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畅教授:CSCO指南深化全程管理理念,结直肠癌诊疗探索未来可期

07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特别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同时,MDT模式介入的规范化诊疗,进一步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研心聚智、引领规范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重磅更新,【肿瘤资讯】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畅教授分享指南内科板块更新内容、指南中结直肠癌全程管理理念体现以及结直肠癌未来研究方向。

王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CSCO理事、CSC0结直肠癌专委会常委
CSCO胃癌、胰腺癌、肿瘤营养、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诊疗规范推户应用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委会青委、肝转移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第五届人民名医-优秀风范

Q1. CSCO指南会如约而至,一年一度的指南更新又将推动结直肠癌诊疗发展。新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1]上有何特点?在内科治疗内容方面又有哪些重要的更新[1]与调整?

王畅教授:CSCO指南坚持秉承其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以及治疗可及性,并结合新药上市情况,进行综合制定及调整。今年的更新内容,主要集中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内科治疗上。

第一,对于潜在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中RAS和BRAF均野生型患者,Ⅲ级推荐删除“FOLFOXIRI+西妥昔单抗”[1]。同时,RAS和BRAF均野生型右半结肠癌及RAS或BRAF突变型患者,均上调了FOLFOXIRI±贝伐珠单抗转化治疗方案的证据等级,从2A类上升至1A类[1]。第二,对于既往未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二、三线治疗推荐中列出所有国内已获批dMMR mCRC适应症的PD-1抗体,包括恩沃利单抗、斯鲁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普特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同时,将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改为该类患者Ⅲ级推荐[1]。第三,在姑息三线治疗推荐中,曲氟尿苷替匹嘧啶+贝伐珠单抗从Ⅱ级推荐升级为Ⅰ级推荐。第四,对MSS/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目前部分研究结果为优化其治疗模式带来新启示。新版指南在注释中新增加了有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表观遗传调控药物这种新型联合模式临床研究结果的表述,暨CAPability-01Ⅱ期研究。第五,最新指南增加了关于KRAS G12C突变和HER-2过表达/扩增靶向治疗研究的注释 [1]

Q2. 晚期结直肠癌全程管理坚持多学科、全病程的理念,在不同治疗阶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指南中哪些内容强调了结直肠癌全程化管理?

王畅教授:随着治疗药物和手段增多,晚期结直肠癌趋于慢病化,需全程管理及多学科指导,使患者获得更佳治疗方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和我国临床实践,均充分体现和落实了该管理模式。对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其治疗目标是争取治愈、期望保肛及其功能。在此情景下,需影像学及分子病理学上充分评估,加以多学科合作,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需多学科诊疗团队根据不同的治疗目标,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姑息治疗中患者往往需接受多线治疗,全程管理至关重要。总之,晚期结直肠癌治疗需要考量包括肿瘤本身特征、疾病临床特征、患者身体状态、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患者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在依从指南规范基础上、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做好排兵布阵的全程管理,获益患者。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全程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后线应用抗血管TKI药物,如呋喹替尼等,可逆转抗VEGF单抗耐药,并持续体现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

Q3. 基于目前结直肠癌诊疗领域的研究/探索现状,以及随着未来多个国际肿瘤会议的召开,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研究方向有望改写指南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王畅教授: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进展缓慢,目前指南仅推荐应用在dMMR/MSI-H患者,而对于占mCRC绝大多数的pMMR/MSS患者,免疫治疗暂无确切的推荐应用方案。目前,大量研究探索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等治疗模式,以期使冷肿瘤转为热肿瘤,使更多结直肠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近期一些新的联合模式,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再联合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年的指南更新中,病理学诊断Ⅲ级推荐增加POLE/POLD1基因突变检测[1]。期望未来诊断在结合肿瘤病理特征基础上,结合免疫评分、分子分型等信息,为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提供更多证据。靶向治疗前移和联合应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少见靶点如HER2过表达/扩增、BRAF V600E突变、KRAS G12C突变等相关研究成果[1],已经写入指南。但应用于后线远不能满足这类患者需求,该靶向治疗前移或联合其他治疗,均值得探索。最后,基于ctDNA的MRD检测也是重要的方向。MRD检测对判断早期患者预后、指导术后辅助、预测复发耐药等问题极具价值。但MRD检测在实体瘤尤其结直肠癌中,如何明确具有指导价值的Marker并设计相应Panel、最佳检测时间点,如何加强质控以及优化该检测方法学,将可能是突破该方面发展瓶颈的关键点。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ctDNA检测将在结直肠癌中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上内容均已获得专家知情同意

参考文献

[1].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iko

评论
07月06日
童瑞敏
扬中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结直肠癌诊疗探索未来可期
07月04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CSCO指南秉承其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以及治疗可及性,进行综合制定及调整
07月03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结直肠癌诊疗探索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