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已于欧洲中部时间3月30日~4月2日圆满落幕,会上众多研究更新了最新数据,硕果累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国产3代EGFR TKI在本次大会上的报告。
1.奥瑞替尼(SH-1028)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 T790M阳性NSCLC单臂II期试验结果——我国原研第三代EGFR-TKI再添一员
报告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教授
研究设计:多中心、单臂II期试验(NCT03823807)
主要入组标准包括:1、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2、接受≥1种EGFR-TKI治疗后进展;3、存在EGFR T790M突变;4、体能状态ECOG 0-2分。
入组227例患者,给予奥瑞替尼 200mg QD口服,直到疾病进展。
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反应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9月17日,227例患者接受了奥瑞替尼治疗(中位年龄为 62 岁,4% 的患者为ECOG 2分,35.2%的患者存在脑转移,24.7%的患者此前曾接受全身化疗)。疗效方面,ORR为60.4%,DCR为92.5%。中位PFS为12.6个月,中位DoR为 12.5个月,OS数据尚未成熟。
安全性方面,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7%,3级以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5%,并发生4例(1.8%)药物相关死亡事件。
最常见(≥5%)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腹泻(41.9%)、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23.8%)、白细胞计数减低(13.2%)、血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2.3%)、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0.6%)、血清肌酸升高(10.6%)、呕吐(9.7%)、贫血(9.7%)、恶心(9.3%)、血小板计数减低(8.8%)、皮疹(8.8%)、食欲下降(8.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7.9%)、心电图QT间期延长(7.5%)、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7.0%)、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7.0%)、高尿酸血症(6.2%)、血红蛋白升高(6.2%)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升高(5.7%)。
研究结论:奥瑞替尼在携带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获益和较好的耐受性。
2.FURLONG III期研究结果:伏美替尼一线治疗NSCLC PFS突破20个月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已有三种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的第三代EGFR-TKI类药物获批上市,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FLAURA研究首次证实,相较于第一代EGFR-TKI,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奥希替尼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9月,并可延长总生存期(OS)至38.6月。2021年ASCO会议报告的AENEAS研究同样证实另一种第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作为EGFR敏感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可行性,该研究中中位PFS长达19.3个月,但基于当前研究结果,尚不能明确其是否可带来OS获益。
FURLONG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NCT03787992),涉及中国大陆55家医院
主要入组标准包括:1、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腺癌;2、EGFR敏感突变(Ex19Del或L858R);3、初治;4、ECOG体能评分0-1分。此外,该研究允许纳入无症状性脑转移患者。
分层因素包括:EGFR突变类型(Ex19Del vs L858R)、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有vs无)。
患者1:1随机分配进入伏美替尼(80mg QD)治疗组或吉非替尼(250mg QD)治疗组,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毒性反应。
主要研究终点为由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反应持续时间(DOR)、OS、反应深度(DepOR)、肿瘤进展时间(TTP)、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PROs)。
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9月15日,伏美替尼治疗组和吉非替尼治疗组分别入组178和179例患者,两组间在性别比、年龄、体能状态、吸烟史、肿瘤分期、EGFR突变类型、CNS转移情况等基线特征总体相似,其中伏美替尼组纳入63例(35%)合并CNS转移的患者。
在数据截止时,PFS成熟度为62%。伏美替尼治疗组中位PFS为20.8个月,吉非替尼治疗组中位PFS为11.1个月。相较于吉非替尼,伏美替尼可降低56%的肿瘤进展风险(HR=0.44,95%CI 0.34-0.58),并显著延长患者PFS。此外,在所有预先指定的亚组中(包括EGFR突变类型和CNS转移),伏美替尼治疗组PFS均优于吉非替尼治疗组。
除PFS以外,伏美替尼治疗组DOR(19.7个月 vs 10.5个月)和TTP(20.9个月 vs 11.2个月)均显著优于吉非替尼治疗组,但ORR(89% vs 84%)、DCR(96% vs 93%)、DepOR(61.1% vs 55.9%)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当前OS成熟度为32%,虽然两组患者中位OS均未达到,但HR获益已跨越显著性边界(HR=0.94,95%CI 0.65-1.36),伏美替尼长PFS优势能否转化为长OS有待后续数据的验证。
安全性方面,伏美替尼治疗组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 18.3 个月,吉非替尼组为 11.2 个月,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8%,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均为6%,治疗中断率分别为3%和2%。常见TRAEs为ALT升高(28% vs 54%)、腹泻(25% vs 36%)、AST升高(25% vs 49%)、白细胞计数减低(15% vs 11%)、口腔溃疡(12% vs 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10% vs 6%)等。
研究结论:与吉非替尼相比,伏美替尼作为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PFS,且3级以上TRAEs发生率更低,提示伏美替尼是此类患者一线治疗药物的新选择。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h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