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名家说09】徐卫教授:不同类型CLL患者的治疗选择解读

2022年03月2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进展相对缓慢,但具有显著异质性。CLL预后风险分层模型为患者提供了分层治疗的依据,综合评估CLL患者的体能状态、合并症情况、遗传学因素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化患者的治疗获益。本期【肿瘤资讯】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徐卫教授对不同类型CLL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未来治疗探索进行深入剖析。

BTK抑制剂已成为CLL分层治疗的基石,伊布替尼超过6年的长期PFS证据更值得信赖

目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仍是不能治愈的疾病,不同CLL患者预后差异极大,约80%的CLL患者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这对于CLL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涌现,基因分型及诊断的不断发展,CLL分层诊疗也越来越完善,CLL患者整体的治疗及生存预后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

关于CLL的分层治疗,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就是TP53基因异常,包括TP5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同时也需要考虑IGHV的突变状态,我们知道IGHV未突变的患者通常预后也较差。其次,我们会对患者的体能状态进行评估。目前来说,伴有TP53异常或者是IGHV 未突变的高危患者,我们会推荐使用新药BTK抑制剂的治疗。对于不伴高危因素但合并症多或体能状态不佳的患者,同样推荐使用BTK抑制治疗,兼具卓越疗效与良好安全性。

伊布替尼作为用药经验最丰富的BTK抑制剂,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为不同类型CLL人群带来了显著长期生存获益,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均经真实世界广泛验证。全球多中心大规模Ⅲ期临床试验Resonate-2研究纳入269例初治老年CLL/SL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长达7年随访,6.5年PFS率达61%;其中,伴IGHV未突变的高危患者6.5年PFS率为62%,中位PFS均未达到,且至今仍有近五成患者持续使用伊布替尼治疗[1]。 

专家点评
徐卫教授:“我们中心也参加了Resonate-2这一国际多中心的研究。最早的一个病人应该是13年开始治疗,一直用到现在,将近十年,病人年纪也比较高,但一直处于缓解状态。所以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我们应该要选择BTK抑制剂,因为可以克服高危因素导致的不良预后。对于老年的没有高危因素的,同样也适合使用BTK抑制剂,因为其安全性会更好。”
参考文献

[1]Paolo Ghia, et al. EP636 EHA 2021. IBRUTINIB TREATMENT IN THE FIRST-LINE SETT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UP TO 7 YEARS OF FOLLOW-UP IN THE RESONATE-2 STUDY


               
徐卫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委员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和《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li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