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清教授:晚期肺鳞癌治疗现状与展望

2016年09月03日

整理:Janet

来源:肿瘤资讯



周清.jpg

肿瘤资讯: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局部复发率较高,且治疗的选择有限,无论是EGFR突变还是ALK突变均主要发生在非鳞癌中,肺鳞癌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请问您如何看待晚期肺鳞癌治疗的现状?

周清教授:肺鳞癌之所以没有像肺腺癌那样进步明显,主要是因为目前常见的驱动基因在肺鳞癌的阳性率比较低。

近十年来,肺癌研究最大的进展就是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的出现,使得非鳞癌的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但由于肺鳞癌中这些驱动基因的阳性率比较低,就显得鳞癌的治疗更加棘手。目前肺鳞癌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最经典的化疗药物仍然在肺鳞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化疗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疗的基石。

肿瘤资讯:过去几十年间,肺鳞癌的治疗多选择普通化疗药物,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引起了人们对肺鳞癌治疗的重视,但结果似乎也不尽人意。请问您如何看待晚期肺鳞癌治疗的未来发展?

周清教授:近几年,在肺鳞癌比较热门的研究就是靶向治疗,但这些研究并不像是在非鳞癌,如腺癌中的EGFR、ALK等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在靶向治疗方面,肺鳞癌领域比较重要或是取得重要进步的临床进展有针对EGFR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或针对VEGF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这些进展在鳞癌中虽然有一些阳性结果,但总体来看获益还是非常小的,并不像EGFR-TKI或ALK抑制剂那样,在腺癌领域与传统治疗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在鳞癌的探索的确非常艰难。虽然鳞癌领域在抗EGFR的西妥昔单抗、抗血管的雷莫芦单抗看到了一些进展,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正确选择获益人群,这是在精准医学时代我们应该重视的。在鳞癌治疗的探索中,我们也需要有效的biomarker去选择相关靶向药的获益人群,而不是仅仅满足于鳞癌整体中的微小获益。

此外,鳞癌中另一个进步就是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些阳性结果,目前最明显的应该就是Nivolumab,还有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在鳞癌中也有探讨。虽然采用免疫治疗能给患者带来获益,但这个获益并没有让人非常满意,与其他疗法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免疫治疗也同样存在需要有效的biomarker去选择获益人群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如何将一个好的治疗手段精准地定位到合适的患者人群。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Janet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