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CSCO】楼寒梅教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2022年11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宫颈癌为女性第四大高发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发病例数60.4万,死亡34.1万,中国新发例数11万,死亡5.9万[1]。虽然早期(IA1-IB2、IIA1)新发宫颈癌通常预后良好,但一旦发生复发或转移,临床疗效均不令人满意。


尽管目前多项前瞻性研究确立了PD-1抑制剂在复发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但在真实世界中的相关报道仍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替雷利珠单抗 (Tislelizumab,PD-1抑制剂)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在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楼寒梅教授团队联合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张云艳教授团队共同发表了“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2]


本次【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了本文通讯作者楼寒梅教授针对相关数据进行报道解读,以飨读者。

本期特邀专家—楼寒梅教授

               
楼寒梅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放疗科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学组委员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两家中心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其它方案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病例,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了至少一次影像学评估。统计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根据RECIST 1.1评估疗效,根据CTCAE 5.0评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

研究结果:

共有57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 (中位年龄53岁,年龄范围29-73岁) 纳入本项回顾性研究。在所有研究人群中,大多数患者(70%)的诊断为III期或IV期。其中鳞癌41例 (71.93%),腺癌10例 (17.54%),腺鳞癌3例 (5.26%),其他病理类型3例(5.26%)。所有患者均接受含替雷利珠单抗方案治疗,其中31例 (54.39%)患者为首次复发并接受一线治疗,26例 (45.61%)患者接受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包括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

1.png

截止至2022年7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9.37个月 (IQR 5.27-13.07个月)。57例患者均可评估最佳疗效,包括5例CR (8.77%)、23例PR (40.35%)、22例SD (38.60%)和7例PD (12.28%),总体ORR为49.12% (28/57),超过一半的宫颈癌患者使用替雷治疗后肿瘤缩小。

1.png

接受一线治疗的31例患者中,ORR (4 CR, 13 PR)为54.84% (17/31),中位PFS未达到 (95%CI: 6.87-未达到)。对于接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ORR (1 CR, 10 PR)为42.31% (11/26),中位PFS为11.9个月 (95%CI: 8.87-未达到)。

1.png

1.png

安全性上,57例患者中有38例 (66.67%)经历了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s)。最常见的AEs包括血红蛋白下降 (26/57, 45.61%)、血小板减少 (18/57, 31.58%)、中性粒细胞减少 (11/57, 19.30%)、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10/57, 17.5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 (6/57, 10.53%)、甲减 (4/57, 7.02%)和甲亢 (3/57,5.26%)。TRAEs多为1-2级 (44/57, 77.19%)。

15例 (26.32%)发生3级及以上TRAEs,其中血红蛋白下降8例 (14.04%),血小板减少6例 (10.53%),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8.77%),ALT升高1例 (1.75%),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1.75%)。未发生严重的紧急事件和治疗相关的死亡。

专家总结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单药或联合治疗在复发转移宫颈癌中多有探索,KEYNOTE-826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PD-L1阳性表达的一线复发转移宫颈癌有效[3],并迅速得到FDA批准适应症以及NCCN指南推荐。西米普利单抗也通过III期研究证实PD-1单抗单药对2L及以上复发宫颈癌治疗相较于化疗可提高患者OS[4]

替雷利珠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PD-1单抗,相比其他PD-1单抗具有独特的Fc段改造,减少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目前在妇科肿瘤中正进行积极探索。既往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MSI-H/dMMR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ATIONALE-209)共纳入80例MSI-H/dMMR实体瘤患者,其中15例妇科肿瘤患者(包含宫颈癌),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妇科肿瘤的ORR达到53.3% (8/15),CR率为20%(3/15),DCR为60.0%(9/15)。也因此获得NMPA批准用于MSI-H/dMMR实体瘤,并获得2022CSCO妇科肿瘤指南推荐。
今年的ESMO大会报道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全人群宫颈癌的初步结果,在16例有效评估的受试者中,绝大部分受试者均发生肿瘤缩小,整体ORR为31.3%(95%CI 5.7-56.8),DCR为93.8%(95%CI 80.4-100%),PFS和OS尚未成熟,且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未观察到重叠毒性事件。[5]
真实世界中由于患者的自身疾病特点不同,如转移部位多寡、疾病状态、既往治疗方案等情况存在差异,治疗方案往往与临床研究存在差异,但也能更切实地反应临床实践中的真实状况。本研究对真实世界中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弥补了真实世界数据的缺失,并为临床实践中的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结果显示:在真实世界中,经由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二线及以上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提示临床医生面对具体的、多样性的患者状况,需要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和治疗实践灵活选择免疫治疗方案,通过将免疫治疗与临床现有标准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安全性获益。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在晚期宫颈癌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也正在积极入组,相信这一研究会带来更多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希望通过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齐头并进、不断探索,探寻出更好的宫颈癌治疗方案,为宫颈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https://gco.iarc.fr/today/
2. 张云艳,楼寒梅 et al,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3. Colombo Nicoletta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85: 1856-1867.
4. Tewari Krishnansu S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386: 544-555. 
5. Min Zheng et al.2022 ESMO 564P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He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Pin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