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沈志祥教授:PET-CT助力血液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

2015年01月08日

“ASH最新进展”系列主题会议于2018年1月14日在上海顺利召开第二站,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邀请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为我们介绍了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进展,并简介PET-CT检查在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精准诊疗中的作用

               
沈志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临床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前任主委
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肿瘤杂志》、《中华内科杂志(英文版)》等杂志编委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编《血液肿瘤学》、《血液病学研究进展》、《恶性淋巴瘤》
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

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效果突出

沈志祥教授:淋巴瘤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现在有很多针对淋巴瘤的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对部分淋巴瘤尤其是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显著。美国NCCN指南推荐伊布替尼作为CLL的一线治疗药物,以及套细胞淋巴瘤(MCL)和边缘区淋巴瘤的二线治疗药物。BTK抑制剂疗效显著,并且为口服剂型,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目前国内已有伊布替尼(亿珂)上市,患者不必自行购药,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也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淋巴瘤靶向治疗药物可供患者选择,延长患者生存。

PET-CT助力血液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

沈志祥教授:最近十年,PET-CT的应用迅速发展,通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观察到肿物大小变化,更能通过摄取活性反映残余病灶是否仍具有肿瘤活性,是非常理想的判断肿瘤进展以及评估疗效的检查方法。在淋巴瘤中,开始治疗前可通过PET-CT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进而精确分期,明确淋巴瘤是局部浸润或是全身侵犯,同时对一些普通影像学如B超、CT等无法区分良恶性的肿块,通过PET-CT可以判断其良恶性,如1cm大小的淋巴结,采用CT和彩超很难判断它是肿瘤或者炎症反应性增生,但通过PET/CT显示摄取活性,就可以鉴别,这一点在判断分期时尤为重要,对患者病情评估有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在治疗后随访过程中,若肿物明显缩小,但又未完全消失,此时我们可通过PET-CT检查缩小的肿物是否仍具有肿瘤活性,从而决定后续治疗,这是CT或者彩超无法做到的。由此可见,PET-CT在淋巴瘤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影像学检查无法替代其在确定分期,判断疗效,指导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除了淋巴瘤之外,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破坏评估、多数实体瘤病情和疗效精准评估中也大放异彩。总之,PET-CT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肿瘤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3601253466802810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