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凝“新”聚力,共话未来|邱录贵教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探索MM的漫漫治愈之路

04月0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3月22日,为了及时向广大血液肿瘤同道传达国内外血液肿瘤前沿进展,以期更好的服务血液肿瘤患者。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凝‘新’聚力,共话未来,血液肿瘤前沿进展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在本次大会现场,【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接受专访,为我们深入解读多发性骨髓瘤(MM)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未来治愈希望,详情如下。

专家简介

邱录贵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高博骨髓瘤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 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名誉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

在MM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通常面临着哪些挑战?这些挑战如何影响治疗决策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邱录贵教授:目前,M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成为第二大血液系统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MM作为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肿瘤,其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长。

近年来,得益于药物的创新发展以及医疗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MM已经逐步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首先,对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MM长期管理的挑战在于对疾病有充分的科学认识。其次,尽管MM患者生存期延长,但仍有可能反复复发,这要求医疗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紧密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此外,长期慢病管理不仅涉及医疗资源的分配,还包括患者个人承担的费用和长期治疗过程中的其他费用,这对家庭经济构成了较大压力。对医生而言,面对日益增长的患者人群,除了要考虑肿瘤本身,还需考虑患者可能的并发症,进行综合诊治。而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生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可喜的是MM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新药物层出不穷。目前,除了传统化疗药物,还有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抗体类药物、XPO-1抑制剂和转录因子抑制剂等多种疗法。此外,国内已有两款BCMA CAR-T细胞疗法上市,未来可能上市的药物还包括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面对众多药物选择,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体能状态、基础疾病、年龄以及经济支付能力,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MM治疗中,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期达到深度缓解并延长总生存期。这要求医生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此外,对于生存期越来越长的患者人群,如何实施全程化的慢病管理也是一个重大挑战,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一挑战不仅面向医生和患者,也对整个社会和政府提出了要求。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我们离找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根治方法还有多远?有哪些新兴技术或治疗方法值得期待?

邱录贵教授:MM难以治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MM本身的高度异质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克隆演变导致耐药性等。其次,肿瘤微环境的演变特别适合肿瘤细胞的生长,包括形成了免疫抑制微环境。即便在有效治疗后,这种微环境也难以得到显著改善,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为了从根本上治愈MM,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寻找更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这包括针对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疗法。同时,我们需要开发能够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改善肿瘤微环境,尤其是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仍不断地朝着治愈的目标迈进。为此,我们提出了“动态预后分层驱动的整体治疗”策略。也即在诊断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精确的预后分层,甚至个体化的预后分层。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疗效,特别是微小残留疾病(MRD)的状态和克隆演变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年龄和风险等级的患者,需要设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和目标。对于年轻且预后良好的患者,追求的是功能性治愈,即让患者达到持续的MRD阴性或不可检测的状态,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持续时间至少为10年。对于老年低危患者,目标是通过整体治疗使其寿命接近正常人群,也即不影响预期寿命。对于年轻高危患者,目标是获得长期无进展生存(PFS)获益,例如5~10年PFS率达到50%左右。对于老年高危患者,我们希望在目前中位总生存期(OS)只有2~3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到5年甚至更长,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超高危患者中,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需要采用非传统治疗策略,如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将现有的免疫治疗包括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和CAR-T细胞治疗提前到一线治疗,以期达到治愈的目的。而对于老年超高危患者,由于其可能无法接受异基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治疗难度更大。但我们仍希望通过更有效的治疗,使这组患者的长期生存能够得到显著延长。

总体而言,治愈MM的关键在于加深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我们需要将现有的整体治疗变成整体免疫治疗,并现有有效疗法相结合,以期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甚至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治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邱录贵教授:在免疫治疗,尤其是CAR-T细胞治疗和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等方面,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于一线的年轻临床医生来说,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强调。

首先,我们不仅要追求新知识,更要确保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血液科医生,无论专业方向是淋巴瘤还是骨髓瘤,首先需要具备全面的血液学知识。在知识更新迅速、自媒体发达的今天,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强调诊疗的规范性。这意味着针对不同患者,我们应根据现有的诊治指南、临床路径和临床规范进行精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有效的新疗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且这种个体化治疗是在规范化基础上的预后分层治疗,而不是随意的个体化治疗。

第三,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虽然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可能是新药,目前很多学术会议和医药企业也更多地聚焦于推广新药,但在关注和应用新药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已有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案和策略。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治疗方法与新药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最合适、最节约资源且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益处的治疗方案。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通过持续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