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沈益君教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数今朝进展,看未来方向

2021年12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2月10~11日,第十一届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2021年会隆重召开。中外学者云集,针对泌尿肿瘤的前沿进展和规范诊疗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和交流。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肿瘤资讯】特别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沈益君教授,就保膀胱治疗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访。


               
沈益君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德州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泌尿外科临床质控中心督察组专家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分册编委,《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中华男科学杂志》审稿专家。长期从事泌尿男生殖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主攻膀胱肿瘤的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近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被纳入NCCN膀胱癌诊治指南。主编 《浸润性膀胱癌》,参编《实用外科学》,《实用肿瘤外科学》等“膀胱肿瘤”章节,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计委等十余项课题。先后二十余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发言,包括美国泌尿外科年会(AUA),国际泌尿外科会议(SIU),全国泌尿外科年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年会等。

立足当下

国内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

沈益君教授: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估计,未来10到20年,膀胱癌的发病率将呈5%到10%的增长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所有膀胱癌的20%到30%,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存。

在国内,关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如果未发生转移且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基本是首选膀胱全切术,60%左右的患者会接受这种手术方式。另外40%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条件差或存在基础疾病等而拒绝膀胱全切术,选择保膀胱的治疗如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聚焦前沿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沈益君教授: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膀胱治疗一直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会关注?因为膀胱是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其有两大功能:一是储尿,二是排尿。一旦失去膀胱,排尿和储尿将是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一些保膀胱的治疗就应需而生。从近10年、15年、20年的临床实践来看,保膀胱治疗用于某些选择性的患者是可行的,可以作为根治性手术之外的一个替代方案。

近几年,保膀胱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进展,特别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的成功成为膀胱癌近30年来的重大突破。目前,免疫治疗已被写入国内外权威的膀胱癌指南推荐,对于二线或二线以上患者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知道,保膀胱治疗的经典方案是TMT三联疗法,即外科医生先做最大限度的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联合同步放化疗。那么在TMT基础之上,放化疗前或放化疗后应用免疫治疗是否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膀胱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我想未来浸润性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疗可能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肿瘤、延长生存,在延长生存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未来研究方向

沈益君教授:保膀胱治疗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传统的TMT三联治疗。全球正在开展大型国际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包括KEYNOTE-992和INTACT研究,目的是评估在传统的三联治疗之上,联合免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可以提高保膀胱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值得期待。

在尿路上皮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之外,近几年还有一些新的药物包括抗体偶联药物等在进行探索。我个人认为,未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疗很有可能会在TMT三联治疗之外出现四联治疗、甚至五联治疗。究竟什么样的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最佳的获益,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安诺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