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会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站成功召开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食管癌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24日,国家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专家组莅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该院的食管癌规范化诊疗和质量控制试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评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食管癌诊疗质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效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和优化质控标准,推动区域乃至全国食管癌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进程。来自全国食管癌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申城,共同为提升中国食管癌诊疗质量控制水平献计献策。

1.png

(专家合影)

会议伊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李斌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食管外科李印教授(线上参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分别发表致辞。

李印教授首先明确了此次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落实国家卫健委对肿瘤单病种诊疗质量控制的战略部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质控网络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李印教授特别强调,食管癌的质控因其复杂性,尤其考验多学科协作(MDT)的深度,绝不同于单一学科的质控。他高度评价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食管癌临床实践与前沿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称其为业界“学习的榜样”。他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督导检查,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摸底”机会,专家组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复旦肿瘤”的先进经验,将优秀单位树立为“示范单位”,总结形成中国标准,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陈海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食管癌病例虽占全球半数以上,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显不足。在许多中心食管癌病例数下降的趋势下,复旦肿瘤医院凭借其深厚的MDT底蕴和技术创新,年手术量(1200余台)等核心指标仍逆势增长。他强调,质控的核心在于规范化,必须坚决避免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指征放宽,以及“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无序治疗。陈教授生动地比喻,真正的MDT不应是“铁路警察”,而应是“铁道部”的统一规划,从患者诊疗的起点就设计好全程最佳方案。他表示,医院衷心希望通过此次国家级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补足短板,推动医院质控工作迈上新台阶。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教授代表医院致辞。他表示,复旦肿瘤医院作为国内首批试点单位,肩负着“探索创新、示范引领”的责任。他强调,评估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以评促进才是最终的目标。医院希望借此契机,全面配合专家组工作,虚心听取意见,总结经验,为全国食管癌质控体系的完善提供“复旦肿瘤方案”,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李印教授、陈海泉教授、江一舟教授、李斌教授)

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医院建设

工作汇报

在接下来的工作汇报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胸部专科赵快乐教授代表医院食管癌MDT团队,从“医院及专科概况”、“医疗质量管理”和“影响力及规范打造”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工作汇报,充分展示了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强大实力。

赵教授首先回顾了医院始于1931年“中比镭锭治疗院”的93年悠久历史,以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根同源的深厚渊源。医院自2005年起便成立了国内最早的胸部肿瘤MDT团队之一,并已发展出食管癌亚专科MDT门诊。医院2024年发布的最新生存报告数据显示,在2005至2022年间,医院收治的16747例食管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了43.9%,整体疗效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胸外科领域,由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年食管癌手术量突破1000台,并聚焦临床关键难题,开展了系列前瞻性临床试验(ECTOP)。其中,团队主导的“两野对三野淋巴结清扫”大型RCT研究(发表于JTO、BJS等顶刊),以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终结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国际学术争议,被国际权威专家评为“该领域最后、并最具决定性的结论”。此外,“左胸对右胸入路”RCT研究、绘制中国食管鳞癌分子分型图谱等系列成果,均在国际舞台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得益于规范化的手术治疗和MDT管理,复旦肿瘤医院食管癌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3%,远超国际水平。

在放疗领域,放疗科年治疗患者约1000例。团队在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下,取得了开创性成果。由施学辉教授首创的“后加速(LCAF)”放疗技术,被验证有效后写入了NCCN指南及国际教科书,成为中国标准之一。而由赵快乐教授团队在20年前率先力推的“累及野(IFI)”照射技术,通过定义“赵氏运动(Zhao motion)”参数,在历经长期的临床验证后,于2025年被正式写入CSCO指南,替代了传统的预防照射技术,实现了放疗领域的重大革新。在国家癌症中心组织的全国多中心普查中,复旦肿瘤医院局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42.1%)高居全国第一。

在肿瘤内科及MDT体系建设方面,医院肿瘤内科具有强大的临床试验承载能力,临床试验入组率高达90%以上,为患者提供了与国际前沿同步的治疗选择。医院建立了完善的MDT制度,包括每周一的MDT业务学习、每周三的MDT疑难病例讨论、月度病例讨论会等。2025年7月,医院更是开设了“食管癌多学科门诊”,汇聚胸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权威专家,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体化的精准诊疗方案。

6.png

(赵快乐教授进行工作汇报)

专家评估与讨论

在专家评估与讨论环节,评估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数据核对和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诊疗质控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严谨的评估。与会专家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院历史底蕴深厚,MDT体系运行高效流畅,临床研究成果丰硕,多项成果(如“两野三野之争”RCT、“累及野”照射技术)直接引领了国内乃至国际的诊疗规范,其5年生存率等核心质控数据令人瞩目,无愧于“标杆”单位的称号。

随后,专家组与试点单位专家团队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双方的交流直面临床的痛点与前沿,围绕内镜ESD治疗的适应症规范把握、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精准评估、放疗相关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的预防与多学科处理策略、放疗剂量的选择与优化、营养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及放疗期的深度介入模式、病理科在新辅助治疗后评估中的AI应用前景及三级淋巴结构(TLS)的科研探索、以及高难度(如放疗后)食管癌手术的时机与技巧等关键技术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和经验。

(李春光教授、唐华教授、张瑞祥教授、徐欣教授、赵胜光教授、顾康生教授、陈晓炎教授)

整场会议学术氛围浓厚,讨论深入。此次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成功召开,不仅是对医院食管癌MDT及质控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国家癌症中心推动全国规范化诊疗、树立行业标杆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4日
刘永亮
平遥中都乡卫生院 | 肿瘤内科
中国食管癌病例虽占全球半数以上,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显不足。
11月04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