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云端同聚 年末盘点|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时值岁末,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肿瘤治疗领域精彩纷呈,进展频频。为了紧随国际前沿进展,2021年12月25日~12月26日,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治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老年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暨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治疗工作委员会2021年会暨2021年肿瘤治疗进展年终盘点专题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大会学术内容包罗肿瘤学领域进展,并对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黑色素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进行了年终盘点,【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在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江泽飞教授李月敏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三位专家指出由于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本次会议只能在线上举行,但这并未影响到大家学术交流的热情。本次会议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在成立肿瘤学部之后一次大型的学术会议,而肿瘤学部在成立之后,亦在医、教、研方面取得诸多丰硕的成果。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一个肿瘤学术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

胡毅教授

3、江泽飞 教授(大会主席).png

江泽飞教授

4、李月敏 教授(大会主席).png

李月敏教授

随后,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张鹊教授代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进行了大会致辞,对于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部给予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工作开展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2、张鹊 副理事长(致辞).png

张鹊教授

肺癌年终盘点

专场主席:

解放军总医院 胡毅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刘晓晴教授

图片2.png

专场主席:胡毅教授 刘晓晴教授

图片1.png

主持:胡洁教授 邬麟教授 黄鼎智教授 黄媚娟教授 何勇教授 姚煜教授(从左至右)

肺癌是诸多瘤种中,进展最为快速的瘤种。肺癌年终盘点环节,由胡毅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担任专场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分别从不同纬度对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2021年进展进行了盘点,指出NSCLC标准的术后辅助含铂化疗已经改变为精准靶向治疗,而在局部晚期的NSCLC治疗中,放疗可以提升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个体化放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随着PD-L1高表达、T790M阴性以及罕见位点的确认,EGFR突变晚期NSCLC,亦具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可能。当前,免疫治疗已经覆盖NSCLC全程,对于晚期或转移性NSCLC,舒格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化疗的疗效已得到明确。在靶向治疗领域,克服/延缓三代EGFR-TKI耐药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而ALK突变一线治疗亦精彩纷呈,罕见突变的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亦有了新突破,新药研发呈现新高潮。通过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策略使得免疫治疗得到进一步优化,不过,靶向或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用药剂量、时间、最佳获益人群、用药顺序上值得进一步探讨。安罗替尼作为SCLC三线及后线治疗唯一获批的治疗选择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让新的治疗选择触手可及。

图片3.png

讲者:吴一龙教授、傅小龙教授、卢铀教授、周彩存教授、张力教授、宋勇教授、王洁教授、程颖教授、陆舜教授

(从左至右)

图片13.png

讨论主持:安彤同教授(左上)

讨论嘉宾:孙冰教授、李东明教授、马向娟教授

肺癌卫星会

专场主席:解放军总医院 胡毅教授

肺癌卫星会及临床研究启动会亦是由胡毅教授担任专场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晓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农靖颖教授,分别对晚期ALK+NSCLC全程管理和免疫治疗在肺癌的全面布局进行了分享,指出当前阿来替尼依旧是ALK+NSCLC患者的一线优选,而且,当前已降价全线进入国家乙类医保,惠及更多患者。在广泛期SCLC和晚期NSCLC领域,阿替利珠单抗分别带来了30年生存获益的首次突破和治疗领域的全覆盖,而CheckMate816研究亦标志着在围手术期领域,免疫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的新辅助治疗能够带来治疗获益。

图片2.png

肺癌卫星会

图片4.png

讲者:李晓燕教授、农靖颖教授

消化道肿瘤年终盘点


专场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

28、戴广海 教授(专场主席).png

消化道肿瘤亦是我国高发瘤种,所幸2021年进展频频。该专场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担任专场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军教授戴广海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杨武威教授分别针对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以及微创治疗转移瘤,进行了2021年进展的盘点,指出食管癌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食管鳞癌获批了ICI的治疗,而PD-1单抗的探索亦向更前线以及联合治疗进军。在2021年,胃癌领域没有失败的临床研究,KEYNOTE811、ORIENT-16以及CheckMate649研究中国亚组结果令人欣喜。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直肠系膜筋膜(MRF)阴性患者提供了去化疗的选择,而晚期一线治疗,预后差的患者优选三药化疗+贝伐珠单抗,MSI-H一线ICI证据充分,KRAS G12C联合EGFR-TKI可以提高疗效。免疫联合靶向药物在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治疗中仍占据着相当强势的地位,2021年IMbrave150研究连续更新长期数据和几个特定亚组患者数据,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联合治疗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确有优势。Gemox化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可显著改善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且安全可耐受。对于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取得初步结果,辅助治疗手段亦在增多,mFFX方案在适宜人群中获益更明显,而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化疗仍是治疗基石,靶向治疗更加精准,免疫治疗的探索失败居多。微创手术在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是无疾病状态(NED)、转化、辅助和姑息,未来方向是规范化和人工智能。

图片6.png

主持:安广宇教授、管静芝教授、杜楠教授、曹祁伟教授、肖文华教授、李晓松教授、温居一教授(从左至右)

图片7.png

讲者:黄镜教授、张小田教授、李健教授、赵海涛教授、周军教授、戴广海教授、杨武威教授(从左至右)

图片16.png讨论嘉宾:王治宽教授、司海燕教授、吴超教授、贾茹教授、谭招丽教授、韩全利教授、韩璐教授、苟苗苗教授、柳芳芳教授、樊梦娇教授

黑色素瘤年终盘点

专场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教授

1、郭军 教授(专场主席).png

郭军教授

黑色素瘤的发病虽然不如肺癌和消化道肿瘤常见,但是恶性程度极高。在该专场会议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作为专场会议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进行了黑色素瘤2021年进展盘点,指出肢端、黏膜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与皮肤亚型不同,免疫治疗原发耐药比例较高,而且,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治疗手段有限,若有合适的临床研究,则推荐入组临床研究。对于晚期黑色素瘤,黏膜性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仍是1级推荐,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已初见端倪,而肢端型仍参照皮肤型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在辅助治疗领域,肢端大剂量干扰素仍作为1级推荐,而黏膜型则是化疗仍占重要地位。此外,当前,多项以PD-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正在探索之中,让我们静待研究结果。

2、斯璐 教授(讲者).png

讲者:斯璐教授

乳腺癌年终盘点

专场主席:解放军总医院 江泽飞教授

3、江泽飞 教授(专场主席).png

江泽飞教授

乳腺癌是对我国女性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2021年进展精彩不断。在该专场中,江泽飞教授担任专场会议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殷咏梅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分别对早、晚期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以及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进行分享,指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风险高,传统化疗提高疗效空间有限,亟需新的治疗和监测手段,临床研究显示在围手术期治疗阶段,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能带来早期TNBC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提高,但是,不同研究对于无疾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尚不明确,而在晚期TNBC患者中,TNBC是最适合进行免疫治疗的亚型,免疫治疗是PD-L1阳性晚期TNBC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根据《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并非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都适合接种新冠疫苗(Ⅰ级推荐),筛选期的患者接受新冠疫苗应慎重(Ⅱ级推荐),而在治疗后病情稳定,研究进入维持阶段的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Ⅱ级推荐)。

图片8.png

主持:杨俊兰教授、赵卫红教授、张少华教授

图片9.png

讲者:刘强教授、殷咏梅教授、王涛教授

图片15.png

讨论嘉宾:李瑛教授、张宏艳教授、温居一教授

彭亮教授、李晓松教授、管静芝教授

泌尿系统肿瘤年终盘点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刘哲峰教授

16、刘哲峰 教授(专场主席).png

当前,泌尿系统肿瘤在我国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不过,在2021年的诊疗进展亦可圈可点。该专场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刘哲峰教授担任专场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刚教授分别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晚期肾癌、晚期尿路上皮癌和进行了2021年进展盘点,指出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基础治疗是雄激素阻断疗法(ADT)+强效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同时,应该使用骨保护药以预防和控制骨转移,未来转移性前列腺癌是分子和表型精准医学治疗的时代,当然化疗亦然还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肾癌的治疗,根据KEYNOTE-564研究,辅助免疫治疗在高危肾癌中获得成功,而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免疫联合成为了主流,在二线治疗国内研究亦有突破。在晚期尿路上皮癌(mUC)治疗领域,RC48+免疫治疗有望改变一线mUC治疗现状,且无需选择性生物标志物。

图片8.png

讲者:虞巍教授、盛锡楠教授、毕新刚教授

妇科肿瘤年终盘点

图片9.png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使得我国宫颈癌的发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现状亦然不容乐观。在该专场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立安教授分别进行了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年终盘点,指出在卵巢癌患者中,非生殖系BRCA突变(gBRCAm)铂敏感复发性(PSR)卵巢癌人群应用PARP抑制剂亦可获益,而中国人群使用PARP抑制剂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和良好的安全性,且长期随访数据显示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疗效持久,PARP抑制剂的重复使用未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PD-1和PD-L1广泛表达于宫颈癌组织中,使此类人群应该优选免疫治疗,而KEYNOTE826研究予以了证实,而个体化的放化疗也是复发/转移宫颈癌的可选方案,局部晚期宫颈癌中ICI联合同步放化疗或可改善宫颈癌目前的治疗格局。当前,推荐对所有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的筛查,亦推荐对此类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免疫和靶向治疗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初见曙光。

图片10.png

讲者:李华教授、孙力教授、李立安教授

头颈部肿瘤年终盘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何小慧教授教授在盘点中指出,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是,分子靶向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当前,具有协同机制的免疫和靶向的联合治疗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不同ICI联合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23、何小慧 教授(讲者).png

讲者:何小慧教授

大会总结

在大会最后,刘哲峰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准的学术会议,全国顶级肿瘤专家们围绕各瘤种2021年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盘点,让与会者产生了无数的思考和启迪,亦更有信心在2022年的抗癌战场上再立新功,期待疫情早日过去,让大家能够在线下早日相聚。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Daisy

会议文章后面加上它.jpg

版权声明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4月25日
陈周行
湖南旺旺医院 | 肿瘤科
云端同聚 年末盘点|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2年04月25日
陈周行
湖南旺旺医院 | 肿瘤科
云端同聚 年末盘点|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2年04月25日
陈周行
湖南旺旺医院 | 肿瘤科
云端同聚 年末盘点|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