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华西消化道肿瘤学术论坛 2025 POST ASCO丨秦叔逵教授解析肝细胞癌双免联合治疗策略与未来前景

07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27日至29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发起的“华西消化道肿瘤学术论坛 2025 POST ASCO”于成都顺利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外顶尖的医学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消化道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治疗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目前肝癌治疗已迈入联合治疗时代,“双免”方案等联合模式展现出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获益。未来,肝癌治疗将向更高效精准的“联合+”模式发展,同时融入局部与全身治疗协同等理念。【肿瘤资讯】特邀本次大会主席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就肝细胞癌双免联合治疗策略与未来前景进行学术分享,以飨读者。

秦叔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天印山医院)院长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荣誉院长 社会任职
国家统计源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常务理事国际肿瘤免疫学会(SITC)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常务理事美国NCI肝胆肿瘤专家组成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导委员会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肿瘤专家委员会荣誉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CSCO)监事长
国家药监局血液和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核心专家
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Q1:当前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选择“百花齐放”。面对“T+A”“双免”以及多种TKI药物,您认为临床医生应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精准决策和治疗序列的最佳布局?

秦叔逵教授:首先,原发性肝癌在中国的发病情况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这决定了其诊疗策略的复杂性。第一,中国肝癌在病因、分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与欧美国家差异显著,因此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诊疗路径。第二,肝癌常与肝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并存,两类疾病相互影响,要求在诊疗中必须全面兼顾。第三,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至今未找到明确的驱动基因或公认的分子分型,这为精准治疗带来了挑战。

尽管挑战严峻,近年来肝癌的系统性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多达19个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案及药物,涵盖了靶向治疗、免疫单药,以及“靶向+免疫”和“双免”等多种联合治疗模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样化治疗方案选择。

面对众多治疗方案,临床决策需遵循一个综合性的选择策略。当前,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主要基于:首先是药物的有效性,其次是安全性与耐受性的平衡,最后还需结合患者的经济性及个人意愿。为此,行业大力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团队(MDT)的协作模式,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且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

Q2:“双免”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提供更深、更持久的免疫应答。从现有数据来看,它是否在“拖尾效应”或实现长期生存方面,展现出了超越其他联合模式的潜力?

秦叔逵教授:肝癌的治疗已从单一靶向或化疗时代,迈入了以联合治疗为主导的新纪元。肝脏作为一个独特的“免疫特惠”器官,其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在生理状态下能维持稳定,但在病理状态下则会形成免疫逃逸,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温床。然而,单一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并不能够充分释放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难以完全克服肝癌的免疫抑制状态,这凸显了联合治疗策略的必要性。

为了更有效地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以“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联合方案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策略通过联合PD-1/PD-L1单抗与CTLA-4单抗,在免疫应答的多个关键环节(如T细胞的启动与效应阶段)协同增效。其中,HIMALAYA研究(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和CheckMate 9DW研究(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是两大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这两项研究均证实,“双免”联合方案不仅显著提高了客观缓解率(ORR),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持久的生存获益,即免疫治疗特有的“拖尾效应”,尤其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方案使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突破23个月。

这些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晚期肝癌的治疗格局与患者的生存结局。以HIMALAYA研究为例,其五年生存率数据已接近20%,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以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为代表的“靶免”联合方案也取得了媲美“双免”的疗效。如今,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OS已从过去的数月延长至两年左右,使得“五年生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些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成为临床实践的主流,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肝癌治疗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Q3: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您认为双免联合治疗在肝细胞癌治疗领域将如何发展?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

秦叔逵教授:展望未来,肝癌的治疗策略正朝着更高效、更精准的“联合+”模式深度演进。当前成功的“双免”或“靶免”联合方案并非终点,正积极探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治疗策略。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更优效的药物;另一方面,探索在现有成熟联合方案(如HIMALAYA、CheckMate 9DW)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构建“多药联合”模式,以期最大化协同抗肿瘤效应,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与此同时,肝癌的治疗理念正向着“三个结合”的整合医学方向发展,尤其强调局部与全身治疗的协同。肿瘤虽发生于局部,但其根源在于全身,因此将TACE等局部介入治疗与全身性的免疫、靶向治疗相结合,是提升疗效的关键。近期,以LEAP-012研究为代表的临床试验证明,“TACE+靶免”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已被国家批准为一线治疗方案,这标志着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抗肿瘤治疗与机体功能改善(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等理念的融入,也将为肝癌综合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尽管肝癌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与乳腺癌等高生存率癌种相比,其整体五年生存率仍有巨大差距,这既是挑战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未来的突破需要双管齐下:临床层面,我们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应用现有的各类药物与联合方案;科研层面,则必须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的紧密协作,不断探索新的作用机制、治疗靶点和给药途径。唯有如此,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持续推动肝癌治疗水平的提升,向着更高的生存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