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SMO Highlights I | 柏林大会落幕,ADC与免疫疗法引领变革,多项研究铸就早期治愈与晚期生存新基石

10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ESMO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盛大举行。本届大会盛况空前,吸引了全球超过35,000名肿瘤学专业人士参会,共同见证了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突破。大会议程聚焦于转化癌症科学的交流与辩论,展示了众多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数据。

今年的亮点尤其集中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免疫疗法从晚期治疗向早期(新辅助/辅助)阶段的“推进”,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等新疗法有望在多个癌种中确立的新标准。【肿瘤资讯】将为您梳理本届ESMO大会部分最值得关注的核心研究亮点,以飨读者。

乳腺癌:早期治疗格局重塑,晚期治疗再添利器

乳腺癌领域在本次ESMO大会上占据了“霸主”地位,多项重磅III期研究,特别是在早期乳腺癌(EBC)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早期HER2+乳腺癌:ADC奠定新辅助及辅助治疗新标杆

DESTINY-Breast05研究(全体大会): 这项III期研究堪称“改变实践”。研究针对接受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留病灶(RD)的高风险HER2+ EBC患者,头对头比较了德曲妥珠单抗(T-DXd)与T-DM1的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 T-DXd组显示出压倒性优势,与T-DM1组相比,将浸润性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53%(HR=0.47) 。3年iDFS率分别为92.4%(T-DXd)和83.7%(T-DM1)。

安全性: T-DXd组的间质性肺病(ILD)/肺炎发生率为9.6%(T-DM1组为1.6%),提示了在应用中需密切监测毒性。

DESTINY-Breast11研究(全体大会): 另一项III期研究探索了T-DXd+THP方案对比标准ddAC-THP方案用于高风险HER2+ EB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结果: T-DXd组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显著更高(67.3% vs 56.3%,绝对获益+11.2%,p=0.003)。在HR阴性亚组中,T-DXd方案的pCR率更是高达83.1%。这是首个III期试验证明,基于ADC的“去蒽环”方案在pCR上优于传统化疗。更重要的是,T-DXd组的心脏毒性(LVD)更低(1.9% vs 9.0%)。T-DXd+THP方案非常有望成为高风险HER2+ eBC新辅助治疗的新标准。

早期HR+乳腺癌: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喜获OS获益

monarchE研究: 备受瞩目的monarchE研究7年更新数据显示,在高风险HR+/HER2- EBC患者中,阿贝西利(abemaciclib)联合内分泌治疗(ET)的辅助治疗,首次在该领域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总生存期(OS)获益 。

结果: 在中位随访6.3年后,阿贝西利联合ET组将死亡风险降低了15.8% 。这一“实践确证(Practice-confirming)”的结果,预示着辅助CDK4/6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已成定局”。

NATALEE研究: 5年随访数据显示,瑞波西利(ribociclib)联合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辅助治疗,持续显示出iDFS获益(HR=0.716)。

关键点: 获益首次扩展至淋巴结阴性(N0)的较低风险患者 ,5年绝对iDFS获益为4.5%。OS数据也呈现出“新兴趋势”。

其他乳腺癌重磅进展

TROPION-Breast02研究 (mTNBC): 在一线PD-L1低表达或不适合免疫治疗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患者中,Dato-DXd(TROP2 ADC)对比化疗,显著改善了PFS(10.8 vs 5.6个月;HR=0.57)和OS(23.7 vs 18.7个月)。

POSITIVE研究: 对于希望生育的年轻(≤42岁)HR+ EBC患者,更新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71个月后,暂时中断内分泌治疗以尝试怀孕,并未导致更差的乳腺癌结局,为年轻患者带来福音。

A-BRAVE研究 (TNBC): 揭示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预测价值。在TNBC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所有获益几乎都集中在TILs ≥30%的患者中,而低TILs患者未见获益。

泌尿生殖(GU)肿瘤:膀胱癌与前列腺癌迎来全新SoC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ADC+IO改写围手术期治疗

KEYNOTE-905/EV-303研究(全体大会): 这项研究被誉为“规则改变者”,针对不适合顺铂的MIBC患者。

结果: 围手术期使用Enfortumab Vedotin(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Pembro)对比单纯手术,取得了惊人疗效。EV+Pembro组显著延长了EFS(HR=0.40)和OS(HR=0.50),并将pCR率从8.6%飙升至57.1%。

结论: 该方案将成为此类患者的新标准治疗。

DISCUS研究: 探索了晚期尿路上皮癌(UC)的“降阶梯”治疗。研究表明,3个周期的化疗后联合阿维鲁单抗(avelumab)维持治疗,相比6个周期化疗联合维持治疗,具有更优的生活质量(QoL),且PFS和OS相似。

前列腺癌:高危生化复发迎来OS获益

EMBARK研究: 针对高风险生化复发(BCR)前列腺癌患者,研究显示,恩扎卢胺(Enzalutamide)联合LHRH激动剂对比LHRH激动剂单药,显著降低了40.3%的死亡风险(HR=0.597) 。这标志着该领域迎来了新的标准治疗。

PRESTO研究: 显示ADT联合Apalutamide可为PSA复发患者带来转移风险(MFS)获益。

肺癌(NSCLC):双特异性抗体与ADC引领SCLC与NSCLC突破

小细胞肺癌(SCLC):BiTE疗法展现惊人疗效

DeLLphi-303研究: Tarlatamab(一种BiTE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Chemo-IO)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ES-SCLC)。

结果: 数据“打破了已知统计”。12个月的OS率高达80.6%,中位OS尚未达到,显示出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代标准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双抗与ADC齐头并进

HARMONI-6研究: 这项在中国进行的III期研究中,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

结果: 依沃西单抗组显著改善mPFS(11.1 vs 6.9个月;HR=0.60)。值得注意的是,无论PD-L1表达高低,均观察到获益,在PD-L1 TPS <1%的亚组中HR为0.55。

OptiTROP-Lung04研究: 在TKI治疗进展后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芦康沙妥珠单抗(TROP2 ADC)对比化疗,在OS和PFS上均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 。

NORTHSTAR研究: 在一线奥希替尼治疗晚期EGFRm NSCLC中,增加局部巩固治疗(LCT)可显著改善mPFS(25.3 vs 17.5个月)。

ALEX研究: 长期数据显示,阿来替尼(Alectinib)治疗ALK+ NSCLC的7年OS率达48.0%,中位OS长达81个月。

消化道(GI)肿瘤及其他新兴疗法

鼻咽癌 (NPC)

BL-B01D1-303研究: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既往多线治疗(含铂类与免疫)失败的r/m NPC患者中,对比标准化疗,疗效翻倍。Iza-bren组的mPFS显著延长(8.38 vs 4.34 个月;HR=0.44),cORR也翻倍(54.6% vs 27.0%)。

KC-WISE(胃癌)

在中国进行的III期研究显示,Anbenitamab(HER2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用于既往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胃癌/胃食管交界癌(GC/GEJC),显著延长了mOS(19.6 vs 11.5个月)。

神经内分泌肿瘤 (NET):

 XT-XTR008-3-01研究显示,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对比SSA治疗GINETs,显示出显著的mPFS获益(后续分析HR=0.14)。

ENGOT-ov65/KEYNOTE-B96(卵巢癌)

ENGOT-ov65/KEYNOTE-B96研究显示,在铂耐药卵巢癌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周疗(+/-贝伐珠单抗),显著改善了PD-L1 CPS≥1人群的OS。

小结

2025年ESMO大会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ADC药物正式从晚期解救治疗迈向早期治愈性环境,在乳腺癌和膀胱癌中均取得了巨大成功。CDK4/6抑制剂在早期H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终于迎来了OS获益。

同时,以双特异性抗体(BiTE、PD-1/VEGF双抗、EGFR/HER3双抗ADC)为代表的新型疗法在SCLC、NSCLC、胃癌和鼻咽癌中展现了强大潜力。本届大会确立了多项新的临床实践标准,肿瘤治疗的未来已然开启。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elly


参考文献

ESMO官网

ESMO 2025 Day 1 Highlights Not to Miss - OncoDail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4日
刘喜勇
兰考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天天学习,天天进步
11月04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ADC与免疫疗法引领变革,多项研究铸就早期治愈与晚期生存新基石
11月04日
舒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 肿瘤内科
及双特异性抗体等新疗法有望在多个癌种中确立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