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内科分会场丨CSCO尿路上皮癌高峰论坛 2021 HOW WE TREAT UC

2021年05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蜂蜜浏览器_最新16比9.jpg

2021年5月23日,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开展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倡规范化治疗,积极推动尿路上皮癌(UC)学科发展,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CSCO尿路上皮癌高峰论坛 2021 HOW WE TREAT UC”会议在北京盛大召开。聚焦UC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难点与热点、精准治疗探索方向,大会特设主会场、内科分会场、外科分会场,一起走进下午内科分会场

内科分会场主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秀问教授共同担任。郭军教授指出,毋庸置疑内科治疗在UC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希望与外科加强配合,最终实现中国临床研究在ASCO、ESMO等国际肿瘤学术大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共同目标。周爱萍教授表示,希望泌尿肿瘤内科医生将内科功底练得更深、更细、更高,做好内科分内事,引领肿瘤的药物治疗发展,并加强与外科合作,合理分工。王秀问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泌尿肿瘤治疗在郭军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对整个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理念有重大影响。

郭军教授致辞

周爱萍教授致辞

王秀问教授致辞

第一环节

主持人:高顺禹教授、董海鹰教授

蜂蜜浏览器_KX0B8662.jpg

高顺禹教授、董海鹰教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杨波教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回顾与更新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是一类异质性和侵袭性非常强的肿瘤,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用于MIBC远未满足临床需求。研究表明,MIBC辅助化疗无病生存期(DFS)有显著获益,但延长总生存期(OS)不明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共识针对辅助化疗的推荐意见是目前对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pT3/T4和/或N+的MIBC患者推荐术后辅助含顺铂联合化疗。

MIBC辅助化疗地位虽明确,但面临的问题仍很多,如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含MVAC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指导价值究竟有多大?铂不耐受的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术后化疗与术后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孰优孰劣?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已从单药走向联合,对术后辅助有无参考?是否需要分子分型与生物标志物的指导?分子靶向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是否有用武之地?针对这些问题,杨波教授逐一剖析。最后,他强调,虽然MIBC辅助化疗是一非常传统的概念,但还是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蜂蜜浏览器_KX0B8635.jpg

杨波教授讲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子玲教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进展

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ICI已逐渐用于UC围手术期的治疗,免疫治疗在UC中的研究探索从是从mUC到MIBC再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从二线到一线治疗、新辅助治疗再到辅助治疗。有数项MIBC免疫辅助治疗研究正在进行,虽然首个ICI用于MIBC辅助治疗的IMvigor010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但随后的CheckMate 274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DFS。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和保膀胱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获益的研究还在进行中,需进一步探索和等待结果。另外,有研究表明,对于不适合顺铂化疗或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MIBC患者,免疫联合放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蜂蜜浏览器_KX0B8676.jpg

刘子玲教授讲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策略探讨-晚期到辅助

免疫治疗改变了UC的治疗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和退出时机尚待探索,是否越早越好?是否联合就好?是否能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如何管理?

盛锡楠教授围绕以上问题系统梳理了晚期UC的二线、一线免疫治疗和一线化疗后的免疫维持治疗,以及UC的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策略。盛教授表示,①二线治疗方面,免疫治疗是晚期UC二线治疗的主要选择,优势人群单药治疗即可获益,而非优势人群需要联合治疗。随着免疫治疗的前移,二线初始免疫治疗的使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需要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联合使用,新型免疫制剂在未来将可能会成为二线治疗的主力。②一线治疗方面,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仍然是UC一线治疗的主要选择,免疫治疗对于铂类不能耐受人群一线治疗具有优势。③一线化疗后的免疫维持治疗方面,免疫维持治疗疗效确切,已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指南的推荐。④围手术期治疗上,PD-1单抗用于高危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获得显著优势,免疫新辅助治疗仍然不断探索中,但从目前初步数据看,未来有望未来改变治疗格局。

蜂蜜浏览器_KX0B8729.jpg

盛锡楠教授讲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盛教授——晚期膀胱癌2021-认识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

目前晚期膀胱癌进展很多,临床实践也正在逐渐改变。IMvigor130研究结果显示PD-1+化疗一线用于晚期膀胱癌,患者的ORR(47% vs 44%)无明显改善,PFS略有获益,OS无改变,张盛教授表示,即使未来长生存数据有意义,这项研究也不能改变临床实践,并分析了原因。多项晚期膀胱癌表明,一线化疗后如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可选免疫治疗换药维持;若为疾病进展(PD),可使用KEYNOTE-045研究中的二线治疗方案。随后,张盛教授解读了EV301研究、RC48-C005研究数据。

蜂蜜浏览器_KX0B8762.jpg

张盛教授讲课

学术讨论

讨论嘉宾

吉林省肿瘤医院张雪莹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

专家们认为,如今UC治疗方法日新月异,一千个病人会有一千种结局,在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治疗必须贯穿始终。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存在差异,临床研究的患者都是经过严格筛选,临床研究的数据能否在真实世界中呈现?值得进一步研究,但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是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相信未来UC诊疗的道路会越来越清晰。此外,在免疫治疗时代,既往占“C位”的术后放疗是否会后移,退而求其次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发挥辅助作用?事实上部分研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铂类不耐受患者在术后辅助治疗期间,能否加上放疗?期待更多研究来解答这一问题。

蜂蜜浏览器_KX0B8799.jpg

张雪莹教授、吴瑾教授、邱红教授学术讨论

第二环节

主持人:李永恒教授、刘继彦教授

微信截图_20210527224208.png

李永恒教授、刘继彦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继彦教授——从尿路上皮癌临床研究看临床研究设计-经验与分享

刘继彦教授系统梳理了POLARIS-03研究、BGB-A317-204研究、IMvigor130研究、KEYNOTE-361研究、JAVELIN Bladder 100研究、IMvigor 010研究、CheckMate 274研究、PURE-01研究的研究设计,介绍了疗效分层数据,并针对研究成败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刘继彦教授表示,在进行临床研究设计时,要掌握药物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寻找恰当契机、选择合适人群进行。

蜂蜜浏览器_KX0B8900.jpg

刘继彦教授讲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朋教授——ADC类药物概述及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新药发展为晚期UC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免疫治疗的发展一定程度提升了晚期UC治疗疗效,但依然面临挑战,且多个PD-(L)1抑制剂撤回UC适应症。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晚期UC治疗的研究结果相继亮相,备受期待。目前,上市/在研的用于UC的ADC类药物有5种,国内外指南已推荐ADC药物用于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UBC)的后线治疗。中国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ADC类药RC48-ADC用于治疗Her-2表达的UC患者,RC48-C005研究显示RC48-ADC用于晚期UC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51.2%,88.4%的患者经RC48-ADC治疗后靶病灶体积减小,且在各亚组人群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疗效。RC48-ADC在HER2+UC患者中,mPFS达6.9个月、mOS达13.9个月,且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

蜂蜜浏览器_KX0B8964.jpg

张朋教授讲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免疫联合治疗相关进展及方向探索

化疗仍是目前UC治疗的基础。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发展,其改变了UC的治疗选择,免疫联合治疗仍在进行多方向探索。①免疫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UC的KEYNOTE-361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较化疗组的P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相当。INDUCOMAIN研究结果也并没有让临床研究者欣喜显示,Avelumab+CG组相比CG组的ORR未获益,57.1% vs 53.5%。②免疫联合免疫?DANUBE研究未达到共同的OS终点,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Durvalumab+Tremelimumab组与化疗组患者相比,中位OS无显著差异。③免疫联合靶向?FGFR抑制剂为TKIs治疗膀胱癌的新突破,多项用于UC的FGFR抑制剂相关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④免疫联合ADC?EV301和EV103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数据,表明免疫联合ADC类药物可能带来突破。

蜂蜜浏览器_KX0B9053.jpg

崔传亮教授讲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鄢谢桥教授——膀胱癌的基因组学

膀胱癌体细胞的突变率较高,研究发现其仅次于黑色素瘤、肺癌等瘤种,排名第四。膀胱癌双基因突变事件的发生率占54%,突变可能会影响基因表达,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与生存预后相关。DNA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水平相关,过度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表达下调,DNA甲基化低可致基因表达上调。6种分子分型UC的转录组特征结果显示分化相关mRNA与分型密切相关,Luminal型过表达尿路上皮分化信号与活跃的PPARG和GATA3调节因子有关,Ba/Sq型与STAT3、HIF1A、EGFR相关。鄢谢桥教授表示基因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蜂蜜浏览器_KX0B9091.jpg

鄢谢桥教授讲课

学术讨论


讨论嘉宾:

包头市肿瘤医院王丽萍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杨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

专家们认为,围手术期系统治疗的进步约发生于2000年,其进展与外科发展相辅相成。术后高危复发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时会有医疗成本增加和手术耐受性下降的风险;而术后高危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则由于手术的创伤,辅助治疗的耐受性会下降。故此,当内外科均达到稳定较高诊疗水平时,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才会更加完善。此外,膀胱癌的精准医学发展滞后于其他实体肿瘤,高度跟随乳腺癌的发展方向,在治疗选择时充分考虑分子分型。目前,UC新药研发、技术手段更新发展很快,但临床研究验证速度发展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UC的肿瘤异质性太强,未来UC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考虑到治疗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才能正确地反映出基因检测对患者肿瘤预后的作用!

蜂蜜浏览器_KX0B9124.jpg

王丽萍教授、杨焱教授、虞巍教授学术讨论

总结

会议进入尾声,大会主席郭军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感谢了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精彩的学术分享。他表示,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医生,思考能力非常重要,针对其中一位讲者分享的临床研究设计问题,郭军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展临床试验时研究设计至关重要,思维第一、方法其次,具体实施排第三位,应尽量控制变量才可能确保获得确切结论。参会时针对讲者阐述的内容切勿人云亦云,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深层次思考意见,如此学术水平才能提高。

蜂蜜浏览器_KX0B9175.jpg

郭军教授总结致辞

精彩瞬间

蜂蜜浏览器_KX0B8560.jpg蜂蜜浏览器_KX0B8657.jpg蜂蜜浏览器_KX0B9033.jpg蜂蜜浏览器_KX0B9109.jpg蜂蜜浏览器_KX0B8700.jpg蜂蜜浏览器_KX0B8747.jpg蜂蜜浏览器_KX0B8917.jpg点击观看大会精彩回放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Hal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