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H 大会前瞻】范磊教授深度解读BTK降解剂 BGB16673 在CLL/SLL的最新研究进展

11月28日
编译:江苏省人民医院高雪莹医师
审核、点评: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2025年第67届ASH年会于12月6日~9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会议将公布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研究摘要,分享和探讨全球前沿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及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就BTK降解剂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研究进展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范磊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 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 副主任委员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淋巴肿瘤的精确诊疗

(abs25-8349)BTK降解剂BGB16673在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正在进行的1期CaDAnCe-101研究

原标题: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of the 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 degrader BGB16673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from the ongoing phase 1 CaDAnCe-101 study

作者:Inhye Ahn, et al.

研究背景

BTK抑制剂是目前CLL/SLL的重要治疗药物,然而治疗不耐受和现有BTK抑制剂耐药是许多CLL患者面临的主要临床挑战。

BGB-16673是一种口服可利用的蛋白质降解剂,通过标记BTK蛋白并利用细胞的蛋白酶体途径使其降解,从而阻断BTK信号传导,诱导B细胞肿瘤凋亡。CaDAnCe-101(BGB-16673-101;NCT 05006716)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开放性1/2期研究,旨在评估BGB-16673单药治疗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报告了该研究的最新安全性及疗效数据。

研究方法

符合入组资格的患者必须经确诊为R/R CLL/SLL(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为0-2分(欧盟地区要求0-1分),且具备足够的器官功能。在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患者必须既往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cBTKi)治疗。

入组患者每日一次口服BGB-16673。该研究1期阶段的主要终点是评估安全性/耐受性(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版及CLL国际工作组血液学毒性标准),并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及扩展研究推荐剂量。次要终点是依据CLL国际工作组2018年标准(包含伴淋巴细胞增多的部分缓解[PR-L]修订版)评估的总缓解率(ORR),并依据2014年Lugano标准评估SLL的总缓解率,首次疗效评估在治疗12周后进行。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5月23日,共有67例CLL/SLL患者入组并接受治疗(50mg组n=1;100mg组n=22;200mg组n=17;350mg组n=15;500mg组n=12)。患者中位年龄70岁(范围47-91岁),既往接受中位治疗线数为4线(范围2-10),包括cBTKi(n=63 [94.0%])、BCL2i(n=55 [82.1%])及非cBTKi(n=14 [20.9%])。研究基线时65.7%(44/67)的患者伴有del(17p)和/或TP53突变,77.6%(38/49)为未突变IGHV,38.1%(24/63)存在BTK突变,15.9%(10/63)存在PLCG2突变。中位研究随访时间为18.0个月(范围0.3-31.0个月);数据截止时,39例患者(58.2%)仍在接受治疗。

总体上,所有入组患者中95.5%发生了任意级别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25%的任意级别TEAEs包括疲劳(37.3%)、挫伤/瘀伤(31.3%)、腹泻(28.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8.4%)。62.7%的患者发生了≥3级TEAEs;发生率≥5%的≥3级TEAEs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3.9%)、肺炎(10.4%)和血小板减少症(6.0%)。有8例患者(11.9%)因TEAE导致剂量降低,12例患者(17.9%)因TEAE中止治疗,其中3例(4.5%)患者的TEAE与治疗相关(硬膜下出血、斑丘疹和播散性曲霉病)。4例患者(6.0%)出现导致死亡的TEAE(均归因于感染,包括1例真菌感染);无死亡事件被判定与治疗相关。

在6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另有1例患者仍在治疗但数据截止时未达首次评估时间),ORR(达到PR-L或更佳)为86.4%(57例),其中CRi为4.5%(3例)。在200mg剂量组中,ORR达到93.8%(15/16),包括1例CR。中位首次缓解时间为2.8个月(2.0-19.4月)。33例患者(49.3%)持续治疗时间≥12月。缓解深度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在22例初始缓解为PR-L的患者中,15例转化为PR;在16例初始疾病稳定(SD)的患者中,1例转化为PR-L,10例转化为PR。

在不同特征患者群体中均观察到治疗反应:既往接受cBTKi治疗者ORR为85.5%(53/62);既往接受非cBTKi治疗者71.4%(10/14);双重暴露(cBTKi+BCL2i)患者92.9%(39/42);三重暴露(cBTKi+BCL2i+ncBTKi)患者75.0%(9/12);伴BTK突变者75.0%(18/24)与不伴BTK突变者92.3%(36/39);伴del(17p)和/或TP53突变者81.4%(35/43);伴PLCG2突变者90.0%(9/10);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9.2%;15例患者(22.4%)出现疾病进展(其中2例患者与Richter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4例(6.0%)死亡。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将在会议上公布。

研究结论

来自正在进行的CaDAnCe-101研究数据表明,新型BTK降解剂BGB-16673在经重度治疗的R/R CLL/SLL患者(包括那些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和携带BTK突变的患者)中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特征,并展现出有效且持续加深的治疗反应。BGB-16673的200mg剂量正在针对R/R CLL/SLL患者进行的2期和3期研究中进行评估。

范磊教授点评


该摘要展示了针对BTK靶点的新型口服药物——BTK降解剂BGB-16673在R/R CLL/SLL中的治疗潜力。入组患者为经重度治疗的复发难治人群:中位既往治疗线数高达4线,其中94.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82.1%接受过BCL-2抑制剂治疗,基线伴有del(17p)/TP53突变、未突变IGHV、BTK突变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比例很高。目前此类经过重度治疗的R/R CLL/SLL患者再治疗选择有限、治疗有效率低、临床预后差,生存期短,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难点。


该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BTK降解剂BGB-16673在R/R CLL/SLL中疗效亮点有:高效性、深度缓解、克服耐药。研究数据显示BGB-16673的耐受性总体可控。BGB-16673是目前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BTK降解剂,其蛋白降解机制有效克服了传统BTK抑制剂的耐药局限,在重度经治患者中展现出深度且持久的疗效,安全性可控,有望改变BTK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治疗格局。这不仅将会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同时有望改变未来的治疗策略,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治疗。


目前基于BGB-16673在R/R CLL/SLL中疗效的三期对照研究正在进行,我们期待BGB-16673的进一步数据结果,也同样期待更多新药进入CLL的临床治疗框架。


参考文献

Inhye Ahn,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of the 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 degrader BGB16673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from the ongoing phase 1 CaDAnCe-101 study. 2025 ASH abstract abs25-834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lva




 

评论
11月28日
何作华
嘉鱼县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