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管忠震:抚平世间痛,严谨铸医魂|百年中大·大先生

11月14日
来源:羊城派

管忠震,中国肿瘤化疗领域的杰出先驱,被誉为国内化疗界“北孙南管”中的“南管”。他敢于挑战国际标准,是何杰金氏病“中国模式”的创立者,并是中国最早一批儿童肿瘤科的创建者,显著提升了儿童肿瘤的治愈率。除了在临床上的卓越成就,他在中山大学从教数十载,是我国肿瘤化疗/肿瘤内科学主要教材的编写者。古稀之年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为中国医学教育和肿瘤治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41114101327.png

心中的“中大精神”

以“解除疾苦、挽救生命”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持续提高,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根本。

时光印记

管忠震教授家的书架上摆放着很多肿瘤领域的专业书籍。其中一本 1986 年出 版 的 英 文 版《Cancer in Children Clinical anagement(儿 童 肿 瘤 临 床 管理)》,纸质已经泛黄。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都没有儿童肿瘤专科,肿瘤患儿与成人混在一起治疗。他在临床中意识到儿童肿瘤的治疗与成人有很大不同,治疗得当的话,治愈率要远高于成人,非常有“单列”出来的必要。于是,便不遗余力为儿童肿瘤诊疗鼓与呼,并开始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筹建儿童肿瘤科。由于国内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他参考了大量国外的文献和资料,这本书也是其中之一。

竹丝村中山大学教职工宿舍里,中国肿瘤化疗领域的先驱——管忠震教授接受了羊城晚报的专访。92 岁高龄的他脚力虽略显虚弱,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作为中国肿瘤内科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重要推动者,回忆波澜壮阔的往昔时,他的语气平静与温和,仿佛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不过是日常当做之事。

济世良医:首次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1954 年,管忠震从岭南大学医学院(后改为华南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中山二院(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1965 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后不久,首任院长谢志光教授向管忠震抛出橄榄枝,力邀他来创建肿瘤内科。

在那个年代,肿瘤内科治疗可用的药物寥寥无几,患者和医生都不愿意来这个科。管忠震带着忐忑、敬畏的心进入这个未知的荒原,兢兢业业地开垦,荆棘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他在国内首先报告了阿霉素的临床应用经验,并率先进行顺铂及长春花碱的临床研究。此后,又主持了包括卡铂、异环磷酰胺、诺维本、紫杉醇等十余种重要抗癌药物在我国的临床研究。

最为医学界称道的是他对何杰金氏病(霍奇金淋巴瘤)作出的贡献。这种疾病的治疗在当时国际上以斯坦福大学的模式为标准,但管忠震认为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患者,他主张以全身化疗为主,省去了剖腹探查的步骤,这一主张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在第 19 届国际癌症大会上作了报告,这是中国肿瘤研究工作者首次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微信图片_20241114101611.png

而鲐背之年的管忠震最牵挂的却是儿童肿瘤诊疗的发展。“儿童肿瘤治疗得当,很可能就是治愈啊!”他在采访中反复提及。

由于当时国内一直没有将儿童与成人的肿瘤治疗分开,儿童肿瘤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管忠震一边在临床中探寻适合中国儿童的诊疗方案,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愈率提升到了 70%,一边利用各种机会在学术界和医疗界倡导成立专门的儿童肿瘤科,并身体力行。

1989 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全国开先河,开设了儿童肿瘤化疗专业,2002 年开设了儿童肿瘤化疗病区,2010年初成立了儿童肿瘤科。这是国内最早创建的儿童肿瘤科之一,它不仅为患儿们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更成为了儿童肿瘤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微信图片_20241114101700.png

解惑良师:以严谨治学之风培育医学英才

在医学殿堂中,管忠震不仅以妙手仁心治愈了无数患者,更以师者的风范,点燃了知识的火炬,照亮了后学的道路。

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当肿瘤化学治疗的学问尚在襁褓之中,他便执笔撰写了国内首部普及该领域知识的著作。这本看似简朴的小册子,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成为了医学界手中的珍珠。80 年代,管忠震又在《癌症》杂志中开辟了化疗专辑,为肿瘤化学治疗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90 年代,为了让更多的肿瘤专科医生紧跟国际医学的最新脉动,他创办了《肿瘤化疗通讯》,成为了连接国内外肿瘤学前沿的纽带。踏入新世纪的门槛,管忠震与学生们携手,开创了国内首个肿瘤化疗专业网站。

作为国内肿瘤专科教育的先驱,管忠震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学英才。他所创办的全国肿瘤内科医师培训班,如同医学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学子们如今已成为全国各地肿瘤化疗领域的栋梁之才。

微信图片_20241114101835.pn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张力教授 1988 年考取了管忠震的研究生。“管教授治学严谨,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让他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当时有国外专家来授课,张力在现场担任翻译,有个英文单词他不懂,翻译时就想“顺过去”,没想到坐在台下的管忠震立即叫停了会议,当场纠正了这个不准确的翻译。自此,每次有管忠震在场的会议,张力担任翻译时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直到张力去美国访学一年回来后再担任翻译时,管忠震才微微颔首表示满意。

90 年代电脑已经普及,管忠震仍要求他的学生写论文要手写誊抄,因为这个过程又可以多一些思考,而他自己则会逐字修改,常常把几十页论文改得密密麻麻。

做好大学问,也心系基础教育。管忠震执笔撰写了我国肿瘤化疗/肿瘤内科学主要教材,而他所在的中山大学,也开创了将临床肿瘤学设为考试科目的先河。

即使在晚年,管忠震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授课,直至八十多岁高龄,他依然坚持门诊和查房。

在回忆起恩师管忠震教授时,许多学生仍对求学历程中那份追求极致精确的严格要求记忆犹新,那段时光曾让他们倍感艰辛。然而,随着步入医途,尤其是当他们也开始执掌教鞭,才逐渐领悟到那份严谨态度的真正价值。

微信图片_20241114101930.p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