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H大会前瞻】黎纬明教授点评:CML-CP二线治疗新进展

11月24日
点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黎纬明教授
来源:肿瘤资讯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即将于2025年12月6日~9日在美国奥兰多盛大启幕。为进一步提升会议的全球参与度和学术影响力,本届盛会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根据ASH官网已公布的会议摘要,大会内容横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及重磅临床试验等多个血液疾病相关前沿领域。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黎纬明教授,就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二线治疗相关新进展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黎纬明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白血病亚专科骨干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白血病全程个案管理专项 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湖北省智能医学学会智能血液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专委会慢粒分会 主任委员
武汉市质控中心白血病工作组组 长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2024版)成员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内科分会 主任委员
主译权威慢粒学术专著:《慢性髓系白血病》 主编慢粒相关患教书籍:《和黎医生一起认识慢粒》
作为注册医师参与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等多项CML相关慈善计划。参与国内外多项慢粒相关临床研究及武汉协和医院国际标准化PCR检测实验室的建立。
先后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在《leukemia》、《Haematologica》、《cancer》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或参编多部学术著作。

大会前瞻(7).jpg

abs25-7159:ASC治疗CML-CP——II期 ASC2ESCALATE 试验中既往接受过1种TKI治疗患者队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标题:Asciminib (ASC)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CML-CP):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of the Phase 2 ASC2ESCALATE trial in the cohort of patients (pts) with 1 pri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作者:Jorge Cortes, et al.

研究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阿思尼布(ASC)在初治(1L)CML-CP以及接受过≥2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CML-CP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美国,ASC的获批适应症已更新,包括了对1L CML-CP的加速批准以及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ML-CP患者的完全批准。ASC2ESCALATE(NCT05384587)是一项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ASC用于既往接受过1种TKI治疗(2L)的CML-CP患者的疗效。该研究先前的中期分析(IA)报告了2L队列接受ASC治疗的安全性(n=101)和第24周的疗效(n=63)。本次报告了ASC2ESCALATE研究中2L CML-CP队列的更新IA安全性(n=101)和第48周的疗效(n=72)结果。

研究方法

ASC2ESCALATE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研究,入组了不伴T3151突变的1L或2L CML-CP成人患者,并对未达到缓解里程碑的患者采用剂量递增治疗策略。2L队列的患者筛选标准包括因警告或根据ELN 2020标准判定的治疗失败,或因不耐受而停止了既往治疗(Tx),且筛选时BCR::ABL1IS水平 >0.1%的患者。

所有入组患者起始接受ASC 80 mg每日一次(QD)治疗。在第24周时BCR::ABL1IS >1%的患者,ASC剂量增加至200 mg QD。在第48周时BCR::ABL1IS水平 >0.1%的患者,给药剂量从80 mg QD增加至200 mg QD,或从200 mg QD增加至200 mg每日两次(BID),或退出研究。对于出现3/4级或经最佳管理仍持续存在2级毒性反应的患者,不考虑剂量递增,并继续接受相同ASC剂量治疗。

研究结果

本次IA纳入了所有101例2L CML-CP患者。入组患者既往接受过的TKI包括达沙替尼(44.6%)、伊马替尼(42.6%)、尼洛替尼(9.9%)或博舒替尼(5.0%);其中66.3%的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时间≥12个月、16.8%的患者≥6个月且<12个月、16.8%的患者<6个月,并且有56.4%的患者因疗效不佳(其中包括治疗失败[24.8%],警告应答[31.7%])或不耐受(43.6%)而停药。入组患者的基线BCR::ABL1IS水平分别为>0.1%~1%(39.6%)、>1%~10%(30.7%)和>10%(29.7%)。

截至2025年5月16日,85例(84.2%)CML-CP患者仍继续接受ASC治疗,16例(15.8%)患者停止了治疗,原因包括不良事件(AEs;n=8)、患者决定(n=4)、失访(n=2)、医生决定(n=1)和治疗效果不满意(n=1)。ASC的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51.3周,中位给药剂量为80 mg/天。大多数患者(78.2%)的相对给药剂量为>90%~100% 。根据研究第24周(n=4)和第48周(n=12)患者的缓解水平,101例患者中有16例(15.8%)患者的给药剂量从80 mg QD递增至200 mg QD ;在第24周递增至200 mg QD的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第48周进一步递增至200 mg BID 。

在第24周(n=98)和第48周(n=72)时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相应时间点的疗效评估或在此之前中止了研究。此外,在第24周和第48周时,分别有85.7%和77.8%的CML-CP患者的BCR::ABL1IS≤1% ,分别有56.1%和55.6%的患者达到了主要分子学缓解(MMR)。在第24周(69.0%vs46.4%)和第48周(58.1%vs53.7%),因不耐受而停止既往治疗的患者的MMR率在数值上均高于因疗效不佳而停药的患者。CML-CP患者在第24周和第48周也实现了深度分子学缓解,包括MR4(27.6%和25.0%)和MR4.5(11.2%和11.1%)。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大多数不良事件(AEs)为1/2级,其中最常见的全级别AEs(≥20%)为头痛(26.7%)和恶心(25.7%);≥3级的AEs(≥5%)包括高血压(9.9%)、血小板减少症(6.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9%)。研究中有36例(35.6%)患者因AEs进行了给药剂量调整/中断,有8例(7.9%)患者因AEs导致停药,包括在治疗期间停药的7例患者和在末次ASC给药>30天后停药的1例患者。研究中还有2例(2.0%)患者发生了动脉闭塞性事件,但均未导致剂量减少或停药,且在截止日期前均已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生死亡事件,而剂量递增后CML-CP患者新发生的AEs主要为1/2级。

研究结论

在ASC2ESCALATE研究中,CML-CP患者接受ASC治疗持续显示出高分子学缓解率,且安全性特征与既往已确立的ASC数据一致,未出现新发的或恶化的安全性信号。

另外,ASC的耐受性良好,研究因AEs导致的停药发生率较低。这些IA结果支持ASC作为2L CML-CP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剂量递增对未达到缓解里程碑CML-CP患者的影响仍在继续探索中。

黎纬明教授点评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ASC在CML二线治疗中展现出持续的高分子学缓解率。第48周时,77.8%的患者达到BCR::ABL1IS ≤1%,55.6%达到MMR,并有部分患者实现深度分子学缓解(如MR4、MR4.5),提示ASC在长期治疗中能持续维持良好的疾病控制。

此外,研究中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常见包括头痛和恶心;≥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因AEs导致的停药率仅为7.9%,说明ASC在临床应用中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一致,未出现新的风险信号。

对于未达到缓解里程碑的患者,采用剂量递增策略(如从80mg QD增至200mg QD或BID)有助于提升疗效,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风险,体现了ASC在个体化治疗中剂量优化策略的灵活性。研究中因不耐受停药的患者MMR率在数值上高于因疗效不佳停药者,提示ASC尤其适用于对前序TKI不耐受的CML-CP患者,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ASC在CML-CP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支持其作为临床实践中重要的治疗选项。剂量递增策略的进一步探索将为未达标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机会。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欢迎大家关注2025 ASH专栏,精彩内容持续放送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