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会来教授:以整合之力破局淋巴瘤诊疗,从多学科协同到全周期康复的实践探索

11月18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1月6-9日,备受关注的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昆明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谱肿瘤治疗新篇章。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接受专访,围绕淋巴瘤的整合诊疗理念、MDT体系建设以及专委会未来规划等分享专业见解。

以整合医学理念,实现淋巴瘤“精准+全程”管理

Q1.CCHIO大会强调“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而淋巴瘤诊疗本身具有分型复杂、治疗手段多元、患者康复周期长的特点。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您认为“整合治疗与康复”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相较于传统诊疗模式,这种整合模式能为淋巴瘤患者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张会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提出的 “防、筛、诊、治、康、平、服、控、护、生”的整合理念,与淋巴瘤全程管理和治疗高度契合。
当前,淋巴瘤治疗已迈入精准治疗时代。这种“精准”、“整合”体现在初诊时,患者往往需要PET-CT、强化CT、基因检测以及液体活检等手段明确分子分型,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临床医生为患者“量身打造”最适合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只有实现这种精准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预后。
 
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因其生存期长,难以“一击即中”实现治愈,尤其适合全程管理和整合治疗。只有通过多学科整合(MDT),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康复在内的全周期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而对于侵袭性淋巴瘤,同样需要整合理念来应对创新疗法带来的挑战。当前许多创新疗法,包括移植、双特异性抗体(双抗)、CAR-T等,都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例如重症医学(ICU)、药学、神经内科护理等。这种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是应对创新治疗可能带来的复杂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精准治疗与整合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精准分层和整合的理念将始终贯穿淋巴瘤治疗的全流程。 

MDT体系赋能,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Q2. 在淋巴瘤整合治疗与康复的落地过程中,多学科协作(MDT)是重要支撑,且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资源条件存在差异。您认为如何构建适配不同医疗场景(如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淋巴瘤MDT协作体系?在推动康复管理资源下沉至基层时,需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张会来教授: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MDT协作体系具有差异化。省级或区域乃至全国top级的淋巴瘤中心接诊的患者往往是疑难复杂病例,其诊断和治疗也较为复杂,单一学科难以全面解决所有问题,通常采用多学科MDT会诊,诊断、治疗疑难复杂患者。因此,大中心具有丰富的MDT经验,且拥有专业 MDT 团队的优势。地市级和县级医院虽然也在开展MDT,但仍需要提高MDT专家的诊疗经验和专业水平,以实现“高水平MDT”,避免“走形式”。
提高基层医院MDT诊疗水平,需要省级医院、区域中心等有经验的机构共同推进,通过线上会诊和线下培训等方式,解决基层在疑难病例诊断和新疗法应用中的问题。未来,在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下,淋巴瘤专委会将持续推进多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造福基层患者。

淋巴瘤专委会未来规划:推动精准诊断、创新合作与全域科普

Q3. 您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的新一届主任委员,请您谈一谈委员会未来的工作规划,将如何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张会来教授: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支持下,未来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将分工负责专项工作,包括指南巡讲、指南更新、会员发展及大会组织等常规工作,同时也将推进创新性工作,包括青年学组建设、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国际学术合作推进及全域科普下基层等。

为完善全国诊疗网络布局,本次委员增补工作特意纳入贵州、西藏地区的委员,实现了专委会成员的省级区域全覆盖。另外,鉴于病理是淋巴瘤诊疗的重要环节,专委会未来将充分发挥专委会内病理专家的力量,持续推进区域病理会诊中心的落地工作。通过专委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逐步提升区域淋巴瘤病理诊断的精准度,从诊断源头为淋巴瘤精准治疗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