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两项中国研究成果,为EGFR突变肺癌一线、后线治疗增添新证据

08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模式重塑了现代医学的诊疗路径,肺癌作为研究更新较为迅速的疾病,集中体现了精准医学的诊疗前沿。


【肿瘤资讯】定期总结肿瘤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帮助同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了解前沿进展。本期,我们聚焦“中国好声音”,与读者分享来自中国的最新研究证据。

石远凯教授团队:利厄替尼对比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文献来源: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研究简介

8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晚期,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靶向药物包括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改善了患者的获益,利厄替尼是一款新型三代EGFR-TKI,可选择性阻断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在一项IIb期临床研究中,该药治疗继发性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基于该结果,研究者开展了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一线利厄替尼对比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纳入年龄≥18周岁,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患者携带19del或21L858R突变,PS评分0~1分,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允许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利厄替尼 80mg,口服,每日一次或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研究基于EGFR突变类型、是否脑转移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缓解持续时间(DoR)、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颅内ORR、颅内PFS等。

主要结果

从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共计337例患者入组并接受随机,两组基线特点均衡可比,脑转移患者占比分别为32%和34%,19del患者占比均为67%,中位年龄分别为63周岁和64周岁。

两组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20.7个月和9.7个月,HR=0.44,P<0.0001。19del患者: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0.8个月 vs 11.0个月,HR=0.42;21L858R突变患者: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 vs 8.4个月,HR=0.60。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5.2个月 vs 8.3个月,HR=0.35;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0.8个月vs 11.8个月,HR=0.50。

1.png

两组的PFS结果

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HR=0.79,P=0.24;ORR分别为88% vs 81%,P=0.097;DCR分别为96% vs 94%;颅内PFS分别为20.7个月 vs 7.1个月,HR=0.28,P=0.014;颅内DoR分别为17.9个月 vs 6.9个月,HR=0.20,P=0.011。

两组任何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分别为96% vs 99%,其中3级以上TRAEs发生率均为25%。利厄替尼组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低钾血症6%,Q-T间期延长3%,腹泻4%;吉非替尼组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谷丙转氨酶升高7%,谷草转氨酶升高7%,低钾血症2%。

2.png

两组的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论

在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利厄替尼相较于吉非替尼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可管理的安全性,因此可以作为新的一线标准治疗选择。 

张力&方文峰教授团队:艾帕洛利单抗/托沃瑞利单抗(QL1706)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且TKI耐药的NSCLC患者:DUBHE-L-201研究更新数据

文献来源: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研究简介

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EGFR-TKI是标准治疗选择,耐药后的治疗选择较有限。既往研究发现,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含铂双药化疗相较于单纯含铂双药化疗可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获益。QL1706是一款针对PD-L1和CTLA-4双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DUBHE-L-201研究队列5探索了PD-L1/CTLA-4抗体QL1706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含铂双药化疗,在EGFR-TKI耐药人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次报道了DUBHE-L-201研究队列5的长期生存和安全性随访数据。

研究纳入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NSCLC,入组患者接受QL1706(5mg/kg)联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每三周为一个周期,至多接受四个周期的治疗,随后接受QL1706、贝伐珠单抗和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3.png

研究设计

主要结果

研究共纳入31例既往接受过EGFR-TKIs治疗且进展的Ⅲb/IIIc/Ⅳ期非鳞状NSCLC患者。19del患者占比41.9%,38.7%的患者携带T790M突变,61.3%的患者既往接受三代EGFR-TKI的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32.16个月,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8.51个月、26.51个月,中位DoR为11.33个月。19del、21L858R突变患者的ORR分别为38.5%、66.7%;中位PFS分别为8.51个月、5.95个月,P=0.622;中位OS分别为30.19个月和10.68个月,P=0.177。

T790M突变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0.02个月、7.10个月,P=0.367,中位OS分别为27.10个月和26.41个月,P=0.926。

111111.png

PFS和OS结果

安全性方面,≥3级TRAEs发生率为41.9%,其中12.9%与QL1706相关。最常见的≥3级TRAEs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1%)。

研究结论

QL1706联合含铂双药及贝伐珠单抗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EGFR突变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长期预后和可管理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疗效和安全性。

思考与启示:

从第一款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上市至今,目前已有至少6款三代EGFR-TKI获批用于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或后线治疗,一线治疗的中位PFS结果类似,基本在20个月左右,但药物的不良反应谱存在不同,尤其在肝功能损伤、Q-T间期延长、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存在差异,是临床治疗需要考量的因素;此外,脑转移的渗透活性、剂量调整的便捷性、对非经典突变及20外显子插入突变等的疗效特征等,均是在进行药物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项研究则聚焦于靶向耐药这一临床痛点问题。针对三代EGFR-TKI耐药,当前临床选择或研发方向主要包括“All Comer”策略和“基于耐药机制的策略”,前者包括化疗联合依沃西单抗或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ADC药物等,后者则包括针对C797S突变的四代EGFR-TKI和MET-TKI的开发和应用。本研究探索了PD-1、CTLA-4和VEGF多靶点的阻断与化疗相联合的治疗策略,初步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DOI:10.1016/ S2213-2600(25)00169-9
DOI:10.1186/s13045-025-01728-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no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6日
韩月仙
寿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靶免联合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08月06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在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利厄替尼相较于吉非替尼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可管理的安全性,因此可以作为新的一线标准治疗选择。
08月06日
孙超敏
嵊州市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8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