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病例讨论 | 一例罕见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2021年09月19日
来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系肿瘤资讯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以下称为“中心”)合作开展的系列专栏。本栏目将由中心陆续呈现具有代表性的MDT病例,推广肿瘤规范化诊疗理念,与时俱进,并与全国同道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以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最终造福更多肿瘤患者。本期分享一例罕见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

病史介绍

周某某,女性,34岁,202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鲜血便。既往曾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无吸烟,偶有饮酒史。查体:直肠指诊:胸膝位,距肛门5cm左右触及一质硬溃疡型肿块,不可推动,上缘可及,指套血染。血常规:红细胞:3.39*10^12/L、血红蛋白:97g/L;大便常规:隐血:+++。全腹部CT平扫+增强:直肠占位,右下腹膜腔结节,考虑淋巴结可能。盆腔MRI平扫:直肠(平扫):直肠占位,考虑直肠癌,侵犯浆膜、并周围淋巴结转移可能。颅脑MRI、胸部CT、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肠镜提示:距肛门5cm可见新生物,表面覆污秽苔,质硬,触之易出血,弹性欠佳。肠镜活检病理提示: (直肠) 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恶性黑色素瘤,活检所见甚少,待大体切除后再评估。免疫组化示: CK(-), ENA(-), Vimentin (3+), Ki-67 (30%+), S-100 (3+), Melan-A(散在+), HMB45(-), CD56(+), Syn(-), NSE(-), CgA(-)。ECOG评分: 1分。基因检测报告:BRAF(V600E):阴性。

全腹部CT平扫+增强:直肠占位,右下腹膜腔结节,考虑淋巴结可能

图片2.png

盆腔MRI平扫:直肠(平扫):直肠占位,考虑直肠癌,侵犯浆膜,并周围淋巴结转移可能

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IV期 粘膜型 BRAF V600E(-))


一线方案选择

根据NCCN治疗指南及临床研究证据,患者在普外科于2020-11-04、2020-11-26行2程:纳武利尤单抗200mg D1+伊匹木单抗50mg D2。

疗效评价:

患者行2周期一线治疗后,复查腹部CT提示:直肠占位交前增大,右下腹膜腔淋巴结较前增大。电子肠镜示:退镜至肛门约5cm可见一新生物,累及管腔全周,表面覆污秽苔,质硬,触之易出血,弹性欠佳。活检病理提示:(直肠)恶性性黒色素瘤:免疫組化示: HMB45(+), S0X10(3+), Melan-A(3+), S -100(3+), CK(-), Syn(-), CgA(-), C056(3+), NSE(-), Ki-67(70%+), Vimentin(3t), EMA(-), CD34(-), LCA(-), Desmin(-), MyoD1(-), CD117(-)。患者遂行二次基因检测提示:CIC突变。

2020-10-16 VS 2020-12-23

二次基因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二线方案选择

患者经一线纳武利尤单抗200mg D1+伊匹木单抗50mg D2治疗2周期后,腹部CT及肠镜提示肿瘤体积较前增大,二次基因检测提示:CIC突变,考虑患者一线治疗效果不理想,未见明显获益,遂更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鉴于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并为了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破坏力,于2021-01-04、2021-02-02、2021-03-01改行3程:白介素2  5400万单位 q8h D1-5+替莫唑胺。

疗效评价

二线白介素2+替莫唑胺治疗3周期后复查胸部及腹部CT提示病灶较前进展。

2020-12-18 VS 2021-03-01

2020-12-18 VS 2021-03-01

三线方案选择

患者经二线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显示出现新病灶,提示病情仍有进展,遂于2021-3-24、2021-4-16改行2程:达卡巴嗪500mgD1-5+替莫唑胺200mgD1-5+恩度210mg civ 96h。

疗效评价

患者三线治疗2周期后,再次复查胸部及腹部CT,并进行乳腺结节活检,病理诊断: (乳房下皮下包块)恶性肿瘤,结合既往病史,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可能,建议免疫组化证实。影像学及病理均提示病情仍在进展,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抗肿瘤治疗方案,患者再一次行基因检测。

2021-03-01 VS 2021-04-26

三次基因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四线方案选择

患者经一、二、三线治疗后,多次复查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均提示病灶的不断进展,针对转移性或不可切除黑色素瘤的治疗策略,根据NCCN指南中以及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对BRAF突变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采用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联合治疗,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AF V600E(-),加之患者具有CIC基因突变,提示可能对BRAF抑制剂耐药。值得一提的是,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具有MET和VEGFA扩增情况,提示靶向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治疗策略可能使患者获益,最终我们决定采用克唑替尼联合仑伐替尼方案治疗,于2021-05-14开始改行:仑伐替尼12mg qd+克唑替尼 500mg qd治疗。

疗效评价

患者四线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提示病灶较前缩小,提示该治疗方案有效。

图片13.png图片14.png

2021-04-26 VS 2021-06-15

总结

1.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有别于皮肤恶性肿瘤黑色素瘤,更易出现侵及血管,更易出现术后复发。

2.CIC(capicua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高迁移率族蛋白抑制因子,在RTK/MAPK磷酸化信号反应中,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下游分子。因此,CIC异常可能是多种癌症中治疗耐药的主要调节器,这一基因突变的出现可能预示着BRAFi+MERi方案治疗的失败。

3.靶标基因检测能够识别肿瘤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为肿瘤患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3月19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靶标基因检测能够识别肿瘤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为肿瘤患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
2022年02月08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2022年01月14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内容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