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SMO | EIMvigor011 试验:ctDNA引导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在MIBC中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11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2025 ESMO

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IMvigor011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循环肿瘤DNA(ctDNA)呈阳性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使用ctDNA引导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较安慰剂显著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背景

尽管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无论是否联合新辅助化疗),仍有约50%的MIBC患者会经历疾病复发,且预后不佳。此前的辅助免疫治疗(如IMvigor010研究)在未筛选的人群中未能显示出显著的生存优势。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区分高复发风险和低复发风险的患者。ctDNA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工具,显示出强大的预后价值。IMvigor010研究的探索性分析表明,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可能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中获益,而ctDNA阴性的患者则未显示获益。IMvigor011试验是全球性、随机、3期临床试验,旨在前瞻性地验证ctDNA引导的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在ctDNA阳性MIBC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6至24周的MIBC患者。患者在术后1年内(早期方案为21个月)接受每6周1次的ctDNA监测。ctDNA阳性队列:在监测期间任何时间点检测到ctDNA阳性且无影像学复发证据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阿替利珠单抗(1680mg,每4周1次)或安慰剂治疗,最长持续1年。ctDNA阴性队列:在1年监测期内持续为ctDNA阴性的患者,不接受额外治疗,仅进行监测。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ctDNA阳性队列的DFS,关键次要终点是OS。

9efb17be-2c2f-4682-a46e-5aca96239f12.png

主要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与分布

在监测人群中,共有379例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为ctDNA阳性。排除影像学复发等因素后,250例ctDNA阳性患者被随机分配(阿替利珠单抗组167例,安慰剂组83例)。另有357例患者在监测期间持续保持ctDNA阴性。在中位随访16.1个月(ctDNA阳性队列)和21.8个月(ctDNA阴性队列)时,试验得出主要结果。

ctDNA阳性队列:显著的生存获益

与安慰剂相比,阿替利珠单抗显著延长DFS。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DFS为9.9个月(95%CI 7.2–12.7),安慰剂组为4.8个月(95%CI 4.1–8.3);HR 0.64(95%CI 0.47–0.87),P=0.0047。12个月DFS率分别为44.7%与30.0%。

4073cdf5-6171-4262-aae9-7622e55726f4.png

OS亦获显著改善: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OS为32.8个月(95%CI 27.7–NE),安慰剂组为21.1个月(95%CI 14.7–NE);HR 0.59(95%CI 0.39–0.90),P=0.0131。12个月 OS率分别为85.1%与70.0%。

e5d0ce7b-d4b5-485a-aa25-eca163e73122.png

亚组分析显示,各关键亚组(包括PD-L1表达、肿瘤分期等)获益趋势一致,其中PD-L1阳性(IC2/3≥5%)患者 DFS获益更为突出(HR 0.33)。此外,阿替利珠单抗组 ctDNA清除率(基线阳性患者在C3D1或C5D1转为阴性)高于安慰剂组(25.1% vs. 14.5%)。

ctDNA阴性队列:极好的预后

在357例术后持续ctDNA阴性的MIBC患者中,复发及死亡风险极低:12个月DFS率达95.4%,24个月仍维持88.4%,且24个月OS率高达97.1%。该结果证实,ctDNA阴性可作为术后极佳预后指标,此类患者可安全豁免辅助治疗及其潜在毒性。

6a561930-68ba-4417-a78b-1abd588bd6fc.png

安全性特征

阿替利珠单抗整体安全性可控,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任何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83.6% vs. 85.5%);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7.3% vs. 3.6%);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的比例相近(23.6% vs. 19.3%),但终止治疗的比例在阿替利珠单抗组更高(9.1% vs. 3.6%);研究期间报告3例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

IMvigor011首次在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试验中证实,以ctDNA阳性作为MRD标志物指导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MIBC术后患者的DFS与OS。系列ctDNA监测不仅精准锁定高复发/死亡风险人群,使其从免疫治疗中获得确切临床获益,同时筛选出预后极佳的ctDNA阴性患者,帮助其安全豁免过度治疗及相关毒性;该研究以最高级别证据确立ctDNA在MIBC个体化辅助策略中的核心地位,正式开启术后精准免疫治疗新时代。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ear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12日
李祥印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月12日
杨雪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 放疗科
以ctDNA阳性作为MRD标志物指导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MIBC术后患者的DFS与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