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平红教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优势明显,腔镜联合治疗或成主流趋势

2022年05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5月9日,第十三届中山胸部微创论坛暨2022中山胸部肿瘤多学科国际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围绕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展开深入探讨。【肿瘤资讯】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分享内镜微创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进展与展望。

               
周平红
MD,FASGE

大国工匠,上海市劳模,上海市领军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fellow(FASGE)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客座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2016美国“内镜世界杯”裁判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越来越追求微创和无创的今天,对于T1期食管癌的治疗策略在近10年内发生了哪些变化?

周平红教授: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内镜下诊断技术的提高,内镜可发现多种早期消化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对于cT1b食管癌,术前可对肿瘤侵犯深度做出精准判断,对不同深度的病变(尤其黏膜层、黏膜肌层以及黏膜下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中山医院临床治疗及国外文献可以看到,随着内镜精准检查和治疗新技术的出现,cT1a-b期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的比例在逐年升高。cT1a期患者内镜治疗的疗效甚至优于手术治疗;cT1b期肿瘤尽管存在一定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但随着多学科团队(MDT)的出现,现在可以开展更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内镜治疗可为T1b期食管癌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周平红教授:对于T1b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具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疗效,从而根治食管癌;另一方面根据切除标本,可提供完整、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肿瘤性质、侵犯深度、脉管侵犯有完整的判断,对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强力依据。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优势有目共睹:创伤较小;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胸腔/纵隔感染、吻合口狭窄)较少。通过术前精准诊断,局部病变患者可选择内镜下微创切除。并且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年龄、基础疾病对放疗及免疫治疗等进一步选择,给到患者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MDT模式下,内镜治疗如何在T1期食管癌中发挥作用?您对于未来内镜治疗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有哪些期待?

周平红教授:综合国内外内镜治疗的经验,及中山医院消化道早期癌症MDT团队治疗的模式,MDT为T1期食管癌提供了优秀的综合诊断及治疗的平台,减少患者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奔波。我院消化道早期癌MDT团队包括内镜中心、胸外科、普外科、病理科、放疗科及肿瘤科,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讨论,关注早期食管癌中病理诊断、内镜治疗、外科手术等各个阶段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内镜切除胃肠肿瘤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内镜微创治疗已经真正做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例如内镜可切除起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表浅的食管癌。对于起源于食管壁夹层肿瘤(例如食管平滑肌瘤、间质瘤、颗粒细胞瘤)也可实现内镜下微创切除。这是中国内镜医生对世界内镜做出的巨大贡献,因为通过传统外科手术切除黏膜下巨大的良性肿瘤,造成的创伤非常大;而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可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并且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内镜也能对食管功能性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胃食管返流症、贲门失弛缓症。我院目前完成世界一半的贲门失弛缓症内镜手术治疗量。POEM手术基本取代传统的外科Heller手术,内镜已经成为另一把手术刀。

但客观来说,内镜治疗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内镜下治疗适应证的判断和把握;其次,内镜微创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式,毕竟达不到外科手术的切除范围。

近期内镜中心与胸外科联合开展了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食管癌。传统食管癌治疗需要颈胸腹三切口,内镜通过颈部切口进入纵隔后,可实现全食管的纵隔游离及解剖,有效避免胸部切口,大大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食管癌为世界首创,希望这种全新手术方法在临床中能够逐步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ik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