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HA | DLBCL治疗标准之争:R-CHOP地位动摇,Pola-R-CHP能否成为新标杆?

07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于6月12日至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研究与临床挑战。在“淋巴恶性肿瘤:B细胞”专场中,一场关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标准的辩论会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二十年来,R-CHOP方案一直是DLBCL治疗不可动摇的基石。然而,POLARIX研究的出现,首次证明了Pola-R-CHP方案(维泊妥珠单抗+R-CHP)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优越性,尽管尚未显示出总生存期(OS)的显著获益。这一结果在全球血液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本次辩论会正是围绕“R-CHOP是否仍是DLBCL的标准治疗?”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由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Gilles Salles教授和来自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癌症中心的Elly Lugtenburg教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巅峰对决,会议主席由曼彻斯特大学的Kim Linton教授担任。

截屏2025-07-06 16.54.17.png

曼彻斯特大学的Kim Linton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席

正方观点:R-CHOP,一个历久弥坚的稳固标准

截屏2025-07-06 16.55.26.png

主讲人:Gilles Salles 教授

有趣的是,作为POLARIX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Gilles Salles教授在本次辩论中却站在了捍卫R-CHOP方案的立场。Salles教授以严谨的数据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为何R-CHOP的“王权”不应被轻易颠覆。
 
Salles教授首先回顾了R-CHOP方案的历史地位,强调其诞生是DLBCL治疗的里程碑事件,其疗效在过去二十年间经受住了无数次挑战。多项旨在通过强化疗、添加新药或维持治疗来优化R-CH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均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证明了R-CHOP方案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接着,Salles教授将讨论焦点转向POLARIX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几点关键性质疑:

  1. 获益幅度有限:Pola-R-CHP方案带来的PFS绝对获益仅为6.5%(2年PFS率:76.7% vs 70.2%),在5年随访更新后,这一差距甚至缩小至5.8%。Salles教授因此质疑,如此微小的PFS优势是否足以改变临床实践。

  2. 无总生存期(OS)获益:最为关键的是,POLARIX研究至今未能证明Pola-R-CHP在OS上优于R-CHOP。Salles教授认为,既然患者的最终生存时间没有延长,那么PFS的微弱改善可能意义有限。R-CHOP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仍能通过后续的二线治疗(包括CAR-T、双抗,甚至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方案)得到有效挽救。

  3. 亚组分析的不可靠性:对于Pola-R-CHP在ABC亚型等高危亚组中显示出更显著疗效的探索性分析,Salles教授提出了尖锐批评。Salles教授引用权威观点指出,亚组分析本身效力不足(underpowered),存在统计学上的解读风险,不应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此外,临床实践中常用的Hans分型算法是分子分型(如GEP)的不良替代品,其准确性有限,使得基于此分型的治疗决策并不可靠。

最后,Salles教授总结道,考虑到Pola-R-CHP方案更高的价格以及尚不明确的长期影响,在没有OS获益的“硬证据”下,R-CHOP凭借其二十年来积累的坚实证据和成本效益,仍然是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

反方观点:Pola-R-CHP,开启DLBCL治疗新纪元

截屏2025-07-06 16.57.29.png

主讲人:Elly Lugtenburg 教授

Elly Lugtenburg教授则代表了革新派的观点,坚信R-CHOP“已非足够好”,Pola-R-CHP方案代表了DLBCL治疗的重要进步,理应成为新的标准。
 
Lugtenburg教授首先强调了DLBCL治疗中存在的巨大未满足需求,指出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使用R-CHOP治疗后会复发或成为原发耐药,这些患者预后极差。特别是对于IPI评分高、ABC亚型或双/三打击淋巴瘤等高危患者,R-CHOP的疗效更是差强人意。
 
随后,Lugtenburg教授对POLARIX研究的临床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1. PFS获益具有临床意义:Lugtenburg教授认为,不应只看6%的绝对数值差异。PFS的风险比(HR=0.73)意味着Pola-R-CHP将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7%。Lugtenburg教授生动地解释道:“这意味着每4个本应使用R-CHOP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1个可以通过Pola-R-CHP得到挽救(治愈)。”这种获益在5年的长期随访中得到了维持,证明了其效果的持久性。

  2. 减少后续治疗负担:PFS的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数据显示,Pola-R-CHP组患者接受后续抗淋巴瘤治疗的需求降低了23%。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毒副反应,也为医疗系统节约了大量资源。

  3. 安全性可控:尽管Pola-R-CHP组的不良事件(如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略有增加,但总体安全谱与R-CHOP相似,且在临床上是可预见和可管理的。

  4. 患者视角的重要性:Lugtenburg教授提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如果您是患者,在两种毒性相似的方案中,您是否愿意选择那个能给您带来额外6%治愈机会的方案?”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亚组分析,Lugtenburg教授认为尽管其为探索性,但明确提示了Pola-R-CHP在高危人群中的潜在优势,并主张对于IPI评分为2-5分的患者,Pola-R-CHP应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巅峰对决:现场交锋与未来展望

在随后的辩论环节,两位专家的思想碰撞将会议推向了高潮。

  • PFS vs. OS的价值:这是双方争论的核心。Salles教授坚持OS是评估疗效的“金标准”,而Lugtenburg教授则认为,在后续有多种有效挽救疗法的时代,PFS作为主要终点,其价值愈发凸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避免复发的痛苦。

  • 患者选择与亚组应用:两位专家均同意,目前不应仅根据Hans分型来决定是否使用Pola-R-CHP。共识倾向于根据IPI风险分层来选择患者,即IPI 2-5分的患者是Pola-R-CHP的主要获益人群,而IPI 0-1分的低危患者使用R-CHOP即可。对于双/三打击等特殊高危类型,更强的方案(如DA-EPOCH-R)可能仍是首选。

  • 成本与可及性:Salles教授对新方案的经济毒性表示担忧,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而Lugtenburg教授则暗示,通过减少后续昂贵的二线、三线治疗,Pola-R-CHP可能具有长期的成本效益。

  • 未来的方向:展望未来,两位专家均对将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药物融入一线治疗充满期待,认为这可能是下一个改变DLBCL治疗格局的重大突破。

辩论会最后的现场投票环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辩论开始前,现场观众对于两个方案的支持率不相上下;而在听完两位专家的精彩辩论后,压倒性的多数观众将票投给了Pola-R-CHP,认为它应该成为新的标准疗法。

总结

本次EHA大会上的这场辩论,不仅是一场学术观点的交锋,更反映了DLBCL治疗领域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转折点。R-CHOP作为一代功勋疗法,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然而,POLARIX研究的成功,以确凿的PFS获益,有力地撼动了R-CHOP长达二十年的统治地位。

尽管OS的优势尚待时日验证,但Pola-R-CHP方案在提高无进展生存、减少后续治疗需求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场辩论清晰地告诉我们,DLBCL的一线治疗已经迈入了新的时代。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更精准地筛选获益人群,以及如何将更多创新疗法(如双抗、ADC、CAR-T)与化疗骨架巧妙结合,向着“治愈更多DLBCL患者”的最终目标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8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7月07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06日
尚瑞国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R-CHOP方案地位目前无可替代,临床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