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研究者说丨瑞派替尼逆转GIST耐药、实现手术转化:三例晚期小肠GIST病例分享

09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病例点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 徐皓教授

本文报告了3例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高危小肠间质瘤(GIST)患者,在瑞派替尼治疗后,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显著缩小,成功获得再次手术机会,并最终实现R0切除,术后影像学评估证实均达到无疾病状态。截至目前,所有患者仍在持续接受瑞派替尼治疗,未见疾病复发征象。结果提示,瑞派替尼不仅在晚期GIST的二线治疗中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其强大的缩瘤效果也为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了宝贵的手术机会。此外,瑞派替尼治疗过程中以轻中度不良反应为主,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瑞派替尼在GIST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为伊马替尼耐药患者提供了转化治疗和长期疾病控制的新策略,未来仍需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潜力。



专家简介

徐皓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学会手术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道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上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营养学组副组长

  • 江苏省抗癌协会理事

  • 江苏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病例点评



徐皓教授点评





病例一



基本情况


患者,女,74岁,2014年者因下腹部坠胀不适就诊,诊断为小肠GIST,瘤体12cm×8cm,且见灶性出血坏死,高危险度。



既往手术及一线治疗


◈ 分别于2014年、2016年行手术治疗,期间规律服用伊马替尼。


◈ 2024年12月12日,CT示右侧中下腹见巨大混杂密度影,不均匀强化,大小约107mm×71mm,边缘见粗大血管影,提示肿瘤进展。基因检测示KIT 外显子11插入突变(p.K581_W582 insFQLPYDHK)和KIT外显子17突变(C809G)。此时换用舒尼替尼治疗可能效果不佳。如若即时手术,考虑到患者经历多次手术,腹腔情况复杂,肿瘤破裂以及出血风险较大。遂建议使用瑞派替尼治疗,以期寻求更安全的手术时机。


二线治疗


◈ 2025年1月7日,开始服用瑞派替尼150 mg qd,期间规律复查


◈ 2025年3月6日和2025年5月5日,两次CT均显示右侧中下腹巨大混杂密度影,不均匀强化,大小约为108mm×70mm,边缘见粗大血管影


◈ 瑞派替尼治疗4个月后,虽然肿瘤直径未见明显缩小,但影像学提示边缘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变薄,病灶中央囊性变范围持续扩大,瘤内实性成分较前也显著减少。综合评估后,已达到手术时机,于2025年5月12日行“腹腔病损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病理证实为高危GIST,术后达到无疾病状态(NED),继续予以瑞派替尼150 mg qd治疗。








病例二



基本情况


患者,69岁,男,2018年诊断为小肠GIST。



既往手术及一线治疗


◈ 2018年,行小肠GIST手术,术后服用伊马替尼。


◈ 2020年,术后2年停药后复发,而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


◈ 2023年6月,行“开腹探査术+腹腔粘连松解术+腹腔病损切除术(腹腔肿瘤切除活检)”,术后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定期复查。


◈ 2025年2月20日,复查CT示左下腹腔团状混杂密度影,范围约147mm×82mm,强化不均匀,提示肿瘤进展。


二线治疗


◈ 2025年2月25日,开始服用瑞派替尼150 mg qd。


◈ 2025年4月22日,首次复查CT示左下腹腔团状混杂密度影,范围约94mm×42mm,肿瘤评效达部分缓解(PR),综合评估后患者已达到手术切除的标准。


◈ 2025年4月27日行腹腔肿瘤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达NED状态,继续服用瑞派替尼150 mg qd,期间规律复查,状态良好。







病例三



基本情况


患者,女,57岁,2015年因腹痛就诊,确诊为小肠GIST,高危险度。



既往手术及一线治疗


◈ 2015年行首次手术,术后服用伊马替尼2月后停药,期间未行规律复查。


◈ 2019年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后规律服用伊马替尼400 mg qd。


◈ 2025年3月4日,CT示右侧附件区见类圆形团块影,较大约86mm×55mm,增强呈轻度强化。


◈ 2025年3月12日,基因检测结果示KIT 外显子17 N822Y突变。


二线治疗


◈ 2025年3月28日,开始服用瑞派替尼150 mg qd。


◈ 2025年5月27日,CT示右侧附件区混杂低密度影,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大小约为67mm×58mm,肿瘤缩小并接近PR,综合考虑决定再继续服用瑞派替尼。


◈ 2025年7月22日,瑞派替尼治疗4个月后进行评估,肿瘤未再次缩小(约为74mm×38mm),进行综合评估后,已达到手术标准,遂于2025年7月30日行“盆腔病损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达到NED,继续服用瑞派替尼150 mg qd。




病例点评


徐皓教授:

近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知的不断深入,其临床诊疗策略已从单一外科干预逐步演进为以手术为基础、多学科协作为框架、个体化系统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模式。尤其在转移性GIST的治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已成为基石,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一线伊马替尼治疗后耐药仍构成严峻挑战,其背后机制涉及KIT/PDGFRA基因二次突变的高度异质性和克隆进化,导致后续TKI药物疗效受限、疾病进展难以控制。在这一背景下,CSCO指南提出,对靶向治疗反应良好的晚期GIST,应考虑整合手术干预,以最大程度减瘤、清除耐药克隆,争取实现更长生存[1]


瑞派替尼作为新一代开关控制抑制剂,凭借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可广泛抑制KIT 和PDGFRA 信号通路的原发及继发突变,显示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INTRIGUE研究[2,3]及中国桥接研究[4]表明,针对 KIT 外显子 11 突变人群,与舒尼替尼相比,瑞派替尼不仅可以带来生存优势,还有更好的缩瘤作用,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手术机会。而且,瑞派替尼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常见不良事件为轻度脱发,而舒尼替尼则更多引起血液学毒性、手足皮肤反应及高血压等。同时,瑞派替尼二线治疗不影响后线药物的疗效,前线使用可使患者全程获益最大化。目前,CSCO 指南Ⅰ级推荐瑞派替尼可作为 KIT 11 原发突变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


基于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瑞派替尼为伊马替尼治疗进展的晚期GIST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更在转化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通过良好的缩瘤效果和疾病控制,使初始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化为可切除,从而为患者争取根治性手术机会。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了瑞派替尼用于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术前治疗的潜力。数据截止到2024年12月,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8例在瑞派替尼治疗后成功接受手术,均达到R0切除。ORR为38.4%,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4.5%,突显了瑞派替尼在转化治疗中的积极效果[5]


我们中心共入组了三例患者,均为原发于小肠、且瘤体较大、病理评估为高危的GIST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这些患者均失去手术机会,而在瑞派替尼治疗2至4个月后,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显著缩小,从而成功获得再次手术机会,术后影像学评估证实均达到NED。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可逆性脱发、轻度乏力和体重下降,均为1~2级,未导致治疗中断。截至目前,所有患者仍在持续接受瑞派替尼治疗,长期随访显示生存获益持续,提示该策略在改善晚期GIST整体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期待后续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瑞派替尼在该领域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可滑动):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5版).

[2] Bauer S, Jones RL, Blay JY, et al. Ripretinib Versu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fter Treatment With Imatinib (INTRIGUE):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Trial. J Clin Oncol. 2022;40(34):3918-3928.

[3] Heinrich MC, Blay JY, Gelderblom H, et 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d Long-Term Safety With Ripretinib Versu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GI Stromal Tumo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From INTRIGUE. J Clin Oncol. 2025;43(20):2239-2244. 

[4] Li J, Zhang J, Zhang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pretinib v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imatinib: A phase 2,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in China. Eur J Cancer. 2024;196:113439.

[5] Yang L, Lin T, Gao X, et al. Ripretinib used for preoperativ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fter failure of imatinib therapy. 2024 ESMO Asia. #116P


*以上信息涉及尚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适应症。此信息仅作信息分享用途,不应被理解为这些产品/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或注册。

相关文章回顾(点击可查看详情):

  1. 【2024 ESMO Aisa中国好声音】瑞派替尼再现国际舞台,助力中国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新突破

  2. 砺行致远,勇攀鼎峰|瑞派替尼中国二线研究实力登陆国际期刊《欧洲癌症杂志》

  3. 【2024 ASCO GI】何裕隆教授解读INTRIGUE研究最终分析结果:瑞派替尼二线治疗带来生存获益,且不影响后续TKI治疗

  4. 研究者说丨一例瑞派替尼二线治疗KIT 11+14突变晚期GIST,缩瘤后手术达到NED的病例分享

  5. 研究者说丨瑞派替尼联合外科手术可能是晚期GIST患者的潜在最佳治疗模式:来自1例KIT外显子9突变型晚期GIST病例的启示

  6. 研究者说丨一例瑞派替尼给GIST带来长期生存获益的二线治疗病例分享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hir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内容icon,所有都放.jpg

评论
09月24日
刘桂林
长海县獐子中心卫生院 | 普通内科
感谢老师分享的内容
09月24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9月24日
王洪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瑞派替尼逆转GIST耐药、实现手术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