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方法(下篇)

03月10日
来源:金氪投行之家

ctDNA仅占cfDNA的0.1%~5%,且不同癌种、不同病程的肿瘤患者ctDNA在血浆中含量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超敏感方法来检测ctDNA携带的特征信息(包括突变、重排、拷贝数异常、甲基化等)。本文将分上、中、下三篇详细介绍ctDNA的检测方法。下篇将比较各种下游分析技术的优缺点,绘制ctDNA公司的检测技术图谱并总结三种常见技术的质评结果。

6. 各种下游分析技术的比较

纵观目前ctDNA的多种检测方法,不难发现不同方法各有利弊。ARMS是目前我国法规明确批准的血检方法、临床应用中相对普及、在EGFR已知突变的检测上优势明显。但检测范围局限于已知突变,且敏感度仅为70%。NGS是目前最热门的基因检测技术,在多通道平行检测和发现未知突变上独具优势,但存在技术和成本的瓶颈,实验室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缺乏相关法规支持,距临床应用尚存距离。ddPCR、SuperARMS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新技术,适用于已知突变的检测。ddPCR可用于特定突变的绝对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是目前ctDNA检测最稳定的技术,但该方法一次仅能检测少数突变位点,且不能检测融合变异,目前应用此技术进行ctDNA检测的试剂盒尚待开发中。与NGS类似,核酸质谱也可采用少量的样本一次完成多基因的检测,且其价格较NGS便宜,不需要复杂的生物信息分析。但核酸质谱的通量较NGS小,且不能完成绝对定量。EFIRM的技术核心在于电场诱导,它的优势是检测时间短、操作便捷、成本低。但是该方法目前仅完成了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需要增加分析突变的数量并进一步提高灵敏度以促进大规模筛查。
3-1.jpg

ctDNA下游分析技术的比较
资料来源:宽华投研团队整理

7.ctDNA公司的检测技术图谱

目前国内公司主要采用ARMS(qPCR)、数字PCR和NGS方法对ctDNA进行检测,其中NGS最炙手可热,被大多数公司使用。少数公司采用核酸质谱方法,仅有一家公司(易活生物)采用EFIRM方法。
3-2.jpg

ctDNA公司的检测技术图谱
资料来源:宽华投研团队整理

8.三种常见ctDNA分析技术的质评结果

2016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临检中心”)发布了2016年全国ctDNA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调查活动结果报告。参加本次质评的74家实验室回报的方法学包括数字PCR、NGS与ARMS,临检中心针对发放的10个血浆游离DNA样本的回报结果进行评价。
8.1数字PCR
数字PCR是三类方法中最新的一种技术,本次质评仅有11家采用此方法,但合格率达到100%,没有一家实验室报出假阴性结果,只有3个样本报出假阳性结果。说明这种方法相对最稳定,而且易于掌握、准确度高,特别适合ctDNA检测及临床推广。
8.2ARMS
ARMS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在病理组织分子检测中已被广泛应用,是目前三类方法中临床接受度最高的技术。本次质评共有14家实验室采用ARMS,其中10家获得满分,3家不及格。报出假阴性结果的样本有2个,其灵敏度不及数字PCR;报出假阳性结果的样本有7个,说明其稳定性也欠佳。因此在液体活检领域,数字PCR相比ARMS更具临床应用潜力。
8.3NGS
NGS能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多种不同变异形式,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基因检测技术,参加本次质评采用NGS方法的实验室最多,共有43家。虽然本次质评只对等位基因百分比高于0.5%的突变予以评价,并未将检测下限设定至许多公司宣传的0.1%甚至更低,但是合格的实验室只有34家,其中拿到满分的仅17家,另外还有9家不合格,甚至6家得了0分。从10个参评样本结果来看,每个样本都有部分实验室报出假阳性结果(100%),报出假阴性结果的样本有5个(50%);另外各个实验室报告的突变等位基因百分比完全没有可比性,说明NGS方法是相对最难稳定与掌握的技术。

由于NGS整个实验流程相比ARMS与数字PCR更为复杂,因此对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也会更多,导致各个实验室的回报结果差异最大,因此要普及NGS检测ctDNA技术需要对实验操作流程与数据处理以及标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3-3.jpg

三类常见ctDNA检测技术的总体质评结果及技术特点
资料来源:病理柳叶刀,宽华投研团队整理

小结
ARMS、数字PCR和NGS是目前ctDNA检测的主要方法,少数公司采用核酸质谱和EFIRM方法。数字PCR是目前最稳定的技术,当检测已知的少数变异时优势明显。NGS是目前最热门的检测技术,当平行检测多种基因和未知变异时优势明显。核酸质谱和EFIRM是最近几年应用于ctDNA检测的技术。当平行检测多种基因且考虑成本因素时,优选核酸质谱。当需要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捷、检测成本低廉时,优选EFIRM。总之,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检测ctDNA时需要根据临床应用的目的并结合各自的优缺点选择不同的技术。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