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6 IASLC WORKSHOP 苏春霞教授专访:液体活检的应用和前景

2016年06月27日

整理:Charles

来源:肿瘤资讯




suchunxia.png 

肿瘤资讯:液体活检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方面和前景?

苏春霞教授:最初治疗肺癌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知道大体的一个策略,只要知道分成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后给予手术治疗还是放化疗的简单模式。直到后面抗血管药物的出现以及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培美曲塞的应用,我们就需要病理类型更加微观,在微观形式上分为非鳞癌和鳞癌病理类型,直到后来我们对肺癌方面的完全分子基因组学的解析,尤其在腺癌方面特别突出。由于分子层面的解析,使晚期肺癌从生存OS8-10个月直到实现慢病管理,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能够生存3年甚至4年以上,这是我们多学科的智慧。你现在提到的血液活检的问题,这个方面个人感触很多,因为最初的时候对患者的诊断或者是治疗以后遇到一些困境。比如驱动基因出现耐药的问题,我们需要跟患者沟通解释,需要再活检,需要再获取耐药机制,但是目前近些年血液检测越来越成熟,这样的技术是相对无创的,用时比较短。对于肺癌患者,抽血是家常便饭,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一种检测方式。尤其是血液检测近些年来在EGFR靶点,敏感突变19缺失L8582,以及一代药物出现耐药的靶点T790M方面,都有它的独特优势。其回报时间也相对短,一个工作日就能得到检测结果。在整个全程管理中,对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液体活检也是一个福音。今年在ELCC和ASCO提出一个观念,过去处理这样的患者,必须再活检,获取一个T790M突变的状态,再考虑是不是给予三代药物或者化疗药物。目前现在专家研究者团队也建议,可能我们的未来趋势是,对一代药物使用以后出现耐药现象的时候,可能先做血液检测,从血液中知道基因突变的状态,尤其是T790M的发生率在50-60%左右,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先选择血液检测的方式获取阳性结果,可能对这样的病人直接给予三代药物或者其他治疗策略的改变,如果血液检测阴性的患者考虑再活检,再细分。因为我们知道血液检测有一个问题就是假阴性率,对于血液阴性结果的患者,再细分为组织阳性和组织阴性。这也是我个人对于血液检给医患双方,或者晚期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的一个福音。

肿瘤资讯: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目前临床上的应用?

苏春霞教授:抗血管药物,尤其是贝伐单抗,从2004年首次把晚期肺癌患者联合化疗以后,给我们获取一年以上生存,当时的总体OS是12.4月。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研究告诉我们,晚期肺癌患者能活这么久,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应该对抗血管药物有了自己的认识,直到我们中心周教授牵头的BEYOND临床研究也在我们中国人群再次验证了这样的结果,也取得了很好的阳性结果。那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鳞癌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近些年来跟其他药物治疗组合比如跟化疗药物的组合,跟靶向药物的组合,甚至于跟免疫治疗的组合,都是备受青睐的方向,尤其今年ASCO会议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临床研究ULTIMATE,探索在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的紫杉醇周疗跟抗血管药物联合。这个研究也获得了PFS时间的延长和阳性结果,这再次提醒我们,就像当时荷兰点评专家提到的,是不是抗血管药物有没有那样的能力挑战免疫治疗或者经典二线规范治疗在二线治疗的地位?这可能是我们广大肺癌研究团队需要去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个人相信,抗血管药物尤其是跨线治疗,AvaALL的临床研究也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抗血管治疗贯穿晚期肺癌的治疗始终。我们知道,血管生成只有在最初原位癌无血管期没有参与,在其他生长增殖转移过程中都有参与,所以我们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跨线治疗有它的地位,但具体跟各种药物如何排兵布阵是我们未来几年共同努力努力的方向。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07月05日
郭大夫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医学影像科
不错
2016年07月05日
郭大夫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医学影像科
学习了
2016年07月05日
郭大夫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医学影像科
液体活检的应用前景很可观