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原因

2024年09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主要特点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正常人群血小板计数范围因年龄、性别和种族而异,目前国内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是(100~300)x109/L。出血风险通常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即使是小的伤口或划痕也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如鼻血或牙龈出血。当外周血小板计数<20 x109/L时,可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在相同的外周血小板计数下,>60岁的老年患者、合并有感染、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ITP患者的出血风险

ITP患者具有出血倾向,其中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尿血和便血次之,较少出现颅内出血。皮肤出血多表现为瘀点、紫癜及瘀斑,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远侧端多见。黏膜出血以鼻、口腔黏膜、球结膜及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出血风险通常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外周血小板计数低于20x109/L时,可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在相同的外周血小板计数下,老年患者(年龄>60岁)、合并有感染、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ITP的发病机制

IT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还缺乏特异性的明确病因。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保护身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但有时也可能错误地攻击自身细胞。确诊ITP的患者,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血小板视为外来入侵者,并产生抗体对血小板进行攻击,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数量减少,或者影响骨髓制造血小板的能力。

已知的可能引起ITP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可能为原发性,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即继发性ITP。在诊断ITP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骨髓生成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当观察到患者出现血小板数量降低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医疗干预,包括利用促进血小板增生的各类药物(rhTPO、海曲泊帕等)来激发血小板的产生,或是通过输注血小板来增加其数量。

大多数ITP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控制,但需要长期监测和管理,做到“足剂量、足疗程”,以确保血小板数量保持在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梅,胡豫,孙连坤主编. 血液系统与疾病(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10.
[2]尤黎明,吴瑛主编. 内科护理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6
[3]侯明,刘新光.立足中国实际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2020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1):1-4.
[4]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王建祥,张奉春,刘晓清,唐承薇,陈良安,韩英.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7月第59卷第7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展思懿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