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中国之声 | 汪步海教授: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突破与未来展望

09月1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已于当地时间9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作为肺癌领域的顶级盛会,本届大会汇聚了全球肺癌领域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胸部肿瘤学的最新进展。在这一全球公认的顶级学术平台上,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及其团队的两项研究入选大会海报展示,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邀汪步海教授就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及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展望进行深入解读。

汪步海
主任医师

苏北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苏北医院开发区分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员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主要研究者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核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纵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扬州市抗癌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德国莱比锡大学医院和弗莱堡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恩沙替尼联合放疗:协同作用初现曙光

汪步海教授:恩沙替尼联合放疗的研究主要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以及体外实验,揭示了恩沙替尼与放疗之间的协同作用。既往研究发现,在使用过恩沙替尼的患者中,曾经接受过放疗或在治疗过程中有放疗参与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未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这一发现填补了传统一代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与放疗无协同作用的空白,为ALK阳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在NSCLC中,ALK阳性患者占比约5%-10%,数量不容小觑。其次,在肺癌治疗中,约70%的患者需要应用放疗。那么,对于这部分ALK阳性患者,探索与哪一代ALK抑制剂联合应用可取得协同增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此前的一些研究中,观察到EGFR阳性和ALK阳性患者均能从联合治疗模式中获益,但后续对于ALK阳性特别是局部晚期ALK阳性的患者是否使用ALK-TKI可达到更优疗效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本项探索恩沙替尼与放疗的协同作用的研究发现,为后续进一步探索适合ALK阳性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疗新辅助治疗:相对低剂量放疗的潜力与优势

汪步海教授:团队的第二项研究聚焦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疗作为可切除NSCLC的新辅助治疗。该研究采用40 Gy相对低剂量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旨在探索无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当前全球多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已证实化疗联合免疫作为新辅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大多在25%-30%左右,难以进一步提升。而此前一些II期小样本研究显示,放疗的参与可使pCR率轻松突破50%。

然而,关于放疗剂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例如大剂量放疗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今年的Nature有报道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双调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和肿瘤转移。因此,选择相对低剂量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探索有以下方面的考量:

  1.  相对低剂量放疗虽对肿瘤的直接治疗作用有限,但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减少肿瘤内部抑制性T淋巴细胞,从而提升免疫治疗疗效。

  2. 相对低剂量放疗还能减少术前并发症,降低免疫相关性肺炎和放疗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后续手术几乎无影响。

  3. 这种相对低剂量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因其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

更重要的是,此前进行的预实验已显示出良好疗效,患者pCR率较高,且未出现三级以上不良事件,也未出现手术时间的延迟,这表明该治疗方式高效且安全。


联合治疗模式的未来展望:精准化与个体化的探索之路

汪步海教授:如前所述,在 NSCLC 治疗中,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放疗的参与。随着治疗模式的不断优化和精准化,如何将靶向治疗与放疗联合,以及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并进一步提升有效率,是未来需要着重探讨的方向。

以EGFR TKI为例,目前已证实其与放疗存在协同作用,且在EGFR阳性患者中,放疗的介入可显著提升PFS和OS。但在ALK阳性患者中,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还需考虑选择何种ALK抑制剂,以及如何在实现协同作用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此外,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组合,但同样面临如何确定最佳放疗剂量以及与何种免疫药物联合以达到最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的问题。

总体而言,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放疗与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最佳联合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肿瘤治疗技术井喷时代:创新药物与精准治疗的融合

汪步海教授:当前肿瘤治疗正处于技术井喷时代,诸多创新药物如ADC药物、双抗药物以及新的靶点和TKI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因组学和影像组学中的应用,有望简化复杂问题,助力精准治疗。在免疫治疗领域,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入理解,如B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涌现,从而实现疗效的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EM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11日
仲美玲
沭阳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11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