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长生存·优获益】跨越诊断与耐药困局,德曲妥珠单抗助力HER2突变晚期NSCLC迈向长生存

07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HER2突变是明确的驱动基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精准治疗手段。德曲妥珠单抗(T-DXd)作为靶向HER2的突破性疗法,在HER2突变NSCLC的后线治疗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目前已成功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录,成为临床实践的优选方案。

【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含笑教授分享一例特殊的HER2突变晚期NSCLC病例,该患者曾经历诊断波折,最终在明确为原发HER2突变肺癌后,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下成功长久获益。该病例不仅体现了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突变NSCLC后线治疗中的强劲持久疗效,也为临床实践中类似复杂或难治病例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思路和经验。

病例分享

图片2.jpg

基本信息:

患者女,79岁,主诉“乙状结肠癌术后12年,肺占位2年余”。

现病史:

2012年1月,患者因腹痛就诊,完善肠镜提示乙状结肠腺癌,行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浸润性中分化腺癌,术后病理分期:pT3N2b。

术后接受XELOX方案辅助化疗(末次化疗日期为2012年7月),后定期复查。

诊断过程:

2021年5月起,复查结果示CEA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2022年10,复查CEA 296.3 ng/ml;26日,复查肠镜示:乙状结肠术后,吻合口无复发;降结肠息肉。

2022年11月8日,复查PET/CT:右肺下叶胸膜下结节,边缘模糊伴索条及胸膜牵拉,较前增大,摄取较前增高,考虑转移,纵隔及双肺门稍高密度淋巴结摄取较前增高,现SUVmax 19.2。

2022年12月1日,行EBUS 穿刺(纵隔淋巴结):少许纤维素性渗出物中见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后因相关疫情未能再次完善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治疗过程:

一线治疗方案制定:留送外周血ctDNA,基因检测回报提示:RAS/RAF野生型,PIK3CA突变,TMB 0mut/Mb,MSS。

2023年1月5日起,行一线XELOX方案治疗。复查CEA较前升高,第2周期起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3周期后,疗效评估疾病稳定(SD)。

治疗6周期后,疗效评估SD,因患者用药后出现手足麻木II度,开始使用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

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14日,因对肿瘤标志物下降不满意,行右肺转移病变放疗:SBRT 95%PGTV 60Gy/8f。

图片3.jpg

图1. 一线治疗期间疗效评估结果

维持治疗期间,患者CEA持续升高。

图片4.jpg

图2. 一线治疗期间CEA变化曲线

2023年11月22日,复查PET-CT:原右肺下叶胸膜下结节现呈片状软组织影,伴代谢增高,右中肺及下肺新见小叶间隔增粗;右侧肋及叶间裂胸膜多发结节/结节样增厚,局部伴轻度代谢增高,右侧胸腔新见少量积液。

图片5.jpg

图3. 2023年11月复查PET-CT

二线治疗方案制定:考虑疾病进展可能,建议更换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并建议活检。

2023年12月13日,行第一周期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后患者出现腹泻2级。

2024年1月6日,复查CEA较前略下降(98.14→96.62),第二周期减量治疗。

2024年2月1日,复查胸部CT提示疾病进展,且CEA较前升高(98.14→96.62→129.81)。

明确诊断:

2023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右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右肺下叶)肺组织内可见腺癌浸润,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肺浸润性腺癌,中分化。

免疫组化:SATB2(-),CDX2(-),TTF-1(+),NapsinA(+),GATA3(-),P63(-),P40(-),P53(野生型),Ki-67(5%+),CK7(+),CK20(-)。

2024年1月13日,病理会诊结果:肺肿瘤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均支持是原发于肺的浸润性腺癌,而不是转移性大肠腺癌。

基因检测示:ERBB2 p.G776delinsVC突变,CDKN2A基因拷贝缺失,FGFR3基因拷贝扩增,TP53突变。

三线治疗方案制定:德曲妥珠单抗

2024年2月4日起,行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德曲妥珠单抗治疗。

具体方案:德曲妥珠单抗 5.4mg/kg 200mg d1,q21d。

治疗2周期后,疗效评估SD。因病情缓解不明显,加用安罗替尼(8mg qd)治疗,但患者不良反应较重,安罗替尼服用9天后停用。

治疗3周期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较前有好转。

目前,定期复查提示肺部病情稳定,疗效评估SD,CEA稳定。

总结:该患者最初诊断为肠癌肺转移,后明确诊断为肺腺癌。

  • 一线XELOX方案治疗,后转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期间CEA持续升高。

  • 二线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CEA短暂下降后再次升高。

  • 明确诊断为HER2突变肺腺癌后,三线德曲妥珠单抗治疗,肺部病变较前好转,疗效评估SD,CEA稳定,PFS超17个月目前疾病评估依旧维持SD。

专家点评


长期以来,HER2突变NSCLC在临床中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HER2突变NSCLC的诊断同样未得到重视。随着德曲妥珠单抗获批HER2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此类患者终于迎来精准治疗新策略。


本次病例分享中,患者最初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手术及辅助治疗后,无病生存期(DFS)约9年,后因复查CEA呈上升趋势,考虑为肠癌复发并肺转移,但经过两线系统治疗均未能控制CEA的上升趋势。经明确诊断后,最终确定肺部肿瘤为原发肿瘤,且为HER2突变型。


经德曲妥珠单抗治疗,成功控制CEA的上升趋势,目前PFS持续超17个月,肿瘤未进展,并保持良好的安全性。该病例诊疗经过除体现了德曲妥珠单抗对于HER2突变NSCLC的疗效外,同时强调了明确诊断的重要性。随着德曲妥珠单抗正式获批并进入医保目录,未来HER2突变NSCLC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将持续提高。


此前,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国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桥接研究DESTINY-Lung05研究中,由独立中心(ICR)和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均达到58.3% ,ICR评估的中位DoR仍未达到(95% CI:6.1-NE),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同样仍未达到。研究者评估的中位DoR和中位PFS则分别达到了9.0个月和10.8个月,在12个月时,超过55%的患者疾病均尚未进展。同时,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管可控,大部分均为1-2级。


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德曲妥珠单抗显示了更优于临床研究数据的获益时间,验证了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突变晚期NSCLC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在《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中,德曲妥珠单抗已经获得了针对HER2突变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未来将有望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多应用。

专家介绍

陈含笑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秘书
肿瘤微环境专委会 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肺癌诊疗专委会 常务委员
专业方向为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在Lung Cancer等杂志发表多篇SCI,目前参与多项临床研究的开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