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I赋能肿瘤学知识普及:Deepseek的启示与大众健康新机遇

05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年化加剧,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为个人和社会均带来极大挑战。尽管过去二十年间,癌症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患者生存时间的进一步提升仍遭遇瓶颈。与此同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医疗健康相关的各个角落,为肿瘤学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

董爽
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24-202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访学
长期专注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Cancer Discovery、Drug Resistance Updat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以副主编出版论著《临床肿瘤免疫治疗学》
现任湖北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及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青
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

以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TTT(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DRU(Drug Resistance Updat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
擅长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为主的癌症综合诊治

AI赋能肿瘤学:Deepseek助力纠正癌症错误信息,引领公众健康认知

作为AI的优秀代表,Deepseek在肿瘤学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能力,Deepseek为肿瘤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来说,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协助医生更迅速、精确地解读复杂医疗信息,进而优化治疗决策。得到广泛关注的Deepseek,不仅体现AI技术在肿瘤学领域深度应用,更揭示了未来医疗健康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蓝图。因此,我们应把握此契机,充分发挥AI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动肿瘤学研究和知识的普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与癌症防治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学专业人士乃至普通公众,都广泛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癌症相关信息。然而,这种便捷性背后,也充斥着大量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对公众认知和患者决策造成误导。癌症相关的错误信息类型繁多,包括关于癌症危险因素的谣言、未经证实的“神奇疗法”、甚至伪装成权威医学内容的商业广告,不一而足。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进一步加剧了错误信息的扩散。

幸运的是,以Deepseek等大型语言模型(LLMs)为核心的AI驱动型知识平台,为应对这一挑战开辟了新路径。这些先进模型能够高效整合、深度解析海量的医学文献、临床指南及前沿研究数据,从而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与决策辅助。尤为关键的是,它们具备巨大潜力,能够转化为向公众传播精准、易懂的肿瘤学知识的得力工具,助力提升全民科学抗癌的认知水平。

构建负责任的肿瘤学AI:数据为基、伦理为纲、医生为本

首先,构建强大且具备广泛应用能力的AI模型,其根基在于海量、真实且专业的训练数据。尽管我们无法彻底杜绝信息噪音与数据偏差的存在,但为了确保AI在肿瘤学知识传播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能,由医疗专业人士、权威学术机构、负责任的社交媒体平台及政府部门共同提供并核验真实、专业、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学术成果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黄青医生和董爽医生,在国际医学和药学顶级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9.7)和Drug Resistance Updates(IF=21.2)(IF数据来源于LetPub,截止2025年4月18日)上发表的关于NSCLC分子病理机制、最新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与耐药)的现状和进展以及未来挑战和展望的综述文章,不仅代表了该领域的学术前沿,也为AI模型提供了专业、可靠的知识来源,帮助AI系统更准确地理解疾病,并及时纠正潜在的错误信息,从而促进肿瘤学知识在专业人士和公众中的准确普及与应用。

尽管AI技术令人惊艳,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AI模型本质上是基于概率的决策辅助工具。它们可以提供数据驱动的合理治疗方案建议,但最终的价值判断和医疗决策仍需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考量。AI推荐的方案是否适合患者的社会经济背景、个人意愿以及医学伦理,都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综合评估。因此,医生的核心地位并未改变,AI应被视为赋能医生的强大工具,而非取代者。

携手共创AI赋能的肿瘤学新纪元

抗肿瘤治疗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持久战,但AI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充分利用AI在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方面的强大能力,AI算法能够高效分析医学影像(CT、PET-CT、MRI)、病理图片,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肿瘤的检出、良恶性鉴别、肿瘤的精准分期以及预后风险评估。通过整合影像组学、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AI有望构建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不仅如此,AI能够通过分析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加速新药靶点的发现、药物分子的设计与筛选,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如利用AI进行患者招募和分层),从而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具体见黄青医生和董爽医生的文章,DOI分别为10.1038/s41392-025-02243-6和10.1016/j.drup.2025.101215)。

AI的进步源于各学科的发展,其能力的提升依赖于高质量、真实的数据和正确的观点。这需要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制药企业、AI技术专家以及政策制定者等多方力量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我们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拥抱AI带来的变革,推动肿瘤学诊疗进入一个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新纪元,最终惠及广大癌症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