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妇科肿瘤会遗传吗

2021年10月11日
整理:患者指南小编
来源:妇康之家




妇科肿瘤会遗传吗?


      很多患者及家属很关心妇科肿瘤会不会遗传,担心由于自己的生病会影响自己的下一代甚至是下几代。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我们 知道,基因代代相传,因此遗传也是致癌因素之一。那么,父辈患癌是否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能否逃脱 “命运的审判”?

   遗传性癌症易感基因导致患者多发或单发恶性肿瘤称为遗传癌症综合征,其特征主要包括:家族性、多发同时或异时恶性肿瘤。

     与妇科肿瘤相关的遗传癌症综合征最常见的分别是HBOC、LS、PJS,三种疾病分别与遗传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相关,三者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breast-ovarian cancer syndrome,HBOC)
    2、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
    3、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 
    其中,HBOC和LS是临床常见,PJS在临床中罕见。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



     是妇科遗传癌症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由于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导致患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甚至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患此两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均大于非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者。约5%乳腺癌和10%~ 25%卵巢癌由HBOC所致,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



      又名遗传性非息肉性病结直肠癌(HNPCC)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之一,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S患者一生中罹患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非常高,包括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尿道癌等,这些肿瘤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并且60%的LS患者会以妇科恶性肿瘤为首发恶性肿瘤【1】。
     HNPCC患者在70岁前罹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为42%~60%和9%~12%。HNPCC女性患者一生中大约有40%~60%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



     又名黑斑息肉综合征,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小肠癌、胰腺癌、卵巢肿瘤、宫颈MDA、子宫内膜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风险相关。大多数PJS病例发病是由于STK11基因致病性突变引起。

哪些个人史或家族史与遗传性肿瘤相关

     (1)诊断为乳腺癌、卵巢癌或直肠癌的年龄较小或<50岁。
    (2)同一家庭成员罹患多类型肿瘤。
     (3)同一家庭成员,尤其是同一器官(如乳腺或结肠)多个原发肿瘤病灶。 
     (4)多个近亲家属(如母亲、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尤其是同为父系或同为母系家属,罹患同类型肿瘤。
    (5)某一特定肿瘤出现异常表现(如男性成员患乳腺癌)。
     (6)某些特定的良性疾病如皮肤疾病和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等。
     (7)特定类型的肿瘤,如三阴性乳腺癌及浆液性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提示HBOC,直肠癌伴DNA错配修复缺陷和子宫内膜癌伴DNA错配修复缺陷提示LS。

哪些女性患遗传性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

     具有下列1种或多种情形的妇女患有遗传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的可能性增加,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进行基因检测【3】:
    (1)卵巢上皮性癌、 输卵管癌或腹膜癌。
    (2)年龄≤50岁,患有乳腺癌,并有卵巢 癌家族史;有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家族史。 
    (3)患有胰腺癌并有2个或更多的近亲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胰腺癌或浸润性前列腺癌(Gleason 评分≥7)。
     未患癌症的妇女,但具有下列1种或多种情形时,患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的可能性会增加,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进行基因检测: 
   (1)符合上述1个或多个标准的一级或多级近亲。
  (2)1名近亲携带已知突变的BRCA1或BRCA2。
   (3)1名近亲患有男性乳腺癌。

哪些女性易患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LS 是一种遗传易感性恶性肿瘤,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易感基因携带者一生患结肠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肿瘤的风险大大增加,有相当大的概率遗传给子女。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病例,由遗传导致的子宫内膜癌只占2%~3%,并且几乎可归因于LS【2】。其特点是发病年龄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预防和治疗


01

遗传性卵巢癌

















     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的健康女性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定期筛查、降低风险手术以及药物预防。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主要是妇科B型超声(B 超)和CA125。

      2017年NCCN指南对携带BRCA1/2突变的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卵巢癌预防的主要建议是预防性乳房切除术(RRM)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RRBSO)。



   进行RRBSO的时间,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的年龄为35~40 岁,BRCA2可能推迟到40~45岁,这是唯一被证明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妇女死亡率的方法,可将乳腺癌风险降低50%,卵巢癌风险降低80%,整体死亡率降低77%【4】。家族史、患病年龄和卵巢癌病理类型都不能成为很好的BRCA基因突变的预测标准,这些条件都会遗漏可能存在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风险。建议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进行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同时也为家族成员进行风险评估、随访和早期预防提供线索【5】。


02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病例, 但约5%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发病年龄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在50岁以前进行。小于50岁患者或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林奇综合征患2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小于50岁患者或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除了建议高风险人群进行基因筛查外,LS相关肿瘤患者的预防和诊治策略主要包括症状意识、基因筛查、临床检查和降低风险的手术等。LS相关子宫内膜癌女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可以通过检测结直肠癌降低死亡率。目前的指南建议从 20~25 岁开始检测结直肠癌,每 1~2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6】。



  林奇综合征患2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所有患者如果有其他DNA错配异常或者其本人无基因改变,亲属有子宫内膜癌病史和(或)结直肠癌者,建议进行DNA错配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7】。LS患者的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推荐行该突变基因的检测。如果亲属未发现该致病性突变,则按普通人群进行随访。如果亲属也有同样的突变,或者拒绝行基因检测,则建议按LS的推荐方案进行随访监测【8】。


03

遗传性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关键致癌因素是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极少部分子宫颈癌与致病性基因突变相关,即子宫颈微偏腺癌,主要是由STK11胚系突变所致。

















     PJS临床诊断需包括以下条件任意2项及2项以上:
    (1)2个及2个以上组织学证实为PJS型错构瘤型息肉。
    (2)口腔、嘴唇、鼻子、眼睛或手指等皮肤黏膜部位出现色素沉着。
    (3)PJS家族史。具备上述任一条件的个体均推荐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癌症易感基因阳性,一定会得癌症吗?


   妇科肿瘤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职业暴露、紫外线辐射、环境污染、吸烟、体质量超标、缺乏体育锻炼、遗传易感性以及生育模式的改变 (如初产年龄较晚和分娩次数较少),以及遗传性癌症易感基因。癌症遗传的往往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的“易感 性”。癌症遗传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家族成员并不一定最终都会患癌,因为大多数癌症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癌症遗传除了“易感性”, 还取决于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综合作用。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人携带遗传性癌症易感基因,但是她最终也不一定患癌。理性认识癌症遗传性,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 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 2~3 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 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

    遗传咨询去哪里?肿瘤医院找王莉!

     王莉主任医师
     擅长:妇科肿瘤的手术、化疗和靶向治疗,治疗方法规范、科学、先进,特别对腹、盆部复杂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妇科肿瘤遗传咨询及筛查。



参考文献:
【1】 Mills AM,Longacre TA. Lynch Syndrome Screening in the Gynecologic Tract: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J]. Am J Surg Pathol,2016,40(4):e35-e44.
【2】Daniels MS,Lu KH. Genetic predisposition in gynecologic cancers[J]. Semin Oncol,2016,43(5):543-547.
【3】王玉东,王颖梅,王建东,王丹波,向阳,张师前,张玉敏,邹冬玲,周琦,薛凤霞.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0)[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09):825-834.
【4】王欣,胡丹,李永霞,张傢钧,杨永秀.妇科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6):693-697.
【5】杨佳欣,沈铿,吴令英,崔恒,吴小华,刘继红,马丁,尹如铁,谢幸,孔北华,高雨农,林仲秋,徐丛剑,程文俊,丰有吉,吕卫国,向阳,曹冬焱,吴鸣,朱笕青,周琦.卵巢上皮性癌BRCA基因检测的中国专家讨论[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8-10.
【6】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genetic/familial high risk assessment: colorectal Version 1[R]. 2018.
【7】刘畅,杜靖然,杨盼盼,王晓慧.林奇综合征相关卵巢癌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6):684-687.
【8】高显华,张卫,刘连杰,颜宏利.林奇综合征的筛查策略和综合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7):684-688.



本文章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


图文:宗   盈

编辑:建姗炎

审核:田   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