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范虹教授:微创技术具有三大优势,机器人技术全自动化值得期待

2022年05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5月9日-5月14日,第十三届中山胸部微创论坛暨2022中山胸部肿瘤多学科国际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论坛围绕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展开深入探讨。【肿瘤资讯】邀请本届论坛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范虹教授,分享本次论坛的亮点和特色,以及微创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范虹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执行主任
复旦大学工研院特聘研究员
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research fellow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机器人系统Console Surgeon
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厦门市拔尖人才

作为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内容设置的亮点和特色?

范虹教授:本届论坛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山胸部微创论坛暨2022中山胸部肿瘤多学科国际论坛,由谭黎杰教授倾力组织和打造,论坛将在院士精神的引领下、国内外多学科专家等百余名领域领军人物的见证下,以崭新的面貌,云端交流先进理念,碰撞思想火花,点熠熠星火。

本次论坛的特点总结起来是两个字:一个是“全”,一个是“精”。“全”是指论坛内容涵盖了胸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整形外科等多个学科,设置的专场包括食管专场、纵隔专场、肺癌微创专场、综合治疗专场、青年论坛、中日专场以及国际专场,此外包括很多手术的直播和录播;“精”是指论坛邀请了众多来自大陆地区、港台地区和欧美地区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对目前胸外科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细致的讲解、分析和答疑。

本届论坛中,在微创治疗技术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您如何看待“微创”这个概念以及微创手术在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或地位?

范虹教授:本届论坛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在胸外科各个重点领域均有亮点阐释。众多大咖、专家均就各自相关领域的热点内容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这些都是值得认真关注的。例如肺癌中MRD的应用、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免疫治疗、食管外科领域的JCOG1109研究分析,以及食管癌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单孔胸腔镜技术进展等。

从外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微创相比于开胸手术有如下优势:其一,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对患者损伤更小,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管,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对于部分肺癌和食管癌患者手术疤痕更小;

其二,微创有利于器官功能的保留和保护。在肺癌领域,亚肺叶切除相较于肺叶切除能减少肺功能的损失,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和康复,特别是对于双侧多发肺部病变的患者,亚肺叶切除可以为二期手术留下充足的肺功能储备。尤其是一些高龄患者,在手术前肺功能已经减退,亚肺叶切除对这部分患者的生活影响更小。当然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这种切除方式,必须经过周密的术前评估。此外,在食管癌领域,早期食管病变采用胃镜下切除可以减少手术损伤,为患者保留正常食管,从而保持正常食管功能。部分患者可以采用非经胸的食管切除手术,比如经纵隔镜食管切除术、胃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手术等,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创伤。

其三,任何的微创治疗都必须遵守安全和有效的原则,同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化诊疗也非常重要,减少不必要手术,避免过度医疗发生。

您对于做胸腔镜微创手术以及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微创手术有怎样的心得体会?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多学科协作在微创手术的实施中的作用以及对于胸外科微创技术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范虹教授:胸外科微创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革新,相关技术已趋于成熟,新方法、新术式层出不穷,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管微创胸腔镜并非都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但是手术过程术野的放大有助于进行精细操作,减少出血量和周围组织损伤。而da Vinci机器人系统微创手术除了微创胸腔镜的优点外,还具有很多特有的优点,比如手眼协调性好,学习曲线短,能减少手部颤动,操作灵活,能以更多的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尤其是在狭小空间中的操作,同时,在重建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手术更精准。

在多学科协作方面,不同临床学科视角的协助有助于筛选出合适的患者,为病人选择更好的一个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使诊疗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另外,医工结合,比如计算机软件实现对肺组织,肺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的应用以及特殊的重建材料的发展开发等,以及腔镜技术如腔镜器械的实用性开发,也为微创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

微创技术的未来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切口的变小,还要以患者的获益为出发点,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损伤,减轻疼痛,为患者带来真真切切的益处。一个突出的例子,在手术机器人治疗方面,今年年初《科学机器人》杂志报道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研究团队设计的智能组织自动机器人(Smart Tissue Autenomous Robot,STAR),在猪的软组织上开展了首例无人指导下的腹腔镜手术,完成了一段小肠两端的再吻合,手术结果显著优于进行相同操作的人类医生。这是机器人技术向全自动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ik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