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1991- 抗恶心药物降低癌症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
FDA批准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呕吐,该药作用机制是失活神经系统导致呕吐的启动因素。随后类似药物相继获批,包括格拉司琼、多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上述药物以及其它抗恶心药物如阿瑞匹坦,使得大多数癌症患者可以在院外接受化疗,对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1992- 前哨淋巴结活检明确癌症是否播散
一种称作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侵袭性较小,用于评估早期黑色素瘤是否已发生播散。该技术包括手术切除与原发肿瘤距离最近的淋巴结,也就是前哨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否有癌症转移迹象。
如果前哨淋巴结无癌症存在,则无需切除更多的淋巴结,这就避免了以往手术中需要切除大量淋巴结。这项技术使得患者更易从手术中恢复,减少术后副作用如淋巴水肿(淋巴水肿可导致肢体疼痛性肿胀)。后期还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也有同样的作用。
1970s–1990s 黑色素瘤与日光暴露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日光暴露,包括严重的晒伤史,都能增加黑色素瘤风险,但也有一些黑色素瘤发生在缺乏日光暴露的部位,如手掌和脚底。当研究者不断探寻以期更好地理解黑色素瘤发生风险因素的同时,也发现了减少过度日光暴露能减少黑色素瘤和其它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1992–1994 紫杉类药物成为乳腺癌和卵巢癌化疗的重要药物
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刚一问世就获得FDA批准治疗进展期卵巢癌,该药是最快获得批准通过的药物之一。接下来的数据表明当卵巢肿瘤在其它治疗下不再继续缩小时,紫杉醇还能使其继续缩小超过一半,后来的研究还表明进展期卵巢癌一线治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可延长生存超过1年。
其后10年中,证实紫杉醇对各分期乳腺癌也有治疗作用,能延长生存、延缓疾病进展,用作辅助治疗时还能减少复发。该药成分来自红豆杉,在采用合成方法生产该药之前,人们非常关注依靠自然资源获取的紫杉醇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1997- FDA批准首个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
FDA批准了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该药用于治疗其它治疗无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是一类称作单克隆抗体的新型药物,靶向B细胞的表面蛋白,干扰癌症的进展。该药与其它治疗手段联合大大增加了治愈率并改善了生存。
1997-手术治愈某些进展期结肠癌
通常来说,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再采用手术治疗。但是1997年,研究者发现一些只是转移至肝脏的结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治愈。该研究纳入了近300例肝转移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每4例中有1例5年后仍存活。后来的研究发现采用PET扫描能够发现一些以往不能发现的肝转移,这项技术使得手术治愈结肠癌肝转移率超过50%。
1990s末期 - 预防性手术预防高危女性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者发现如果女性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明显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风险。很快研究还发现携带上述突变女性,或具有上述癌症家族史女性,通过手术切除乳腺、卵巢能够减少90%的癌症发生风险。10年后一篇综述文章证实携带BRCA突变的绝经前女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能减少乳腺癌发生风险51%,减少卵巢癌和输卵管癌发生风险79%。
1990s末期- 精准放疗新技术使得敏感组织周边肿瘤的治疗成为可能
调强放疗(IMRT)是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采用复杂的软件和机器组合,不断变化放疗的形状和强度,精准靶向紧邻重要脏器和敏感组织的肿瘤。IMRT最明确的获益就是治疗头颈部癌症,它使得脊髓、视神经和涎腺的放射剂量暴露降至最低,减少了副作用,却并不牺牲肿瘤的治疗作用。
1998- 药物降低高危女性乳腺癌风险
FDA批准他莫昔芬用于预防乳腺癌复发、降低高危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因为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有明显乳腺癌家族史或是具有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他莫昔芬能减少40%乳腺癌发生风险。后来的研究发现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雷洛昔芬对侵袭性乳腺癌也有预防乳作用,但副作用更小。
1998- 证实肥胖与癌症风险间的关联
许多研究显示肥胖增加患癌风险,这促进了美国国家卫生署发布临床指南指导成人肥胖的治疗。指南中特别指出肥胖除了可以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外,还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风险。
1998- 术前化疗让更多女性可以施行保乳手术
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超过2/3具有大乳腺肿瘤的女性有机会接受保乳手术,无需进行全乳切除,这样患者恢复更快,且对乳腺外观影响较小,最重要的是并不影响生存结果。后来还证实新辅助化疗亦可使直肠癌和其它类型的癌症患者获益。
1998, 2006- 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治疗影响深远
研究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联合能大大增加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据此FDA批准其为突破性药物。2006年该药获批用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因为二大临床试验显示该药至少减低复发风险50%,这是前所未有的结果。
大约25%的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在曲妥珠单抗出现前,这类乳腺癌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HER2阳性乳腺癌曾被认为是最具侵袭性、致死性的乳腺癌类型。最近曲妥珠单抗获FDA批准治疗同样过表达HER2蛋白的胃癌。
2000- 家庭内氡暴露与肺癌关联
研究显示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放射性气体,持续的氡暴露增加肺癌风险。环境保护委员会估计美国有超过20,000例肺癌与家庭内长期氡暴露有关,自此家庭氡检测成为常规,寄望于可以减少肺癌的发生。
2001- 少见类型白血病的靶向治疗
伊马替尼是获FDA最快批准的药物,只有三个月,这是因为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绝大多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生长。伊马替尼是首个获批用于靶向“费城染色体”这一分子缺陷的药物,现在该药已成为CML的标准治疗,其有效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使得大多数CML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2001- 伊马替尼对少见胃肠道肿瘤高度有效
在获批治疗CML之后的数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再显神威,对一种少见的胃肠道基质瘤(GIST)也显示了明显的治疗作用,而在伊马替尼之前GIST治疗药物乏善可陈。伊马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酶的作用,抑制错误的生长信号对肿瘤细胞的促生长作用,在GIST中伊马替尼阻滞的生长信号基因是c-Kit。
1998–2003 研究经费翻番促进癌症研究
自1998年起克林顿总统和国会为国家健康卫生署签署了一系列大型年度预算支出,这使得其后5年内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经费翻番,这项投资加速了癌症研究的步伐,是其后10年内重大医学进展的依托所在。但是最近对癌症研究的支持下降,这势必拖延对抗癌症的研究进展。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