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4000:替凡替尼(ARQ 197)二线治疗MET高表达肝细胞癌(HCC)
背景:替凡替尼(T)是选择性口服MET抑制剂,在MET高表达HCC的II期研究中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能改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
方法:该项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所招募的患者需为进展期HCC,Child Pugh A,ECOG PS≤1,充分的骨髓、肝肾功能,无肝移植史,索拉非尼治疗后影像学证实疾病进展(PD)或不耐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高表达MET(MET≥2+,≥50%肿瘤细胞)。患者以2:1随机分入口服T或安慰剂组(P),采用血管侵犯(VI)、肝外播散(ES)、AFP进行分层(≤/>200ng/mL),治疗直至PD或不可接受的毒性。每8周通过CT/MRI评估,标准为RECIST 1.1。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终点包括意向性研究(ITT)人群的PFS和安全性。
结果: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澳大利亚、美国、欧洲、新西兰共纳入1209例患者,589例为MET高表达,43例最初随机剂量为240mg2/日,因高比例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减量为120mg 2/日,共340例ITT患者随机分入T和P组,分别为226和114例,二组患者特征均衡:306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7岁,PS 0者207例,VI者117例,ES者197例,AFP≤200ng/mL者195例,索拉非尼治疗后PD者275例。T和P组的中位OS分别为8.4和9.1个月,HR = 0.97,P = 0.81,中位PFS分别为2.1和2.0个月,HR = 0.96,P =0.72,VI、ES、AFP>200ng/mL患者的OS均无差别,二组>3级的毒副反应分别为55.6%和55.3%,最常见的>3级副反应为腹水、一般状态恶化、贫血,最常见严重毒副反应是一般状态恶化。最后一次给药30天内死亡者二组分别为22.1%和15.8%,最常见原因为一般状态恶化和肝衰竭。
结论:对既往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进展期高表达MET的HCC患者,替凡替尼120mg 2/日并不能改善OS和PFS。
临床研究信息:NCT01755767.
Abstract4001:乐伐替尼(LEN)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
背景:SOR(索拉非尼)是唯一获批治疗uHCC的药物,现代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选择。LEN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RET和KIT的抑制剂,在一项II期研究中显示对uHCC有治疗作用。该项有关LEN的III期研究,主要比较LEN与SOR一线治疗uHCC。
方法:该项随机、开放式、非劣效(NI)研究,患者为uHCC,≥1个可测量靶损害,巴塞罗那分期B或C,Child-Pugh A,ECOG PS≤1,既往未接受过治疗。1:1随机分入LEN组(体重≥60 kg时12mg/天,体重<60 kg时8mg/天)或SOR组(400mg 2/日)。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预估OS的HR和95%CI,预先设定的NI边缘1.08。次要有效性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进展时间(TTP)和客观反应率(ORR),评估方法为mRECIST。
结果:共纳入954 例患者(LEN组478例,SOR组476例),有效性结果见下表,二组发生治疗相关副反应(TEAEs)的患者数目相似,多数LEN TEAEs是高血压(42%)、腹泻(39%)、食欲减退(34%)、体重下降(31%)和疲劳(30%)。LEN和SOR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5.7和3.7个月,二组分别有13%和9%患者因治疗副反应而停止治疗,分别有33%和39%的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
结论:在OS方面,LEN非劣效于SOR,作为uHCC的一线治疗方案二者的PFS、TTP和ORR在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有显著差异,TEAEs同以往报道的LEN副反应事件相似。
临床研究信息:NCT01761266.
Abstract4002:选择性内照射(SIRT)与索拉非尼治疗局部进展期肝细胞癌
背景:伴/不伴血管侵犯的局部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优选治疗方案目前仍不清楚。该项研究拟比较SIR-Spheres钇90微球(Y90)选择性内照射治疗与索拉非尼治疗亚洲巴塞罗那分期(BCLC)B和C期、不伴肝外转移的患者。
方法:该项多中心随机研究,患者为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HCC,给予Y90或索拉非尼(400mg 2/日)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接受。标本量300例患者,假定I类错误双侧0.05,检验效力90%,最终分析计划在266例死亡时。
结果:来自亚洲11个国家27个医学中心的360例患者纳入研究,Y90组182例,索拉非尼组178例,不伴肝外转移的BCLC C期患者41.4%,门静脉栓塞(PVT)者30.6%,88.6%为Child-Pugh A,57.2%具有乙肝病毒感染,15.0%患有丙肝。Y90和索拉非尼组各有28.6%和9.0%的患者未能接受计划的治疗,意向性分析二组的OS分别为8.54和10.58个月,HR1.17,p=0.203,肿瘤反应率(TRR)分别为16.5%和1.7%(p<0.001),总的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5.88和5.36个月(HR 0.93),肝特异性TTP分别为6.08和5.39个月(HR 0.91),总的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5.29和5.06个月(HR 0.94),肝特异性PFS分别为5.85和5.06个月(HR0.92),二组分别有27.7%和50.6%的患者发生过至少一次严重副反应。
结论:与索拉非尼相比,亚洲无肝外转移的局部进展期HCC采用Y90治疗后,在TRR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副反应事件较少,不过二组的OS无显著差异。
临床研究信息:NCT01135056.
Abstract4003:KEYNOTE-059: 帕姆单抗(pembro)单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背景:接受过治疗的进展期胃癌采用Pembro治疗的I期研究显示,该药的抗肿瘤活性极具前景,且安全性可控。因此开展了一项全球、多队列、2期研究,采用pembro治疗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癌(KEYNOTE-059)。
方法:队列1招募了259例患者,年龄≥18岁,具有可测量的复发或转移性G/GEJ腺癌,至少接受过2线方案化疗,ECOG PS 0-1。患者接受pembro 200 mg Q3W 治疗2年或至疾病进展、决定脱离研究或不可接受的毒性。PD-L1+定义为采用IHC(22C3抗体)方法,有≥1%的肿瘤或基质细胞表达PD-L1,主要研究终点是ORR(RECIST 1.1)、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果:259例患者中76.4%为男性,中位年龄62岁,pembro治疗在51.7%和48.3%的患者中是3线(3L)和4L+治疗,57.1%为PD-L1+,中位随访5.4个月;总的ORR(CR+PR)11.2%,CR、PR和SD分别为1.9%、9.3%和17%,55.6%的患者为PD;中位DOR为8.1个月;3L和4L+患者的ORR分别为14.9%和7.2%;PD-L1+患者中,ORR为15.5%,CR和PR分别为2.0%和13.5%;PD-L1–患者中ORR为5.5%,CR和PR分别为1.8%和3.7%;3L且PD-L1+患者的ORR为21.3%,CR为4.0%;3L且PD-L1–患者的ORR为6.9%,CR为3.4%;43例患者出现3-5级治疗相关AEs(TRAEs),2例患者因TRAEs停止治疗,为肝功异常和胆管狭窄,2例患者死亡,为急性肾功损伤和胸水。
结论:至少接受过2线方案化疗的进展期G/GEJ癌患者采用Pembro治疗的有效性良好,安全性可控。有关生存和生物标志的数据将在后期进一步公布。
临床研究信息:NCT02335411.
Abstract4004:比较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脲嘧啶(FLOT)与表柔吡星+顺铂+氟脲嘧啶/卡培他滨(ECF/ECX)围手术期治疗可切除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EJ)腺癌(FLOT4-AIO)
背景:MAGIC研究使围手术期表柔吡星+顺铂+5-FU(ECF)治疗成为可手术胃食管癌的标准治疗,尽管如此该类患者的生存仍很差。FLOT4是一项多中心、随机、3期研究,比较含多西他赛的三药FLOT方案与含蒽环类的三药ECF/ECX方案围手术期治疗可切除胃或GEJ腺癌。
方法:分期≥cT2和/cN+患者随机分入术前术后各3周期的3周ECF/ECX方案组(表柔吡星50mg/m2,顺铂60mg/m2,5-FU200mg/m2或卡培他滨1250mg/m2口服第1-21)或术前术后4周期2周FLOT方案组(多西他赛50mg/m2,奥沙利铂85mg/m2,四氢叶酸200mg/m2,5氟脲嘧啶2600mg/m2第1天)。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OS,80%检验效力,HR 为0.76,双侧log-rank检验,I类错误5%)。
结果: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共纳入716例患者,ECF/ECX组360例,FLOT 组356例,二组基线特征相似,FLOT 组和ECF/ECX组完成术前术后化疗的患者分别为90%和50% ,91%和37%,中位随访43个月。369例死亡, ECF/ECX组203例,FLOT组 166 例;FLOT改善OS,ECF/ECX组OS为50个月,FLOT组为35个月,HR0.77 ,p =0.012,3年OS率ECF/ECX组48%,FLOT组57%;FLOT改善PFS,ECF/ECX组18个月,FLOT组30个月,HR 0.75,p=0.004;ECF/ECX组围手术期并发症50%,FLOT组51%;30和90天死亡率ECF/ECX组3%和8%,FLOT组2%和5%;ECF/ECX组的3/4级恶心呕吐更多,FLOT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更多。
结论:与围手术期ECF/ECX方案相比,围手术期FLOT方案能改善可切除胃和GEJ癌的治疗结果。
临床研究信息:NCT01216644.
Abstract4006:卡培他滨用于胆管癌的辅助治疗
背景:尽管通过多学科治疗,胆管癌(BTC)的预后仍然很差,大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5年生存不足10%。BILCAP研究拟确定在根治性手术后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是否能改善总生存(OS)。
方法:入组患者需为完全切除的肝胆管癌(CCA)或胆囊癌(包括肝和胰腺切除),具有充分胆道引流,无感染,肝肾功和血液系统功能正常,ECOG PS≤2,1:1随机分入卡培他滨组(1250mg/m2 D1-14,3周,8周期)或采用观察。主要研究终点是意向性人群(ITT)的OS,纳入标本量为410例时HR可达0.69(双侧α= 0.05,检验效力80%)。采用Cox生存模型评估HR,初步分析拟在随访24个月时进行。
结果:2006年至2014年期间纳入来自英国44家医院共447 例患者,卡培他滨组223例,观察组224例,中位年龄63岁,ECOG PS 0、1和2的患者分别为201、232和14例。肝内CCA84例,肝门CCA128例,肝外CCA156例,有肌肉侵犯的膀胱癌79例。R0切除279例,R1切除168例,淋巴结阴性者207例。随访至少36个月,80%患者生存。ITT分析卡培他滨组中位OS为51个月,观察组为36个月,HR0.80。采用淋巴结状态、疾病分级和性别进行敏感性分析,HR为0.71。就方案本身分析(卡培他滨组210例,观察组220例),卡培他滨组中位OS为53个月,观察组为36个月,HR 0.75。卡培他滨组中位RFS(ITT)25个月,观察组18个月。3-4级毒性低于预期。
结论:卡培他滨作为辅助治疗能改善BTC的OS,可作为标准治疗。
临床研究信息:ISRCTN72785446.
Abstract4007:可切除胰头腺癌采用吉西他滨+厄洛替尼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NRG Oncology/RTOG 0848)
背景:NRG/RTOG 0848研究分为二步,拟确定厄洛替尼(E)联合吉西他滨(G)(随机II期)或6个月全身化疗后辅助放疗+5FU或卡培他滨(随机III期)是否能改善胰头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此处报告厄洛替尼结果。
方法:患者入组条件包括胰头腺癌已切除,病理T1-T3,N0-1,M0,PS 0-1,CA199≤180 IU/L,组1患者接受G 1g/m2,每周1次,共3周,4周1周期,共6周期,组2患者除G外还加用E 100mg/日。关于E的应用主要是基于G+E可能增加总生存(OS)。单侧α0.15,200个OS事件,检验效力80%/90%,中位OS由22个月增加至28.8/30.6个月。OS预估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2009年11月17日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共336例患者入组,G和G+E组可评估患者分别为163和159例,中位年龄63岁,78%为T3疾病,93% CA199≤90IU/L,32例G组患者出现4级副反应,2例5级副反应,G+E组27例4级副反应,3例5级副反应,G组≥3级消化道副反应(22%)少于G+E组(28%),G组和G+E组接受预计85%G剂量的患者分别为110和93例,58%的E患者接受了至少85%的计划E剂量。中位随访42.5个月,203例死亡,G组中位3年OS为29.9个月和39%,G+E组为28.1个月和39%,G+E和G组的OS风险比为1.04。
结论:已切除胰头癌患者在G的基础上加入E辅助治疗与单独G相比,未能增加OS,该研究招募仍在继续,拟回答放疗的作用。
临床研究信息:NCT01013649.
Abstract4008:比较PEGPH20+纳米紫杉醇+吉西他滨(PAG)与AG治疗不可切除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mPDA)
背景:透明质酸(HA)在肿瘤微环境中累积导致肿瘤压力增加、血管受压和降低药物进入。PEGPH20能降解HA,增加抗癌药物分发至肿瘤内部的机会。
方法:在这项II期研究的第一阶段,未治疗的mPDA患者1:1随机分入PAG(P 3 mg/kg 静脉 2×/wk×3 wks第1周期,第2周期后1×/wk×3 wks)和AG组,因PAG组血栓栓塞(TE)事件的不平衡,导致~40%患者停用PEGPH20,高危发生TE且需要依诺肝素预防的患者被排除入组。研究的第2阶段,以2:1随机进入PAG和AG组,肿瘤HA检测采用VENTANA HA RxDx方法分析。主要研究终点是PFS和TE事件率,次要终点是HA水平下的PFS和ORR。
结果:共纳入279例患者,231例可评估有效性,246例患者有HA数据,84例为高HA。2016年12月16日PAG和AG组的PFS达统计学显著差异,HR0.73,p=0.048,见下表,二组高HA患者的PFS也具统计学差异,ORR分别为46%和34%,总生存分别为11.5和8.5个月,采用依诺肝素预防后二组TE事件相似。治疗相关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PAG63% 和AG26%)、中性粒细胞减少(34%和19%)、肌肉痉挛(56%和3%)和肌痛(26%和7%)。
结论:这项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高HA患者的PFS改善最为显著,总之研究数据支持HA可作为选择PEGPH20进行治疗的生物标志。现在正在进行的III期HAOL301研究将PFS和OS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
临床研究信息:NCT01839487
ASCO点评专家评选:欢迎对以上ASCO研究进行留言点评,我们将评选出最好的3位给予奖励!
http://am.asco.org/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