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盛伟琪教授:2025 CSCO胃癌指南新增“FGFR2b过表达检测”推荐,驱动胃癌精准诊疗新引擎

04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 CSCO指南会于4月18至19日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在大会首日的胃癌专场,2025年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发布。值得关注的是,“FGFR2b过表达检测”首次被纳入分子诊断推荐,标志着胃癌精准诊疗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上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从临床医生角度全面介绍了晚期胃癌治疗现状、未满足需求、新兴靶点研发进展以及指南更新对于胃癌精准诊疗的意义。秉承"靶向治疗,精准检测先行"的理念,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盛伟琪教授,从病理医生的视角解析FGFR2b过表达检测的价值、检测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需开展哪些工作以推动FGFR2b检测的规范化开展,为胃癌精准诊疗保驾护航。

盛伟琪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胃肠肿瘤协作组(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疾病协作组(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国家卫健委MDT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盛伟琪教授采访

作为病理医生,您如何看待FGFR2b过表达检测在胃癌精准诊疗中的价值? 

首先,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讲,非常令人欣喜地看到FIGHT研究已经证实,靶向FGFR2b的药物联合化疗使得总体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已经突破2年,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尤其是东亚人群可以突破到30个月[1,2]。那对于这样一个针对FGFR2b的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检测就成为临床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基于FIGHT研究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提示,针对FGFR2b的检测已经作为2B类的证据被纳入到今年4月18日已经发布的2025《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病理检测关于分子标志物检测的三级推荐[3]

从FIGHT临床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从靶向FGFR2b这个靶点联合化疗中获益的这部分患者具有相应的病理特征。首先,FGFR2b过表达表现为免疫组化染色(IHC)2+或3+,且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达到10%以上。这一发现对我们未来在临床上筛选能够从这一联合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该研究也发现FGFR2b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在弥漫型胃癌中更为常见,通常与分化较差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GFR2b在胃癌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患者的分层,特别是可能在预后方面的预测也有一定的价值。

“FGFR2b过表达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挑战?

对于FGFR2b的检测,首先从检测方法学角度来看,其在绝大多数医院的病理实验室、以及第三方实验室都不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检测运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而这个方法因为经过了长期实践验证,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方法学本身不存在太大问题。

FGFR2b作为一个新靶点,其免疫组化检测可能需要考量的因素,一是抗体的适用性(尤其是一抗),二是判读标准的培训。当然,任何一个新靶点在实验室开展临床检测并且出具报告,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流程体系,包括标准操作流程(SOP)制定、质控体系建立以及病理医生的判读培训,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那么,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FGFR2b的检测流程与胃癌中HER2、Claudin 18.2的检测方法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判读标准。相信经过系统培训后,组织病理医生掌握该判读技术没有太大问题。目前FGFR2b检测在临床实验室尚未常规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抗体的可及性,因为作为伴随诊断,抗体需要经过一定的验证并实现商品化。不过相信随着相关药物临床研究的成功以及药物上市,这些检测的问题应该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未来需要开展哪些工作以推动FGFR2b过表达检测落地和规范化,优化胃癌精准诊疗?

关于FGFR2b检测,虽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免疫组化染色这一经典方法,但其使用的一抗是新型抗体。因此,实验室需要建立SOP、完善质控体系、并进行医生培训,这些环节都必不可少。另外,FGFR2b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其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为胃癌患者带来获益,这一信息需要让临床医生、患者以及病理医生都充分了解,这样才能促进该检测在临床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团队的互相合作至关重要。患者存在治疗需求,临床医生有诊疗需求,而病理医生在实验室可以开展这一检测,同时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足够的、充分的、精准的病理信息,从而使患者真正从靶向联合化疗中获益。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新靶点从临床研究成果到最终推广应用,一定要经过多方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新获批的药物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真正让患者获得实际获益。 

参考文献

[1]Wainberg ZA, Kang YK, Lee KW, et al. Bemaritu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final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phase 2 FIGHT trial. Gastric Cancer. 2024;27(3):558-570.
[2]Kang YK, Qin S, Lee KW, et al. Bemarituzumab plus mFOLFOX6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FGFR2b-over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subgroup of FIGHT final analysis. Gastric Cancer. 2024;27(5):1046-1057.
[3]《CSCO胃癌诊疗指南》靶向治疗更新.2025年CSCO指南大会.


相关文章回顾(点击可查看详情)
1.沈琳教授:2025 CSCO胃癌指南框架性更新,指引胃癌精准诊疗新方向
2.“GIST新时空”专栏公开课 | 王晰程教授:精粹速递—2023 ESMO 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新进展
3.应杰儿教授:精粹速递-2024 ASCO 胃癌治疗新进展
4.【2024 ESMO】盛伟琪教授: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FGFR2b蛋白过表达以及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
5.秦叔逵教授 | 里程碑式新突破: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FGFR2b高表达晚期胃癌,东亚人群总生存期超30个月
6.【临床-病理大咖共话】新兴靶点FGFR2b开启胃癌精准“诊”“疗”新征程
7.GC云讲堂 | 邱红教授:贝玛妥珠单抗解锁胃癌精准治疗新篇章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yu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