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CO丨TAS-102联合伊立替康为胆管癌二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06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首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低、综合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预后差。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TRITICC研究[1]以海报展示(摘要号:4121)形式公布了初步结果:TAS-102联合伊立替康在胆管癌患者二线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肿瘤资讯】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教授,深入解读该研究的结果,以飨读者。

毕新宇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肝癌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委员,秘书长
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学分会常委
北京抗癌协会肝胆胰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摘要号:4121

英文标题:First results of an open-label, single arm phase II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fluridine/tipiracil combined with irinotecan as a second 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研究背景

胆管癌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虽然基于TOPAZ-1研究已确立吉西他滨、顺铂和度伐利尤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后续治疗选择仍然有限。TRITICC研究评估了TAS-102联合伊立替康在胆管癌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TRITICC研究是一项ⅡA期、干预性、前瞻性、开放标签、非随机、探索性、多中心、单臂临床试验。研究纳入经组织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年患者,接受TAS-02(基于体表面积25 mg/m²,每日两次口服,每14天为一周期,第1~5天)联合伊立替康(180 mg/m²,每周期第1天)治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4个月PFS率、中位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和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

德国6个研究中心共入组28例患者。中位PFS为3.1个月,4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35%、30%和13%(图1)。肝内胆管癌患者的PFS和PFS率更高。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74%和38%,肝内胆管癌患者同样显示出更高的OS率。

图1. TRITICC研究的PFS数据.png

图1. TRITICC研究的PFS数据

在27例可评估患者中,3例(11.1%,2例肝内胆管癌,1例肝外胆管癌)达到部分缓解(PR),11例(40.7%,7例肝内胆管癌,4例肝外胆管癌)疾病稳定(SD),13例(48.1%,7例肝内胆管癌,6例肝外胆管癌)出现疾病进展(PD)。肿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需在更大样本量中验证。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症状和疲劳。整体健康状况评分(EORTC QLQ-C30)平均值从筛查时的56.2分适度下降至治疗结束时的46.4分。未报告严重、不可控或意外的毒性反应。

研究结论

TAS-102联合伊立替康在基于吉西他滨一线治疗进展的胆管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这与近期同类研究结果(如Tella等)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这些结果。NIFTY研究提示聚乙二醇伊立替康可能较传统伊立替康更具疗效优势,该假设将在计划开展的后续TRITICC-2研究中进行验证。

专家解读

胆管癌是一种异质性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中国是胆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胆管癌,特别是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这与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胆管癌起病隐匿,诊断时多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且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为基础的化疗是长期以来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这种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约为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11.7个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度伐利尤单抗联合GC方案(TOPAZ-1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然而,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情况较为常见,二线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

mFOLFOX方案打破了一线化疗进展后没有治疗方案选择的困境。ABC-06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Ⅲ期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一线GC方案治疗进展后的晚期胆管癌患者接受积极症状控制(ASC)+mFOLFOX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ASC+mFOLFOX组的中位OS为6.2个月,单纯ASC组的中位OS为5.3个月,ASC+mFOLFOX组带来有临床意义的OS改善,《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4)》推荐ASC+mFOLFOX方案作为晚期胆管癌的二线治疗方案(1A类证据,Ⅰ级推荐)。尽管如此,但是患者的中位OS的延长却只有 0.9 月,还需要额外耐受化疗的不良反应。因此,探索更有效且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

TAS-102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细胞毒药物,与传统氟尿嘧啶类药物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机制不同,TAS-102是通过FTD直接取代胸腺嘧啶掺入DNA链,从而导致DNA功能障碍,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因此,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耐药的患者仍然具有抗肿瘤作用。国际RECOURSE和亚太TERRA两项大规模前瞻性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验证了TAS-102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此TAS-102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mCRC三线治疗。目前,TAS-102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国内外权威指南,包括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日本结直肠癌学会(JSCCR)、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均一致推荐,TAS-102用于mCRC三线治疗。

TAS-102在难治性胆管癌的治疗中也展现了一定的潜力。一项发表于The Oncologist杂志的关键性、单臂、多中心Ⅱ期研究[2],为TAS-102在胆道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纳入了27名可评估的晚期难治性胆道癌患者。这些患者均为经多线治疗的“重度经治”人群,其中59.3%的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3线治疗,81.5%的患者曾接受过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该研究成功达到了主要终点。16周PFS率为32%,中位PFS为3.8个月,中位OS为6.1个月;安全性方面,未观察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研究表明TAS-102单药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晚期胆道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为后线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非靶向的化疗选择。

而本次ASCO年会上公布的TRITICC研究,则在TAS-102单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TAS-102与伊立替康的联合方案在二线治疗中展现出有前景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从单药探索到联合治疗,TAS-102在胆管癌领域的研究表明,对于不具备靶向突变、或靶向治疗耐药的广大患者群体而言,TAS-102联合伊立替康的方案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二线或后线治疗选择,从而改变当前胆管癌治疗困境,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Kehmann L, Gonzalez-Carmona M, Berres ML, et al.First results of an open-label, single arm phase II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fluridine/tipiracil combined with irinotecan as a second 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2025 ASCO, Abstr 4121.
[2].Chakrabarti S, Zemla TJ, Ahn DH,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Trifluridine/Tipiraci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Biliary Tract Carcinoma. Oncologist. 2020;25(5):380-e763. doi:10.1634/theoncologist.2019-087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