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长与术后癌症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08月2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Session Type

Oral

Session Title

OA01. Smoking and Beyond: Navigating Risk Factors in Lung Cancer

摘要号

OA01.04

英文标题

Investig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cedure Duration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Cancer Risk

中文标题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长与术后癌症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讲者

zisheng Chen, Dr.

背景

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长期以来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核心手段。这些技术在改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方面已得到充分验证。然而随着应用频次增加,特别是在长时间暴露场景下,介入过程中累积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带来的长期肿瘤风险引发关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CAG/PCI手术时长与介入后癌症发生率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肿瘤风险评估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我们对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机构首次接受CAG或PCI的10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位时长35分钟为界,将患者分为长时程组(≥35分钟)和短时程组(<35分钟)。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控制基线差异,匹配后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LASSO、岭回归和弹性网络等多种变量筛选方法,将显著预测因子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框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无癌生存期,并按癌症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匹配前后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稳健性。

结果

匹配后两组各470例患者,协变量均衡良好(标准化均数差SMD<0.1,所有p值>0.05)。多变量模型显示:年龄≥66岁(OR=2.40,p=0.003)、吸烟史(OR=2.58,p=0.040)、高血压(OR=2.64,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升高(SII≥460,OR=2.22,p=0.006)、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54%,OR=1.96,p=0.019)以及手术时间延长(OR=2.32,p=0.004)是癌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未发现明显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VIF<5)。生存分析显示长时程组无癌生存期更短(对数秩检验p=0.006),经校正的Cox回归进一步支持该结论。值得注意的是,亚组分析揭示手术时长与肺癌风险增加存在特异性关联(OR=2.90,p=0.029),而与其他癌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CAG或PCI手术时间延长(≥35分钟)可能独立增加介入后癌症发生风险,其中与肺癌的关联性最为显著。这些发现提示手术时长可作为介入后肿瘤风险评估模型的实用指标。对于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更严密的随访和个体化癌症监测方案。未来需开展前瞻性大规模研究以验证结果,并阐明介入暴露与肿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30日
罗小辉
三明市第一医院 | 全科
就学习一点点,每日进步一点点。
08月30日
韩素梅
安达市医院 | 内科
冠脉造影时长和肿瘤关系分析!
08月29日
马建增
阳光融和医院 | 肿瘤内科
介入治疗的时长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的话,介入医师岂不是暴露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