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钠镁
来源:肿瘤资讯
1.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从实践中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教授
沈教授首先谈到食管鳞癌(ESCC)的一些概况:每年30万人发病,与饮酒、吸烟关系密切,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中位生存率不超过1年,局部侵犯比胃癌严重很多,临床异质性较强等,而如何治疗尚需探索。治疗可分为围手术期治疗:术前放化疗、术前化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药物+放疗;广泛转移: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食管癌的分子机制与头颈部癌相似,与肺癌差异稍大。对于食管鳞癌的药物研究,潜在的作用通路有抗EGFR;抗HER-2、FGFR;细胞周期(CDK4/6抑制剂);STAT3、WNT;免疫检查点:PD-1、PD-L1、IDO等。
关于免疫治疗,PD-1治疗多应用于DNA错配修复的患者。其中PD-L1、PD-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48%、48% (Clin Cancer Res 2005; 11(8) April 15, 2005)。在ESCC中,肿瘤细胞PD-L1的阳性率为41.4%;TILS中PD-1的阳性率为33.5%。PD-L1阳性与食管癌位置更高、分化更好、阴性淋巴结(N)分期、较早的肿瘤分期相关(P<0.05);而PD-1表达未发现与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P>0.05)(Kalyan Chen et al, Oncotarget, April 23, 2016)。I期Pembrolizumab KEYNOTE-028试验、II期Nivolumab试题提示ORR约在20%-30%之间。
因此,晚期ESCC治疗进展有限;而精准医疗可通过实现再活检、优化基因/分子技术、临床证实肿瘤的基因/分子信息来突破瓶颈;抗EGFR、免疫治疗可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2.REGATTA临床研究解读与分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程向东教授
REGATTA研究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发起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随机III期试验,旨在比较单一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序贯疗法与单用化疗的疗效。
研究发现两组间OS无显著差异;单独化疗较之胃大部切除术联合化疗对上1/3肿瘤效果不佳(ORR:19%vs.34%)。因此,化疗仍是伴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姑息性胃切除(或减容手术)没有任何获益;对下1/3胃癌的作用要重新评估。该研究遗憾的是没有纳入生活质量等指标。
同时,一项正在进行中的GYMSSA试验——旨在探索胃切除加上转移灶切除联合全身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价值发现,对化疗敏感的晚期胃癌患者适时进行手术干预,病人可能从中获益;有选择的晚期胃癌病人中开展转化治疗应该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两药联合化疗、两药或三药联合、四药联合化疗在胃癌转化治疗中的探索发现根治性转化治疗是伴腹膜转移的IV期胃癌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
最后,程教授介绍了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PCF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胃癌的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入组72例初诊时不能R0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顺铂、5-Fu联合手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发现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72.2%,全组中位OS为23.5个月,手术OSvs.非手术OS为30.2个月vs.8.9个月。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紫杉醇、S-1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胃癌的II期临床研究、在不可切除胃癌中S1/紫杉醇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的疗效等。
3.GYMSSA研究成败分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武爱文教授
武教授首先介绍了减瘤手术+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优势:5年生存率为13%-27%。
存在的争议包括患者选择偏倚;腹膜表明肿瘤负荷标准未统一;5%-10%的病死率。
GYMSSA试验是一项综合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效果及单纯系统化疗效果对比的前瞻性随机试验。其中综合治疗(GYMS组)包括根治性胃切除术、腹膜转移灶切除术、腹腔热灌注治疗;单纯系统化疗(SA组)为单独FOLFOXIRI方案系统化疗。发现对于经过挑选、腹膜癌负荷较轻的患者,最大限度的实施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及系统化疗能有效增加生存时间。
武教授对该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综合治疗效果最明显的是局限胃癌腹膜转移肿瘤,其1-2年生存率为45%,与根治性胃切除患者的生存率相当
●CCR0期切除的生存时间明显比CCR2长
●缺乏能渗透腹膜表面肿物的药物是系统性化疗无效的主要原因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使血管缺失,肿瘤内高压、胶原改变,阻止扩散及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的作用
●区域性化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腹膜转移肿瘤内部的药物浓度并进入肿瘤实体
●灌注药物用于局部热灌注治疗,可增加药物浓度、渗透,及对肿瘤细胞的毒性
4.胃癌肝转移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子禹教授
李教授从临床实践中的个案启示入手,引出转化治疗的概念——初始不能手术切除、有潜在手术可能的恶性肿瘤,经化疗后肿瘤能被切除的化疗模式。小样本研究提示DCF方案有效率高,手术及HAI在治疗过程中均能发挥一定作用 (Li ZY, et al. Med. Oncol. 2010, 27(4): 1314-8)。
胃癌肝转移的治疗选择
随后他详细讲述了所在团队的胃癌肝转移临床研究-——胃切除在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同时性胃癌肝转移在姑息性化疗基础上接受胃切除的患者的OS显著优于单纯化疗患者(中位OS:20.5个月vs.9.1个月);PFS显著优于单纯化疗患者(中位PFS:10.9个月vs.5.0个月);疾病进展后,继续接受全身化疗、介入或放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仅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16.3个月vs.5.6个月);化疗疗效是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性胃切除可能可以有效改善化疗有效的同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最后,李教授指出在2014年5月最新修订的第4版日本胃癌学会胃癌诊疗指南中,认为肝转移绝非胃癌的手术禁忌,在转移灶个数较少,且没有其它非治愈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行包括外科切除的综合治疗。
5.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研究设计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
张教授首先谈到胃癌腹膜转移临床研究的考虑点如下:
他继而谈到紫杉醇类药物治疗腹膜转移的优势、腹腔化疗的用法,及EGFR单抗治疗胃癌的教训。
指出胃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包括关键基因、微环境和局部免疫三方面。
总结了验证局部治疗疗效的思路
最后指出临床研究设计导向包括:治疗目标(延长生存、降低瘤荷、控制症状),群体数据(大样本临床研究、各类指南与规范),生物学(病理分型、分子标志物、生物靶点)。
6.胃癌多学科临床研究的设计与思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小田教授
张教授首先强调了胃癌多学科临床研究的必要性、价值,并介绍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癌MDT临床研究的情况,并以3个研究为例。
第1个例子:RESOLVE研究设计
第2个例子:晚期上消化道肿瘤早期姑息干预的单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康复心理科合作。
第3个例子:转移性胃癌的转化治疗——更为复杂的胃癌MDT研究
最后,她总结了胃癌多学科临床研究的思考:高难度,大挑战;价值高,回馈高;需求高,领导力;呼唤学术平台。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J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