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GFR突变肺癌患者中ctDNA脱落者的临床特征解析:如何理解液体活检的假阴性困局?

07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为肺癌精准诊疗带来革新,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假阴性"的挑战——部分患者因肿瘤DNA释放不足导致检测结果失真。本文解读的这项原创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ctDNA脱落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理解这些关联因素,将助力优化检测策略、提升诊疗决策的准确性。相关论文成果已于2025年2月发表于Transl Oncol杂志。

研究背景

EGFR突变是NSCLC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变异之一,约15-40%的肺腺癌患者携带此类突变。尽管EGFR-TKI靶向药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但耐药问题始终存在。ctDNA作为无创监测工具,可实时追踪肿瘤基因变化,但约35%的患者因肿瘤DNA释放不足(非脱落者)导致假阴性结果。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ctDNA脱落的临床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区分真阴性(无突变)与假阴性(非脱落者),为临床解读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40例IV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在靶向治疗前采集基线血浆样本,使用数字PCR(dPCR)检测ctDNA中的EGFR突变状态。将检出突变者定义为"脱落者",未检出者为"非脱落者"。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脱落者与临床特征(ECOG评分、肿瘤部位、转移情况等)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进展时通过二代测序(NGS)分析耐药机制。

结果

1、基线时的EGFR - 循环游离DNA(cfDNA)分析

共收集了40例经组织检测确诊为IV期EGFR敏感突变(mEGFR)NSCLC且拟一线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在治疗前通过dPCR进行分析。采集组织样本用于诊断和采集液体活检样本之间的中位时间为34天(置信区间5 - 56);在组织和液体活检评估之间未开始任何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见表1。

表1.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基线时,40个样本中有26例(65%)在ctDNA中检测到EGFR突变,为“脱落者”;14例(35%)未检测到突变,为“非脱落者”(表2)。脱落状态与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 PS)、原发性肿瘤部位的定位以及胸内和/或胸外疾病的存在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关联(图1)。具体而言,较差的ECOG PS评分(2分和3分)(p=0.04)、原发性肿瘤的双侧定位(p=0.04)以及胸内和胸外疾病同时存在(p=0.05),均与mEGFR的ctDNA脱落相关。

表2. 对比脱落者与非脱落者的基线特征

图1. 基因脱落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脱落者与更大的肿瘤负荷(直径>15mm,中位临界值)之间存在关联趋势(p=0.06)。此外,更大的肿瘤负荷以及胸内和胸外疾病的存在,分别与更高的mEGFR等位基因分数(AF%)相关(p=0.04和p=0.03)(图2A)。逻辑回归表明,脱落状态与ECOG PS、涉及双侧定位的原发性肿瘤部位、胸内和胸外疾病的存在、更高的肿瘤负荷以及更高的ctDNA AF%呈直接相关(图2A)。没有其他临床特征与脱落状态相关(即诊断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性肿瘤的大小、定位和转移部位的数量)。将已确定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结合所有特征后,形成了一个对ctDNA脱落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预测特征(特异性91.7%,敏感性61.6%,曲线下面积[AUC] 0.89)(图2B)。

图2. 逻辑回归分析EGFR 突变肺癌患者基线临床特征与脱落状态的关系(A);回归模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结合后对脱落状态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B)。

与非脱落者相比,脱落者的中位PFS显著更短(分别为15个月和30个月;p=0.03)(图3A)。此外,在脱落者中,ctDNA中mEGFR AF%较高(0.38,中位临界值)的患者,与AF%较低(≤0.38,中位临界值)的患者相比,PFS更差(分别为8个月和35个月;p=0.01)(图3B)。PFS单变量模型显示,脱落状态(风险比[HR]=0.45;95%置信区间[CI]=0.20 - 0.98;p=0.04)与ECOG PS(HR=1.99;95%CI=1.03 - 3.82;p=0.03)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关联(图3D)。在多变量分析中,该统计学显著关联未得到证实(p=0.57)。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65%的患者在基线时ctDNA中为mEGFR脱落者,较高的ECOG PS、原发性肿瘤的双侧定位以及胸内/胸外疾病的存在与mEGFR脱落的发生相关。

图3. 脱落者与非脱落者(A)、等位基因分数(AF%)≥0.38(中位临界值)的脱落者与AF% <0.38的脱落者(B)、不同ctDNA清除状态患者(C)的中位PFS对比,以及脱落状态和患者临床特征对 PFS 影响的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D)。

2、首次病情评估和疾病进展时的EGFR - ctDNA分析

在首次病情评估时对35例患者的ctDNA进行了分析。16例患者(45.7%)血浆中的mEGFR清除,而7例患者(20%)的mEGFR持续存在。卡方检验显示,清除状态与相关临床特征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关联。尽管如此,mEGFR清除的患者,与首次重新评估时ctDNA中持续检测到突变的患者相比,PFS更长(分别为17个月和7个月;p=0.05)(图3C)。
 
对33例患者进行疾病进展监测。通过NGS分析这些患者的综合突变谱。在基线时为EGFR脱落者的患者中,12例患者的ctDNA中至少检测到一种EGFR突变,4例患者的mEGFR与其他突变同时出现(EGFR外显子19缺失、TP53 p.H193Y和KRAS p.Q61H;EGFR外显子19缺失和TP53 p.D149Y;p.L858R、MET拷贝数变异[CNV]和EGFR CNV),2例患者发现了EGFR以外的突变(TP53 p.I251M和MET p.M1131F;BRAF p.L485F),5例患者ctDNA变为阴性。此外,在基线时为非脱落者的患者中,6例患者在疾病进展时ctDNA中至少检测到一种mEGFR,3例患者的mEGFR与其他突变同时出现(EGFR外显子19缺失和TP53 p.D100V;EGFR外显子19缺失、EGFR p.C797S、EGFR p.D384V、TP53 p.V113L、MET CNV和EGFR CNV;EGFR p.R958H和TP53 p.N235H),1例患者发现了EGFR以外的突变(CDK6 p.A326G),1例患者ctDNA仍为阴性。
 
总体而言,在疾病进展时,检测到临床和功能性基因变异,包括EGFR突变外显子19缺失(31.1%)、p.C797S(17.8%)、p.T790M(13.3%)、p.L858R(15.6%)、p.L747P(2.2%),其次是TP53 p.V113L(2.2%)、p.H193Y(2.2%)、p.D149Y(2.2%)、BRAF p.L485F(2.2%)、KRAS p.Q61H(2.2%)、MET CNV(4.5%)和EGFR CNV(4.5%)(图4A)。此外,5例患者的ctDNA检测到意义不明的突变,包括EGFR p.D384V(1.7%)、EGFR p.R958H(1.7%)、CDK6 p.A326G(1.7%)、MET p.M1131F(1.7%)、TP53 p.D100V(1.7%)、TP53 p.N235D(1.7%)和TP53 p.I251M(1.7%)(图4B)。

图4. 疾病进展时检出的临床和功能相关的耐药机制(A),以及疾病临床进展时ctDNA突变情况(B)。

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ctDNA脱落预测模型,证实ECOG评分、原发灶位置、转移模式等临床特征可有效区分脱落者与非脱落者。这些发现为临床解读液体活检结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若患者存在双侧病灶、胸内外转移、ECOG评分≥2等特征,需警惕假阴性可能,建议结合影像学或重复检测确认。同时,ctDNA动态变化(如早期清除)可作为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40例)、仅聚焦EGFR突变(可能遗漏其他基因的脱落信息),且基线未采用NGS全面分析突变谱。未来需扩大队列验证模型的普适性,并探索多基因联合检测对脱落者识别的提升价值。本研究成果为优化液体活检临床实践迈出关键一步,助力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诊疗。

参考文献

Ruglioni M, Petrini I, Crucitta S,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GFR-ctDNA shedders in EGFR-mutant NSCLC patients. Transl Oncol. 2025;52:102228. doi:10.1016/j.tranon.2024.102228。

审批编号:CN-160047

过期日期:2025-08-1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2日
马坊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何理解液体活检的假阴性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