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如何从病理报告了解,早期肺腺癌的手术疗效?

2022年03月21日
来源:郑正有词
作者:郑于臻博士

随着CT筛查的普及,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

对这部分患者而言,积极的手术治疗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手术以后效果如何呢?

尽管原位腺癌(AIS)、微小浸润性腺癌(MIA)都已经证明可以通过手术实现根治效果,而永不复发。

详见既往文章<肺癌可以被治愈吗?>

但绝大多数的浸润性肺腺癌却做不到。

比如,有学者分析了四川华西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87例I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

发现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有将近20.2%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从手术到复发的平均间隔是25.5月。

即,就算早期,也不能治愈。

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测疗效

那有没有好办法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疗效果如何呢?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CT的影像学表现。

比如,郑医生之前的一个帖子就跟大家分享过,早期肺癌,只要影像学上有毛玻璃,5年总生存率都高于90%。

即早期肺癌,只要有毛,就不要担心。

详见既往文章<有这种特征的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都高于90%!>

但,影像学表现再厉害,也是外在的。

而真正决定一个肿瘤的内在生物学行为,是病理。

简单来说,纯毛玻璃肺癌之所以效果很好,因为这里面几乎都是原位腺癌和微小浸润性腺癌。

纯毛玻璃是表象,而原位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是本质。

那既然病理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能更好地挖掘一下呢?

毕竟,它才是内核,才是本质。

肺腺癌的病理分型

2011年,IASLC/ATS/ERS基于肺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提出了五大生长模式:

贴壁生长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状以及实性生长型。

并基于各自的侵袭特点进行了划分。

低度侵袭性是贴壁生长型;

中度侵袭性是腺泡型、乳头状生长型;

高度侵袭性是微乳头状以及实性生长型

除此之外,复杂腺样生长型(比如粘液腺癌)也属于高度侵袭性。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标志着肺癌的病理划分进入了彻底的微观时代。

用人类社会做比喻。

在这个分类没出来之前,我们只有男人和女人。

在这个分类出来以后,我们有了绿茶女、凤凰男、文艺范、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标签,社会一下子层次分明起来。

到底哪个更重要?

但是,实际情况下,每个病人的标本中,往往混杂有多种生长模式。

比如下面这个报告,就是贴壁型30%、腺泡型40%、乳头型30%、微乳头5%。

那,效果到底如何呢?

既然低度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可能疗效更好,

而高度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可能疗效更差。

那到底谁的影响力更大呢?

2020年,一个发表在肺癌殿堂级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在这个研究中,作者从多个中心搜集到796名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

作者基于他们的病理报告,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划分标准,对整组人群进行了划分,并比较不同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划分标准1——谁的高侵袭性成分越多就听谁的。

基于这个标准,整体人群被划分为3个大组:

组1:以贴壁生长为主,微乳头/实性/复杂腺体生长成分不足20%

组2:以乳头、腺泡生长为主,而微乳头/实性/复杂腺体生长成分不足20%

组3:微乳头/实性/复杂腺体生长成分超过20%


划分标准2——谁占的比例多就听谁的。

基于这个标准,整体人群被划分为3个大组:

组1:以贴壁生长为主型;

组2:以乳头、腺泡生长为主型;

组3:以微乳头/实性/复杂腺体生长为主型。

结果发现,标准1实现了更好的预后风险分层。

即,影响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高度侵袭性腺癌成分的比例。

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也遵循短板效应。

即真正对一个肺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它的低度侵袭性成分占多少,而是高度侵袭性成分有多少比例。

还能更精细些吗?

顺着这个思路,自然而然就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

那是不是高侵袭性成分越多,效果就越差呢?

2022年,发表在<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上的一个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研究中,作者回顾性纳入1049例接收手术的病理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

通过筛选得到191名纳入研究。

筛选标准即,这个患者的肺癌病理成分中,必须有至少1%的高度侵袭性成分

在后续的研究中,作者基于其高侵袭性成分的比例将全组人群划分为4组:

组1:高侵袭性成分≤30%

组2:高侵袭性成分31-55%

组3:高侵袭性成分56%-85%

组4:高侵袭性成分≥86%

果然,高侵袭性成分越高的患者,复发越快。

可以通过病理报告,算生存率吗?

现在,就要进入这篇文章的正题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肺腺癌的病理生长模式的预后影响,那能不能通过病理报告,预测出远期的生存效果呢?

答案是,可以的。

相关研究来自国内巨头天津肿瘤医院的王长利教授团队,并于2022年3月发表在<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期刊上。

在这个研究中,作者回顾性纳入595名I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信息。

基于病理报告结果,计算得到微乳头及实性生长腺癌总比例(TPSM)

TPSM=微乳头生长百分比+实性生长百分比

将TPSM划分为3组:

TPSM低表达组(TPSM-L),即TPSM<10%

TPSM中表达组(TPSM-M),即TPSM≥10且<40%

TPSM高表达组(TPSM-H),即TPSM≥40%

不出所料,TPSM分层能很好地实现对复发/死亡风险的预测。

在经过一系列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可以有效预测疗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

nomogram模型,简单来说,就是预后模型的可视化。

即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提取到每个预后变量的预后权重得分。

那么,通过计算某个个体的全部预后变量的总分数,就可以对应出其相应的3年、5年肿瘤的肿瘤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最终,在总生存预测方面,得到以下结果:

如何解读呢?

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临床变量挨个对上去,得到一个加权分;

第二步:把每个加权分相加得到一个总分;

第三步:对应这个总分去下面匹配对应的3年和5年生存率。

举个例子:

患者A,TPSM-L、肺腺癌T分期T1b、术前CEA水平8ug/ml、最终接受了肺叶切除术。

那么它的加权分就分别是0分、70分、37.5分和0分,最终总分107.5分。

对应下面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大于90%。

无复发率预测方面,得到以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测模型的c-index指数,在总生存率是0.76,而在无复发率方面则是0.67。

目前的研究数据中,一个模型一旦c-index突破0.8,是该模型准确可靠的重要标志。

因此,天津肿瘤医院这个研究中,所得到的总生存率的预测相对可靠,而无复发率方面的预测,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但是,有总好过没有吧。

写在最后

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个现象。

相同分期的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效果却大相径庭。

这里面,可能就是病理亚型在起作用。

比如,同样的I期的微乳头为主型的腺癌和贴壁生长为主型的腺癌,侵袭性不同,自然效果不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郑医生,你今天只说了病理亚型,可是关于淋巴血管浸润、以及最新的气腔播散(STAS)却压根没有提。

你的结论可能不准确哦,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预后有影响。

没错,你说得对。

但是,这些因素的背后,依然是病理亚型。

比如,前面2020年<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研究就发现,气腔播散作为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只见于那些含有高侵袭性成分(微乳头/实性/复杂腺体生长)的肺腺癌患者中;

即没有高侵袭成分的肺腺癌,压根就不会出现气腔播散。

而在2022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的研究则发现,淋巴血管侵犯(LVI)在高侵袭成分越高的腺癌患者中越多见;

而当淋巴血管侵犯和病理侵袭成分共同纳入分析后,淋巴血管侵犯则立刻失去临床意义。

狐假虎威:谁是狐狸,谁是老虎,一目了然。

我们现在常常说毛玻璃肺癌的预后如何如何。

但在我看来,所谓的CT表现,都是构建在病理亚型的基础上。

在随访阶段,我们可以说,这个结节有毛玻璃成分,危害性不大。

但是在手术以后,在取得了具体的病理报告以后,则更应该深入挖掘病理报告的预后信息。

毕竟,肺癌发展这么多年,早已进入了微观世界。

用放大镜就可以看的CT图像,自然比不过用显微镜才能出具的病理报告。

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想了解具体远期疗效如何?

很简单呀,拿出病理报告,好好比对一下前文的图表,就知道了。

万事不求人,多好。

参考文献:

1.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influencing overall survival, recurrence and post-recurrence survival in resected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MC Cancer.020 Feb 24;20(1):150.

2. A Grading System for Invasiv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 Propos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Pathology Committee. Thorac Oncol. 2020 Oct;15(10):1599-1610.

3. Percentage of Newly Proposed High-Grade Patterns Is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of Pathological T1-2N0M0 Lung Adenocarcinoma. Ann Surg Oncol. 2022 Feb 24.

4. A prognostic nomogram based on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combined micropapillary and solid components for stage IA 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 J Surg Oncol. 2022 Mar;125(4):796-808.

(下滑查看更多)

微信图片_20220121111930.jpg
快来投票,预订最想要的指南!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3月27日
陈海峰
绍兴第二医院 | 肿瘤内科
内容很是精彩,学习让我进步!
2022年03月27日
陈俊梅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使我快乐学习使我快乐学习使我快乐学习使我快乐学习使我快乐学习
2022年03月27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通过手术实现根治效果,而永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