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寻根溯源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病灶在胰腺,你见过吗?

2024年07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30%~40%。DLBCL可发生于身体各处,胰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胰腺原发DLBCL极易被误诊为胰腺癌或胰腺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魏立教授团队的史丽君医生去年11月份在Frontiers in Oncology上就发布了一个这样的病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图片17.png图片18.png

病例介绍:48岁女性患者的求医之路 

患者,女,48岁,因“腰背部疼痛伴黄疸、尿色加深10天,恶心、腹水5天”于2022年10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上腹未触及包块。

表1 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片19.png 
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胰头区见一低密度肿块,大小约8.6cm×7.1cm,侵犯门静脉,考虑肝内多发转移灶可能;胰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腹膜炎可能;胆囊胆汁淤积,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显示不清;腹腔及盆腔积液(图1)。
 图片20.png

图1:腹部CT平扫+增强

腹部MRI增强+MRCP示:胰头区见一肿块,大小约8.8cm×6.8cm,考虑肿瘤性病变;病变包绕门静脉,局部狭窄;肝内多发转移瘤;胰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胆囊略增大,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图2)。

图片21.png图2:腹部MRI增强+MRCP

患者有胰腺肿块,性质不明,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于2022年10月7日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穿刺活检术。胃镜示:胃底见一粘膜下隆起,中央黄色,轻度凹陷。超声内镜示:肝内多发低回声团,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见一混合回声隆起性病变,边界欠清,测量最大截面为4.9cm×4.8cm;胰管未见扩张,胰体尾实质回声均匀(图3)。术后病理初步提示见较多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未返。

图片22.png图3: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

诊疗经过:误诊、争议、抉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患者经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盐改善黄疸,异甘草酸镁保肝,呋塞米、螺内酯利尿,头孢呋辛抗感染等治疗后,黄疸加重,于10月9日转入消化内科拟行ERCP治疗。转科后,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议行ERCP治疗,但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患者本人不愿在全麻下行ERCP治疗,仅继续予以改善黄疸、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0月12日,胰腺肿块穿刺术后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图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 Bcl6(-),CD10(+), CD20(+), CD21(-), CD23(-), CD3(-), CD5(-),CyclinD1(-),Ki-67阳性率80%, EBER(-)。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确诊为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图片23.png图4:胰腺肿块穿刺术后活检和免疫组化

制订治疗方案:继续予以改善黄疸,保肝,预防感染等治疗。复查肝功能,黄疸较前加重,直接胆红素219.6mmol/L,总胆红素316.9mmol/L,胆汁酸12.5mmol/L。遂于10月14日行PTCD治疗黄疸,后拟行化疗。医生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议PTCD改善黄疸后行化疗,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治疗方案。遗憾的是,患者PTCD术后出现出血性腹水,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并发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寻根溯源丨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识别与诊治策略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结外恶性淋巴瘤的1%和胰腺肿瘤的0.5%。PPL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3岁。PP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胰腺癌或胰腺结核。PPL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是DLBCL,占77%~80%。

PPL的典型症状通常都不具备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如发热、盗汗等。多数PPL患者体检时可触及该病特有的上腹部包块。影像学上,PPL病灶在动脉期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阴影,不均匀强化,可出现胰管中断或狭窄,通常无胰管扩张或坏死。这与胰腺淋巴瘤质地柔软,肿瘤本身并非源自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胰管本身受累较少有关。相比之下,腹膜后淋巴结往往受累。PPL患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125、CEA等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当伴发胆道梗阻时有助于与常见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伴胆道梗阻的PPL患者也可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升高。因此,结合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考虑PPL可能并发梗阻性黄疸。

PPL的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活检,可通过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经胃后壁或十二指肠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腹腔活检确诊。本例根据病理免疫组化结果,PPL诊断明确。DLBCL是PPL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亚型,CHOP或R-CHOP方案是标准治疗,一般给予6个疗程。对于难治性胰腺DLBCL,二线RICE或R-DHAP方案可改善预后。由于肿瘤体积大,术后胰瘘风险高,手术干预并非PPL的主要治疗选择。但如无法通过非手术方式明确胰腺肿块诊断,或患者主要症状由胆道梗阻引起,可行手术治疗。放疗常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用于PPL。研究显示,化疗联合放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但放疗对联合治疗优效的贡献尚未得到很好的定义。

本例患者在黄疸加重时选择了PTCD治疗,但PTCD术前复查凝血功能提示PT、APTT延长,可能导致术后腹腔出血。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病例,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治疗此类患者。一旦怀疑或诊断为胰腺DLBCL,建议尽早给予系统性化疗,以免耽误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这一点至关重要。

小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对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关键

PP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DLBCL是PPL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一方面要警惕非典型胰腺肿块可能为PPL,避免漏诊;另一方面在PPL诊断明确后,要权衡患者全身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给予以化疗为主的规范治疗,这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合并严重黄疸需要介入引流的患者,更要注意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尽量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考一考你

一位48岁女性患者,15年前诊断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T2N0M0),5个月前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目前发现合并一侧肾透明细胞癌。对该病例诊断,以下哪项描述最恰当?
 
A.该患者目前面临三种原发恶性肿瘤,其同时发生的概率极低,临床罕见
B.乳腺癌术后发生继发性CLL和肾癌,可能与既往化疗、放疗等治疗相关
C.患者目前CLL处于疾病早期,暂不需要特殊治疗,肾癌可手术切除
D.该患者预后差,三种肿瘤共同发生提示其体质易感,生存期有限

上一期《寻根溯源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诱导期间出现了卡波西肉瘤,要不要继续干细胞移植?》的答案为C

 

参考文献

Shi L, Wang J, Wei L, Ma Z, Liu X. Pancreat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Front Oncol. 2023;13:1294385. Published 2023 Nov 22. doi:10.3389/fonc.2023.1294385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