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年浦江肾脏肿瘤高峰论坛丨宋少莉教授专访:PET-CT在肾脏肿瘤领域的应用

2022年07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7月1日-2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主办,CACA-GU、CSCO-RCC、上海市抗癌协会共同协办的2022年浦江肾脏肿瘤高峰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展。会议荟萃了全国各地的肾脏肿瘤专家,分享肾脏诊疗的临床经验,以及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和前沿进展。【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宋少莉教授,分享肾脏肿瘤影像领域的临床经验。

               
宋少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肿瘤影像杂志》副主编、《中国癌症杂志》常委编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
上海市核学会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主委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
上海市核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 论文70余篇,入选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等人才计划项目                     

当前肾肿瘤的确诊和术后复查手段主要是增强CT,那么PET-CT相比传统CT,对于肾肿瘤的诊断有何作用及有何特殊优势?

宋少莉教授:目前临床肾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放射检查、血管造影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增强CT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方法,目前较为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后复查。但肾癌转移往往不局限于肾脏及肾周软组织、肾周淋巴结、肾周血管,还可以有肺、骨、脑、远处淋巴结等部位转移,在患者尚未出现上述转移病灶的临床表现时,难以准确选择相应部位行增强CT检查,一方面可能造成对分期准确性的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患者不必要地承受不同部位增强CT所带来的过多的放射性损伤及造影剂损害。

PET-CT是近年来在临床肿瘤诊断上开始应用的一种诊断手段,PET-CT是将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成像相结合的设备,建立在示踪剂技术基础上的功能分子影像平台,是目前惟一可以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结合反映人体组织、脏器高分辨率解剖结构的CT 。PET-CT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疗效检测与预后评价中都有重要作用,对良恶性肿瘤的判断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局部淋巴结转移对肾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多选择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肾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如术前能预测淋巴结性质,更准确制定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则既能清除转移淋巴结病灶,又不会盲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手术的创伤和复杂性,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PET-CT因其先进的功能显像机制对局部淋巴结性质的判断较CT更准确,因此可以更好的对肾癌分期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PET-CT的普及,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否请宋教授分享下国内外关于PET-CT在肿瘤诊疗中的重要的前沿研究进展?     

宋少莉教授:肿瘤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020 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50 万例,死亡约300 万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恶性肿瘤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措施。近年来,PET-CT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检测复发转移、预后评估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PET-CT不但可以反映肿瘤的形态特征,还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情况,对其发展程度进行判断。研究表明,18F-FDG PET-CT对肺结节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肺癌的分化程度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特异度。也有研究发现18F-FDG PET-CT利用糖醇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等代谢参数可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传统影像往往通过形态、密度及信号的改变进行诊断,但部分复杂病变仍难以鉴别。利用良恶性肿瘤不同的生理、生化特征,PET-CT可以通过肿瘤代谢情况,提示病变的良恶性,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至于肿瘤的分期与再分期,研究结果证实18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能及时修正临床再分期,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也有研究评估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一些预测特征及腋窝淋巴结分期的价值,结果表明PET-CT有助于评估原发性乳腺癌肿块及其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关系,从而预测肿瘤行为并指导临床实践。

此外,PET-CT可以利用代谢显像,评估疗效与预后。研究发现NSCLC 根治术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原发灶大小和SUVmax对术后生存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纵隔或肺门高代谢淋巴结(HML)分布类型对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另外有研究化疗中期及化疗后18F-FDG PET-CT对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论证实初始化疗方案为R-CHOP 的DLBCL 患者, 化疗中期PET-CT能有效预测预后,化疗中期完全缓解的患者可省略化疗后PET-CT检查。

PET-CT最佳的应用进展是利用反应基因和靶点的特殊探针来反应治疗疗效,如用18F-FDG来反应肿瘤葡萄糖的代谢情况,可以用治疗后FDG的下降程度来判断治疗后的疗效。另外就是利用一些特色的反应基因和受体等变化的靶点来进行疗效的评估,如利用68Ga-颗粒酶B探针显像检测肿瘤经过免疫治疗后反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

目前PET-CT检查价格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哪类肾癌患者比较推荐PET-CT,以及检查的时机和频次方面,您有何推荐?

宋少莉教授: 目前我科室开展的全身PET-CT的检查费用为7000元,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收费不算低。但是目前全国部分省份已将PET-CT纳入医保范围,如深圳、浙江、广东珠海。由此可见,PET-CT检查纳入医保范围将是未来趋势,会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

针对早期肾癌、无转移病灶的患者,建议增强CT检查;而对于中晚期肾癌,18F-FDG PET-CT对肿瘤分期及转移病灶诊断均较准确,从而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影响较大,故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应建议其行此检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ik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