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HOW WE TREAT UC】周爱萍教授:尿路上皮癌新秀——抗体偶联药物的应用前景

2021年05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蜂蜜浏览器_最新16比9.jpg

2021年5月23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CSCO尿路上皮癌高峰论坛暨HOW WE TREAT UC 2021”会议在首都北京盛大召开,会议上专家学者云集,共同奉献一场学术盛宴。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精准靶向性与高效抗肿瘤作用成为了肿瘤领域继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是近年来尿路上皮癌中非常重要的药物治疗进展。大会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就ADC药物特点及其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享。

               
周爱萍

教授 主任医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胃癌/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 (CGOS)副干事长、胃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DC药物——传统化疗药与精准靶向药的完美结合

周爱萍教授:ADC药物是继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后肿瘤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其是由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高效的细胞毒小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大分子药物。ADC药物的特点是精准靶向性和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由于ADC药物的抗体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所设计,因而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导向作用,有的抗体还同时兼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如靶向HER2的抗体。而ADC药物最主要的抗肿瘤效应来自其所携带的高效的细胞毒小分子药物,此类细胞毒小分子药物对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具有非常强大的杀伤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单独使用。ADC药物通过连接子将小分子细胞毒药物与针对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结合,从而实现了对肿瘤的精准靶向作用,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这是传统化疗药物与现代精准治疗的完美牵手。

维迪西妥单抗——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ADC药物

周爱萍教授:ADC药物的研发成为了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自2000年第一个ADC药物上市以来,国际上已经获批的ADC药物达11个。根据其所采用抗体的不同,ADC药物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靶向HER2、NECTIN-4、TROP-2、CD30等的抗体。ADC药物最常偶联的药物是抗微管类药物,如MMAE,或作用于DNA的一些药物。

目前在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两个ADC药物分别是靶向HER2的恩美曲妥珠单抗和治疗淋巴瘤的靶向CD30的维布妥昔单抗。而今我们即将迎来第3个ADC药物的获批,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ADC)。其胃癌适应证已经进入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程序,而其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现也非常精彩。

国际上目前已经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ADC药物,分别是靶向Nectin-4的Enfortumab Vedotin(EV)和靶向Trop-2的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SG),其在尿路上皮癌二线及以上治疗获得了出色的疗效。EV在Ⅲ期临床研究中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0%左右,而我国的维迪西妥单抗在前期研究中显示其ORR达到50%左右。而在今年即将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上,维迪西妥单抗的一项注册性研究结果也将公布,再次验证其在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尿路上皮癌所取得的出色成绩。

珠联璧合——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探索展望

周爱萍教授:无论是国内的维迪西妥单抗,抑或国外的EV、SG等ADC药物,其ORR在40%~50%,虽其疗效已超过传统治疗,但我们不仅满足于此,希望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是必然的探索途径,因为就作用机制而言,ADC药物不仅可以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同时也可引起一些免疫学相关反应,如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而这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理论上具有协同作用。ADC药物强大的肿瘤杀伤效应可快速释放肿瘤抗原,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进一步起到增效的作用。

而在临床研究中,上述药物联合的疗效也得到了初步的验证。在国外的研究中,EV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获得了70%以上的近期ORR,而我国国产的维迪西妥单抗与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ORR甚至超过90%。虽然该试验仅是初步研究,样本量较小,但却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让我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未来或可向更广阔的领域探索,包括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以及对铂类不能耐受的患者,甚至可前移至更为重要的新辅助治疗领域。我相信ADC药物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更大样本量研究和更长期的随访,证实ADC强大的近期抗肿瘤效应能够转化为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获益,以及明确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也殷切希望我国的泌尿肿瘤内外科医生可以联手开展此类前瞻性研究,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Halo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5月29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学习掌握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05月28日
钟海英
粤北人民医院(含市区分院) | 肿瘤内科
ADC强大的近期抗肿瘤效应能够转化为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获益及其安全性,有望在我国的泌尿肿瘤方向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2021年05月28日
姜香玉
丹东市第一医院 | 放疗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