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传统化疗一直是AML治疗的中流砥柱,为探索比传统化疗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与AML细胞增殖和存活显著相关的分子途径[1]。经过多年的研究,可用于AML治疗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 突变及其靶向治疗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艾伏尼布(IVO)凭借良好的缓解率和可靠的耐受性得到认可,并因其可精准靶向IDH1突变而吸引众多学者展开联合用药研究。本文特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深入分析以IVO为基础的靶向治疗方案的研究数据及其优势,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艾伏尼布(IVO)+阿扎胞苷(AZA),IDH1突变AML患者治疗新希望
对于新诊断(ND)的不耐受强化疗(unfit)的IDH1突变AML患者,IVO+AZA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这得益于其Ⅲ期AGILE研究的优秀结果[2]。2025年7月,《Blood Advances》发表了AGILE研究随访28.6个月的结果,为这类患者提供了迄今较长的生存获益及深度缓解证据[3]。
AGILE研究是一项全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成人IDH1突变unfit ND AML患者146例,受试患者随机接受IVO+AZA治疗(N=72)或安慰剂(PBO)+AZA治疗(N=74)。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完全缓解(CR)率、CR伴血液学部分恢复(CRh)率、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持续缓解时间(DOR)、输血需求和安全性 [4]。
• 提升深度缓解率:IVO+AZA组的总缓解率(ORR)(63% vs 19%)、CR率(47% vs 15%)、CR/CRh率(53% vs 18%)均明显优于PBO+AZA组 [4]。在IVO+AZA组33例MRD可评估患者中,共10例(30.3%)转为MRD阴性,PBO+AZA组只有2例 [3]。
• 长期生存获益更优:在中位随访28.6个月时,IVO+AZA组和PBO+AZA组的中位OS分别达29.3个月和7.9个月,两组间差异显著(HR=0.42,P<0.0001)[3]。
• 快速改善血液学指标:与PBO+AZA组相比,IVO+AZA组的血液学恢复通常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且有更多患者摆脱输血依赖(53.% vs 17.1%)[4]。
• 长期耐受性良好:IVO+AZA组不良事件与之前报告的安全性特征一致,未出现新的或非预期的安全信号。值得一提的是,IVO+AZA组≥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27.8% vs 33.8%)及感染发生率(13.9% vs 17.6%)均低于PBO+AZA组[4]。
鉴于IVO-based方案的表现,学者同时也尝试探索其与另一治疗方案(VEN-based方案)之间的差异。一项美国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IVO+HMA组的CR率(42.9% vs 26.7%)及CR+CRi/p率(63.2% vs 49.5%)均显著优于VEN+HMA组。在生存获益方面,IVO+HMA组的6个月EFS率也更优(56.0% vs 39.6%,HR 0.773,P=0.044)[5]。
IVO+AZA+VEN,三联疗法潜力无限
既然IVO+AZA的双药联合方案表现强势,若再添加泛靶向药物,结果又会怎样呢? 在2024年美国血液学年会(2024 ASH)上公布的一项多中心Ib/II 期研究揭开了此疑问。
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研究纳入56例年龄≥18岁的IDH1突变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包括unfit ND AML、复发/难治(R/R)AML、以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患者,接受IVO+VEN±AZA的三联方案(第1-14天给予VEN、在第1-7天给予AZA、持续给予IVO)治疗[7]。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OS率、EFS及DOR[7]。
• 持久深度缓解:ND和R/R AML患者的复合完全缓解(CRc)率分别高达94%和83%[7-8]。77%和78%的ND和R/R AML患者实现MRD阴性 [7],而且整体评估显示,与双联方案(IVO+VEN)相比,接受三联方案治疗的MRD阴性率显著更高(86% vs 50%,P=0.037)[8]。整体3年DOR率为59%,其中ND AML患者最高(72%),同样在ND AML亚组中观察到三联方案优于双联方案(HR=0.19,P=0.01)[7]。
• 明显生存获益:中位随访36个月,整体中位OS未达到,中位EFS为50.4个月。在ND AML患者中,长期生存尤为明显:3年OS率、EFS率分别达到了71%和73% [7]。
• 安全可耐受:无患者因不耐受停药;在剂量3队列中出现两例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DLT),经处理后得以控制;7%患者出现≥3级分化综合征,也通过管理恢复正常[7]。
IVO+VEN+口服Decitabine/Cedazuridine(ASTX727),全口服方案让治疗再减负
除了疗效与安全性外,用药的便利性也是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的方向。在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年会(2025 EHA)上,一项研究将IVO与其他两种口服药物(VEN+ASTX727)进行联合使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用药体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9]。
2021年5月到2024年2月期间,研究共招募105例伴IDH突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包含62例unfit ND AML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在所有患者中,46%接受IVO治疗,54%接受Enasidenib(ENA)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五个周期内CRc率及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OS、DOR及MRD阴性率[9]。中位随访时间为19.1个月,所有受试患者均接受ASTX727+VEN+IVO/ENA(AXTX727 1d-5d,VEN 1d-4d,IVO/ENA从第一周期第八天起持续给药)全口服方案治疗[9]。
• 高效缓解:结果显示,在治疗5个周期内,对于IDH1突变unfit ND AML患者,其CRc率为86%,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阴性率达74%[9]。
• 持久缓解、长期生存:IDH1突变unfit ND AML患者的2年OS率和2年DOR率分别为64%和59%。其中,既往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原发性(Rx Naive)患者疗效更为显著——mOS尚未达到,2年OS率和2年DOR率分别高达90%和83%[9]。
• 安全性可控可管理:IDH1突变unfit ND AML患者在治疗30天内,未出现死亡病例;整体≥3级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发生率29%)[9]。
该研究提示,ASTX727+VEN+IVO全口服三联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与双药方案(VEN+IVO)结果相似,且对IDH1突变unfit ND AML患者治疗效果尤其优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究[9]。
总结
IVO在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治疗方案中的研究数据均表明,其在提升缓解率与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些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专家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不过,鉴于不同患者在疾病分型、体能状态、合并症情况及治疗耐受性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临床专家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特征进行全面评估与个体化分析,以实现疗效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学术型博导
精准免疫细胞治疗广东省
工程中心 负责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 副会长
《临床血液学》《中国肿瘤生物治疗》《blood(中文版)》
《Organ Medicine》编委,《血栓与止血学》编委常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含共同通讯)在Nat Nano、Nat Biomed Eng、PNA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等科研项目26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
[1] Carter JL, et 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0 Dec 18;5(1):288.
[2] CSCO恶性血液病指南.2025年版.
[3] Montesinos P, et al. Blood Adv. 2025 Jul 24:bloodadvances.2025016399.
[4] N Engl J Med . 2022 Apr 21;386(16):1519-1531.
[5] Smith BD,et al.2023 ASH.P971.
[6] 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版
[7] Jennifer Marvin-Peek, et al. 2024 ASH. Oral 219.
[8] Jennifer Marvin-Peek, et al. 2024 ASH. Abstract 219.
[9] 2025 EHA. Poster PS1471.
免责声明:
本资料的内容仅作为科学信息参考,仅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学术交流,请勿用于任何其他用途。若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勿观看和/或传播此资料。
本资料可能会出现某些药品信息,但该药品/适应症可能尚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做出的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对于本资料可能提到的相关诊断、治疗方法,请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指南或规定。
审批号:M-TIBSO-CN-202508-00016
本文转自:CCMTV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Oli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