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今日说精准 | 【2022 ASCO-GI回顾】结直肠癌精准诊断研究荟萃

2022年06月16日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 2022)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20 日~22日召开,会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会议包含了胃肠道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尽管结直肠癌在筛查,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肿瘤治疗监测和全程管理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CRC)领域,ctDNA检测指导的CRC精准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在本届ASCO GI大会上备受关注,进一步提高了ctDNA检测在CRC诊疗领域的重要性。本文精选3篇大会上的摘要及口头报告,与读者分享。

Part 1:ctDNA助力CRC分子检测发展



1


【Oral 9】、一项观察性GALAXY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在辅助治疗情况下的ctDNA动力学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背景:

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情况可以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和辅助化疗(ACT的优效性),具有筛选可能从标准治疗(SOC)辅助化疗(ACT)中获益更多的患者的潜在价值。

CIRCULATE-Japan项目是一个大型平台,纳入了临床II-IV期可切除结直肠癌(CRC)患者,评估ctDNA MRD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包括一项观察性试验(GALAXY研究)和两项随机III期试验(VEGA和ALTAIR试验)。

图1、CIRCULATE-Japan项目介绍

GALAXY研究是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来进行ctDNA检测。在术前以及术后4、12、24、36、48、72和96周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研究者及时根据ctDNA检测结果考虑使患者入组相关的干预性III期试验,如VEGA和ALTAIR。

基于肿瘤组织和匹配正常样本全外显子组测序的个性化、与肿瘤相关的ctDNA检测(Signatera™定制的多重PCR NGS)。

图2、按总体人群(pI-IV期)中术后4周ctDNA状态分层的DFS

图3、按术后4周至12周的ctDNA动力学分层的DFS

结果:

1)即使随访时间延长,术后4周ctDNA阳性率也与较差的DFS显著相关,这与之前的结果一致;

2)从术后4周到12周,ctDNA动力学检测的6个月/12个月DFS率在“阳性-阴性”组和“阳性-阳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HR为15.8;

3)在术后4周ctDNA阳性的患者中,接受ACT能够在术后24周清除68% ctDNA阳性患者的ctDNA,且在所有分期,接受ACT患者的6个月DFS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

4)在3例术后4周ctDNA阳性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即使是I期或低风险II期患者;

5)术后4周ctDNA阴性的患者并未从ACT中显著获益,高风险II期和III期患者的HR为1.3。

结论:

1)通过检测ctDNA ,可对CRC患者术后治疗决策进行分层;
2)可以确定患者可能在所有分期均受益于ACT;

3)术后4周至12周ctDNA阳性可能替代DFS,成为新的评估终点。

2


【Abs 88】、哌柏西利和西妥昔单抗再挑战治疗KRAS/N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的II期单臂研究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对于先前对抗EGFR治疗产生反应、随后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抗EGFR抗体再挑战可使疾病控制率提到50%以上。基于此,本研究(NCT03446157)探索西妥昔单抗与哌柏西利联合抑制是否可以克服ERK通路上调介导的耐药性,从而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4个月时的疾病控制率,包括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

次要终点:根据RECIST 1.1确定的ORR、PFS和OS。

给药方案:

在每个治疗周期中(每28天为1个周期):哌柏西利125 mg 口服,第1-21天给药;

西妥昔单抗400 mg/m2  IV负荷剂量,然后按250 mg/m2的剂量分别在第1、8、15、22天给药。

结果:

1)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3个参与中心共入组了10例可评估患者(1例患者在首次给药后因西妥昔单抗不耐受,退出研究)。整体治疗耐受性良好,但未达到主要终点,因此在第一阶段后暂停进一步入组。

2)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23.2个月,4个月时的疾病控制率为20%,mPFS 1.8个月、mOS 6.6个月。

图4、研究结果

结论:

1)仅根据临床标准选择抗EGFR再挑战的患者(既往抗EGFR治疗后疾病控制≥4个月,并且自最后一次抗EGFR治疗后已经过去了≥8周)不足以确定可能对哌柏西利和西妥昔单抗再挑战产生反应的患者。

2)应使用ctDNA筛查考虑采用抗EGFR再激发策略的患者,以排除已知耐药突变的存在。

Part 2:mCRC生物标志物检测调研



3


【Abs 70】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美国农村地区和城市群肿瘤学家的观点

背景:

在美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患者的结直肠癌(CRC)死亡率存在差异,前者的死亡率更高。

2021年《NCCN结肠癌和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CRC患者检测BRAF和RAS突变、MMR/MSI、HER2和NTRK融合,帮助临床医生对mCRC患者进行治疗决策。然而,关于农村地区生物标志物检测率的数据非常有限。通过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群执业的美国肿瘤学家调研,来了解医生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模式和障碍。

问卷主要内容及结果:

1)、各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进行哪些生物标志物检测?(受访者总数99)

图5-7、CRC不同分期的不同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族变异的检测率

2)、mCRC患者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阻力因素有哪些?(受访者总数99)

图8-9、阻碍对mCRC患者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因素

3)、何种方式能提高生物标志物检测率?

图10、提高生物标志物检测率的因素

结论:

1)mCRC患者的组织获取、执业资源和患者治疗负担能力是农村地区和城市群肿瘤医生进行生物标志物/基因组检测面临的前三位挑战;

2)更广泛的保险覆盖范围、更多的追加检测、更好的教育和更低的检测成本是提高CRC患者生物标志物检测率的必需因素。

小结:


肿瘤因其复杂多样的特点,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不断发展的基因测序技术从肿瘤诊断到用药指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DNA是一种无创、便捷、动态的检测方法,在CRC中的应用价值已经过了反复验证,在今年的ASCO GI中也持续带来“好消息”。值得关注的,Abs 70揭示了美国当前生物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和阻碍,其中很多部分也与中国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检测痛点相通。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分子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为CRC患者精准治疗带来更多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K



评论
2022年06月23日
孙泽辉
唐山市第三医院 | 肿瘤外科
结直肠癌精准诊断研究荟萃
2022年06月23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今日说精准 | 【2022 ASCO-GI回顾】结直肠癌精准诊断研究荟萃
2022年06月23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结直肠癌精准诊断研究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