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凝“新”聚力,共话未来|克晓燕教授:个性化治疗时代,骨髓瘤/淋巴瘤的挑战与治疗新策略

04月08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3月22日,为了及时向广大血液肿瘤同道传达国内外血液肿瘤前沿进展,以期更好的服务血液肿瘤患者。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凝‘新’聚力,共话未来,血液肿瘤前沿进展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在本次大会现场,【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克晓燕教授接受专访,为我们深入解读骨髓瘤/淋巴瘤的治疗现状、现存挑战以及创新个性化治疗方案,详情如下。

专家简介

克晓燕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北京高博医院 淋巴瘤骨髓瘤学科带头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学系副主任
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等多个协会委员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编委
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个性化治疗的前景和潜力如何?

克晓燕教授:在MM的诊疗过程中,目前多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以识别患者是否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如p53基因突变。若患者存在p53基因高频突变,则可能意味着该患者对化疗的反应不佳,并应尽早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或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某些复发/难治性(R/R)MM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达20余次的化疗,这将极大地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状况下,即便采取CAR-T疗法或其他治疗手段,疗效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精准医疗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将不再仅仅依照既定的治疗指南,而是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其疾病特点,实施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这无疑可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整个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R/R MM仍面临着哪些挑战,又该如何积极应对?

克晓燕教授: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目前MM治疗领域已呈现多样化的治疗策略,其中包括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疗法。对于R/R MM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和运用这些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然而,R/R MM患者往往面临着更多挑战。例如,部分R/R MM患者可能已经参与过多项临床试验,尝试了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当他们来到本医疗中心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其肿瘤已显著增大,且整体健康状况已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因身体条件所限,难以成功采集干细胞,或者其T细胞功能低下,这将直接影响CAR-T等细胞治疗的效果。因此,后续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不仅需要医疗团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其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

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在血液肿瘤领域做了哪些创新探索?

克晓燕教授:在近年来的医疗发展中,血液系统肿瘤治疗领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向更为精准和高效的靶向治疗过渡。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团队正是把握了这一契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CAR-T治疗的实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以及Richter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团队开展了一项旨在探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该疗法的总体缓解(ORR)率和完全缓解(CR)率与ZUMA研究所报告的数据相当,且由于本研究的受试者多为晚期患者,因此这样的疗效尤为值得肯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CAR-T细胞治疗的长期有效率约为40%,这意味着对于部分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来说,单一的CAR-T治疗可能并不足以实现治愈。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团队还积极探索了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治疗作为减瘤诱导治疗策略的可能性。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团队在学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我们团队在国际会议上以口头报告等形式发表了30多篇文章,当然还有部分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国际同行对我们团队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将会有更多患者迎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