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胃来说㉚-ADC联合免疫治疗助力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达PR,PFS超14个月

0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胃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2款HER2靶向ADC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首个获批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治疗的国产原研HER2靶向ADC药物,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增添利器。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胃癌领域取得快速进展,ADC联合免疫也为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焦琛琛医生和冯正阳医生分享一例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行手术、辅助化疗后出现腹盆腔转移,遂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治疗4周期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目前维持疾病稳定(SD),肿瘤标志物CEA下降至正常范围,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超过14个月。【肿瘤资讯】将病例诊疗过程整理如下,并邀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张玉松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以飨读者。

病例介绍

专家介绍

焦琛琛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现就职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在Aging、JBC、Cancer 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篇,主持院级预研基金1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专家介绍

冯正阳
主治医师

苏州大学 硕士 主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科
苏州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青委
苏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委
发表sci论文数篇
主持省级课题及院内课题各一项,参与省市级重点课题多项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73岁。

现病史:患者于2022年7月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有间歇性少许黑便。

辅助检查

2022-07-28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胃潴留。

2022-08-03腹部CT示:胃窦壁、胃角及胃体小弯侧壁增厚、僵硬,考虑胃癌可能性大,局部与邻近肝左叶实质分界欠清,伴腹腔内稍大淋巴结。

2022-08-15至我院胃肠外科就诊,予留置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后再次行胃镜检查示:幽门梗阻,胃癌(累及全胃),活检病理示腺癌。

诊疗经过

手术治疗:2022-08-18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性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粘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示:(全胃)中分化腺癌,Lauren分型肠型,侵及胃壁浆膜下层,脉管内见癌栓,神经见癌侵犯;两切缘及大网膜均未见癌累及;贲门周淋巴结(0/2)、大弯侧淋巴结(0/9)均未见癌转移,小弯侧淋巴结(2/23)、幽门下淋巴结(1/4)见癌转移。(11b淋巴结)为纤维脂肪组织。(14v淋巴结)(0/1)未见癌转移。

免疫组化:CK7(-),CK20(+),EGFR(-),P53(+),HER2(2+),Ki-67(+,70%),MLH1(+),PMS2(+),MSH2(+),MSH6(+),EBER-ISH(-),Claudin18.2(-),c-Met(1+)。

术后诊断:胃恶性肿瘤术后,pT3N2M0IIIA期。

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于2022-11-02至2023-05-11行8周期S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180mg+替吉奥60mg bid d1-14 q3w。期间2022-11-02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疾病进展:2023-06-14复查CT提示疾病进展,新见腹盆腔转移结节,血肿瘤标志物CEA逐渐升高。诊断:胃恶性肿瘤术后,腹盆腔继发恶性肿瘤。分期为IV期。

一线治疗:2023-06-25至2024-09-02行18周期维迪西妥单抗100mg+信迪利单抗200mg q3w治疗。

疗效评估:期间于2023-09-27、2024-01-09复查CT示PR,2024-04-23复查CT示SD,血肿瘤标志物CEA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图片4.png

图1. 患者肿瘤标志物CEA的变化

图片5.png图片6.png

图2. 患者影像学检查变化

病例总结

该73岁男性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及黑便就诊,经胃镜及CT检查后诊断为胃癌。行“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性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术后,pT3N2M0IIIA期。术后行8周期SOX方案辅助化疗,后因疾病进展,腹盆腔转移,接受HER2靶向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治疗4周期后疗效评估为PR,目前维持SD,肿瘤标志物CEA下降至正常范围。

病例点评

专家介绍

张玉松
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腹盆部肿瘤科主任
美国北海岸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靶向免疫学组副组长
苏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

在胃癌治疗领域,尽管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我国,约有9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进展期/晚期,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1]。近年来,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随着多种免疫治疗药物、靶向药物的兴起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结合该病例免疫组化为HER2(2+),提示患者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而维迪西妥单抗作为一种创新的HER2靶向ADC药物,在其关键性C008研究中,维迪西妥单抗治疗≥2线标准治疗失败的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患者,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4.8%,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9个月,在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患者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2]。基于该研究的突破性结果,维迪西妥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

基于维迪西妥单抗的优异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开展的ADC联合免疫治疗探索也开拓了晚期胃癌治疗的新思路。最新研究显示,由沈琳教授牵头的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期C013研究评估了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HER2表达晚期胃癌及其他实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在HER2表达晚期胃癌患者中,确认的ORR为43%,中位PFS为6.2个月,中位OS为16.8个月[3]。这项I期研究结果凸显了维迪西妥单抗与免疫治疗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并且在经治的HER2表达晚期胃癌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这项研究不仅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HER2低表达的患者群体带来了希望。这也为未来胃癌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探索新的ADC药物和联合疗法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在更前线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药物(例如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使用,以期为胃癌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钱焱,蔡世荣. 胃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进展与挑战(2023-2024年)[J].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24,16(3):272-283.
[2] Peng Z, Liu T, Wei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novel anti-HER-2 therapeutic antibody RC48 in patients with HER-2-over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a single-arm phase II study. Cancer Commun (Lond). 2021;41(11):1173-1182.
[3] Wang Y, Gong J, Wang A, et al. Disitamab vedotin (RC48) plus toripalimab for HER2-expressing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other solid tumours: a multicentre, open 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phase 1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4;68:10241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ky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