。“T+A”联合疗法虽然效果优异,但仍建议术后一个月康复期后再进行。沈锋教授也指出,术后四周开始治疗是比较合理的时间。此外还需看治疗药物的性质,如核苷类药物对肝功能几乎无损害且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可提前应用;抗癌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肝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衡量使用情况。


值得期待,“T+A”的OS结果及免疫治疗前景



周俭教授表示, OS是衡量药物临床疗效的金标准,虽然IMbrave050研究的OS结果尚在观察当中,但现有证据已经表明“T+A”可降低肝癌切除术和消融术后的复发。本院数据表明,术后复发患者的生存率仅为无复发患者的一半,这预示着降低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后的复发转移率是提高长期生存的关键,IMbrave050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此外,IMbrave050研究允许主动监测,虽然会稀释最终的临床结果,但却是以患者为本的体现。目前国内外已开展多项“T+A”类抗体治疗药物的研究,期待更多研究成果公布终而惠及肝癌患者! 陈拥军教授指出,诚然,外科在肝癌领域的治疗依然承担重要角色,但需要其他治疗手段共同决策,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的总生存。其次,晚期患者首选药物治疗,部分人群可通过转化治疗以满足手术切除标准,延长生存时长。孙惠川教授表示, IMbrave050研究中“T+A”联合疗法不仅增加患者的治愈机会,而且让早期高危患者活得更长、更好,对外科而言也是绝好的治疗武器。后续期待通过更好的“武器”探索新的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重大于防,肝癌需早筛早诊早治



樊嘉院士指出,对于具有高发因素的患者如既往伴有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等,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早期发癌变情况。此外,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我国肝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甚至尽早达到根治的最重要方案和最主要手段。沈锋教授也表示,早筛、早诊、早治至今仍是提高肝癌疗效的最关键措施。另强调,发生肝癌后要进行规范化治疗。周俭教授指出,国家卫健委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认识癌症、防治癌症。鉴于当前医疗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即使患者伴有基础疾病的肝癌患者也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提高治疗疗效。总之,公众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临床医师按照指南规范治疗,将有望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孙惠川教授表示,相信在临床指南的指导下国内外优秀药企对新产品的不断探索及政府大力支持下,即便患者不幸罹患肝癌,若能积极配合接受规范化诊疗,同时保持积极心态,定有希望战胜肝癌。陈拥军教授补充道,肝癌的防治仍需媒体的大力支持,媒体对于科普宣传尤为重要。为了人民的健康,愿大家携手共同努力!

“聚焦辅助,与TA同行”,肝癌防治科普行动启动仪式

4月15日-21日是全国第29个肿瘤防治宣传周,这使得本次会议的召开别具意义。为响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助力提升公众对于肝病、肝癌特别是肝癌辅助治疗的认知,樊嘉院士、周俭教授、沈锋教授、孙惠川教授、陈拥军教授及李滨博士共同启动肝癌防治科普行动——“聚焦辅助,与TA同行”,以期提升公众对肝病、肝癌的认知,协助公众增强疾病防治意识。

期待大家能携手共进,通过肝癌专家的努力、药企的促动及媒体的助力共同推动肝癌领域的医生教育及科普宣传,提升全国肝癌诊疗水平、促进我国肝癌诊疗水平均质化,助力肿瘤防控的伟大事业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

[2]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 Chow P, Chen M, Cheng AL, et al. IMbrave050: Phase 3 study of adjuvant atezolizumab + bevacizumab versus active surveillanc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t high risk of disease recurrence following resection or ablation. Presented at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nnual Conference 2023; 16 April 2023. Abstract #CT00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nth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h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4月24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即失去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因此亟需可降低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结局。
2023年04月24日
苗福豪
临沂市人民医院 | 肝胆胰外科
感谢分享,收益颇丰。
2023年04月24日
陆振军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中心医院 | 肿瘤科
改善肝癌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